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史料显示,戊戌变法时期,在首要的政治目标——推翻清朝统治方面,孙中山与康有为其实是一致的,这是双方当时能合作的基础。其分歧则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斗争的手段,二是建立何种取代清朝专制统治的政体。
对孙中山来说,无论是实际行动还是兴中会内部的宣传鼓动,这两方面都是明晰的,即:发动武装起义,建立美利坚合众国模式的共和国。就清政府的立场而言,兴中会除了在一个很短的时间里曾以“农学会”的名义为掩护外,其组织和活动始终都是非法的。
康有为的情况则复杂得多。尽管他和孙中山一样大讲西学,他要建立的“大同国”,却是政教合一的神权统治,而并非民主共和国。尽管他早就确立了以“大同国”取代“大浊国”的目标,但其聚徒讲学、刊印书报、拜谒高门、联络官绅、创建学会、伏阙上书等实际活动,除了“偶尔露峥嵘”之外,几乎无一不打着保救大清、弘扬圣教的合法旗号。除了少数几个“其门墙中之私党”,以及汪大燮、张元济等个别明眼人外,在维新志士中没有几个了解他的真实意图。
康有为的“合法斗争”策略一度大见成效。百日维新开始之时,他“感动”了慈禧和光绪帝,所上的条陈不断转化为诏令;与大批朝官联系密切,大似炙手可热。但另一方面,朝廷虽采纳其议,却未加拔擢,显然是一大批高官(不一定都是后党)对他深怀警惕。在此情况下,他企图行险侥幸,孤注一掷,结果引发政变,葬送了百日维新。
由于康有为借维新变法之名,行暴动夺权之实,使慈禧从主张“今宜专讲西学”急剧转为对西学深恶痛绝,并与西方列强矛盾激化,导致1900年的大反动。结果是清政府招来国家的奇耻大辱,威灵失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由此获得广泛的支持,最终完成了创立民国的历史使命。
戊戌政变后,康有为流亡海外,以身怀“密诏”,奔走“勤王”的“帝师”、“钦差大臣”自居。然而严复说:“今夫亡有清二百六十年社稷者非他,康梁也。何以言之?德宗固有意向之人君,向使无康梁,其母子未必生衅……而康……乃卤莽灭裂,轻易猖狂,至于幽其君而杀其友,己则逍遥海外,立名目以敛人财,恬然不以为耻。”[113]晚年的康有为,于百无聊赖之中,参与了张勋复辟,企图分一杯羹。但真正的清朝遗老并不因此而认他为同类,他们对康有为的评价是:“国家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114]从这一角度来看,康有为对辛亥革命之成功,亦自有其特殊贡献。
〔刊于上海中山学社编:《近代中国》(第16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注释】
[1]前文载孔祥吉:《戊戌维新运动新探》,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后文载《中山大学学报论丛·孙中山研究论文集(9)》,1992年。
[2]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3]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中国史学会主编:《辛亥革命》(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5页。
[4]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7页。
[5]陈汉才:《康门弟子述略》,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5、72页。
[6]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中国史学会主编:《辛亥革命》(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5页。
[7]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7页。
[8]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831页。
[9]原敬文书研究会编: 《原敬关系文书》第2卷《书翰篇》,日本放送出版协会1984年版,第392页。
[10]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7页;高良佐:《总理业医生活与初期革命运动》,《建国月刊》第14卷第1期(1936)。
[11]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718页。
[12]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484页。
[13]日本外务省档案,明治30年8月18日神奈川县知事中野健民致外务大臣大隈重信,秘甲第410号。
[14]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503页。
[15]谢缵泰:《中华民国革命秘史》,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广东文史资料·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史料专辑》,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96—299页。
[16]《孙中山全集》(第一卷),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76—180页。
[17]何树龄:《致康有为函》,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77页。
[18]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四),《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16页。
[19]梁启超:《康烈士广仁传》,转引自陈汉才:《康门弟子述略》,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46页。
[20]何树龄:《致康有为函》,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77页。
[21]徐勤:《日本横滨中国大同学校书后》,《知新报》1897年12月14日。
[22]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中国史学会主编:《辛亥革命》(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6页。
[23]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780页。
[24]日本外务省档案,明治32年1月24日神奈川县知事浅田德则致外相,秘甲第40号。
[25]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馆编:《戊戌变法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461页。
[26]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馆编:《戊戌变法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467页。
[27]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783页。
[28]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852页。
[29]《大阪每日新闻》1898年1月17日。
[30]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775页。
[31]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776页。
[32]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778页。
[33]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780页。
[34]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782—786页。
[35]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787页。
[36]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756页。
[37]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758—2759页。
[38]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772页。
[39]日本外务省档案,明治32年1月24日神奈川县知事浅田德则致外相,秘甲第40号。
[40]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0—52页。
[41]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780页。
[42]翁同龢:《翁文恭公日记》,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2页。
[43]孙家鼐:《奏译书局编纂各书请速钦定颁发并请严禁悖书疏》,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31页。
[44]冯自由:《革命逸史》(初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7页。
[45]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四),《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24—225页。
[46]康有为:《孔子改制考》,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267页。
[47]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康有为遗稿(戊戌变法前后)》,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00页。
[48]康有为:《孔子改制考》叙。
[49]章炳麟:《致谭献书》,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31页。
[50]苏舆辑:《翼教丛编》,光绪二十四年武昌重刻本,卷2,第1页。
[51]汤志钧编:《康有为政论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87页。
[52]汤志钧编:《章太炎年谱长编》(上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65页。
[53]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82页。
[54]丁文江、赵丰田编:《梁启超年谱长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87—88页。(www.xing528.com)
[55]何树龄:《致康有为函》,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78页。
[56]康有为:《与赵曰生书》,转引自孔祥吉:《康有为变法奏议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165页。赵必振,字曰生,湖南常德人,康有为弟子。
