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学科知识与探究能力

提升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学科知识与探究能力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校教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学科知识与探究能力无疑是影响教师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有调查指出,当前大学教师的发展需求主要集中于教学和学术能力提升两个方面。一般来说,高校教师应具备一至两门学科的知识储备。教师要创造性地、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首要条件就是他所教学科的知识必须达到较高的水平。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传递客观的知识还不够,优秀的教师往往具备知识探究和知识转化的能力。

提升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的学科知识与探究能力

高校教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学科知识与探究能力无疑是影响教师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1.学科知识

学科知识既是教师学术性工作的重要支撑,也是教师教学发展的基础。教师的知识积累是开展教学的前提条件。教师应当具备哪些知识,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界定,但无论哪种界定方式,学科知识都被视为教师知识的主要方面。高校教学是以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专业教学为基础的。有调查指出,当前大学教师的发展需求主要集中于教学和学术能力提升两个方面。对专业知识学习有需求的教师占到被调查样本的82.2%,是占比最高的发展需求;其次是对研究方法的需求,有74%的被调查对象表达了这种需要;需要提高教学技术和外语水平的教师人数也都超过了被调查对象的60%。[34]在这项调查中,教师对专业知识的高需求反映了高校教师对教学本质的认识,即多数人意识到了学科知识对教学发展的重要性,这与高校教学的学术性要求是一致的。

一般来说,高校教师应具备一至两门学科的知识储备。教师要创造性地、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首要条件就是他所教学科的知识必须达到较高的水平。学科知识包括:学科基础知识,即与学科有关的事实、概念、原理、理论等;学科专业主体知识,如规律性知识、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思维特点和研究方法、学科专业前沿知识等。

2.探究能力(www.xing528.com)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阐释、答疑解惑者,教师传授的内容是教师所掌握和已经深刻理解、体系化的知识。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师所掌握的本体性知识呈递增关系。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能否准确无误地将自己所学、所思、所想传递给学生,就成为教师教学的首要因素。然而,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搬运过程,而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心灵与心灵相互启迪的过程。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传递客观的知识还不够,优秀的教师往往具备知识探究和知识转化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教师能够做到知识的脉络化和情境化。

知识的脉络化是指教师不但要讲授本堂课或本门课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还能够对知识产生的历史过程进行梳理,开拓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在当今信息时代,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教学的挑战。但学生通过网络、手机等方式的学习往往呈现碎片化的特点,难以对知识产生的脉络形成清晰的认识。因此,知识的脉络化呈现依旧是对教师教学的挑战。例如,有的老师在讲解西欧教育世俗化的发展历史时,往往简单地呈现现代基础教育发展的历史时期,这样学生往往不能理解、记忆。很多学生可能会想,为什么教育的世俗化会在十六七世纪的欧洲产生?如果教师结合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带来的人们对识字的需要来讲解教育世俗化,学生就会产生更好的理解。

知识的情境化是指教师能将一般的概念性知识、原理性知识、理论等与现实的生活社会情境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现实来源、可能的用途,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记忆、运用。怀特海指出: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使学生通过树木看见森林。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35]知识的情境化有助于帮助教学对象理解知识学习的意义,协助教师构建积极的师生关系,最终对教师教学工作价值的寻求与强化发挥关键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