[57]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48、549、533—535页。
[58]东亚同文会编:《对支回顾录》,东京原书房1968年版,第375页。
[59]《日本外交文书》第31卷,第1册,转引自孔祥吉:《戊戌维新运动新探》,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202页。
[60]王照:《关于戊戌政变之新史料》,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四),《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31页。
[61]康有为:《三月廿七日保国会上演讲会辞》,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四),《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10页。
[62]康有为:《与赵曰生书》,转引自孔祥吉:《康有为变法奏议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165页。
[63]唐烜:《留庵日钞》,转引自孔祥吉: 《难得一见的百日维新史料——读唐烜稿本〈留庵日钞〉》,《学术界》2004年第1期。
[64]《京城保国会题名记》,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四),《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03页。
[65]《缕记保国会逆迹》,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四),《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18页。
[66]参阅孔祥吉:《戊戌维新运动新探》,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75页。
[67]文悌:《严参康有为折稿》,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88页。
[68]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四),《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41—142页。
[69]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四),《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33页。或以为此语出于翁同龢,然无论从上下文或事理分析,均应为康语。
[70]文悌:《严参康有为折稿》,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88页。
[71]孔祥吉:《戊戌维新运动新探》,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75页。
[72]梁启超:《杨深秀传》,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四),《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9—60页。
[73]胡思敬:《记杨深秀》,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四),《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61页。
[74]梁鼎芬:《康有为事实》,汤志钧:《乘桴新获——从戊戌到辛亥》,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版,第63页。
[75]陈声暨:《陈衍年谱》,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四),《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08页。
[76]王照:《关于戊戌政变之新史料》,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四),《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31页。
[77]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四),《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59—160页。
[78]王照:《方家园杂咏二十首并记事》,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四),《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59—360页。
[79]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77页。
[80]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四),《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7页。
[81]陈衍:《闽侯县志》,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四),《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8页。
[82]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四),《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13页。
[83]唐烜:《留庵日钞》。
[84]毕永年:《诡谋直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编:《近代史资料》总第63号,第2—4页。
[85]苏继祖辑:《清廷戊戌朝变记》,中国史学会主编: 《戊戌变法》(一),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36页。
[86]胡汉民:《戊戌庚子死事诸人纪念会中之演说》,《胡汉民先生文集》(第1册),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1978年版,第35页。
[87]孔祥吉:《戊戌维新运动新探》,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60页。
[88]苏继祖辑:《清廷戊戌朝变记》,中国史学会主编: 《戊戌变法》(一),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32、331页。
[89]费行简:《慈禧传信录》,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64页。
[90]翁同龢:《翁文恭公日记》,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23页。
[91]苏继祖辑:《清廷戊戌朝变记》,中国史学会主编: 《戊戌变法》(一),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42页。
[92]王照:《方家园杂咏二十首并记事》,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四),《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59页。
[93]陈夔龙:《梦蕉亭杂记》,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81页。
[94]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91页。
[95]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91页。
[96]孔祥吉:《戊戌维新运动新探》,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77—378页。
[97]苏继祖辑:《清廷戊戌朝变记》,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42页。
[98]王照:《方家园杂咏二十首并记事》,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四),《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59页。
[99]康有为:《康南海自编年谱》,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四),《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58页。
[100]孔祥吉:《戊戌维新运动新探》,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375页。
[101]陈夔龙:《梦蕉亭杂记》,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85页。
[102]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92页。
[103]《杨参政公事略》,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四),《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67页。
[104]《德宗景皇帝实录》卷426,第2页。
[105]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馆编:《戊戌变法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461页。
[106]《国闻报》,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九日,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411页。
[107]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一),《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553页。
[108]邓之诚:《骨董琐记全编》,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602、604页。
[109]唐煊:《留庵日钞》。
[110]孔祥吉:《康有为变法奏议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第431—432、438页。
[111]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四),《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05页。
[112]关于袁世凯告密问题,尚可参阅拙文《袁世凯与戊戌政变关系辨析》,《广东社会科学》1996年第2期。
[113]严复:《与熊纯如书》,中国史学会主编:《戊戌变法》(二),《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601页。
[114]周君适:《伪满宫廷杂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