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理解作文评改的重要性,了解作文评改的意义,掌握作文评改的原则,能够在作文评改中遵守评改原则。
一、作文评改的重要性
文章是写出来的,可好文章的确是改出来的。“改”与“作”关系密不可分。通常情况下,一篇文章完整的写作过程,应当包括准备、起草和修改三个阶段。首先是准备阶段,包括审题、构思、立意、选材、编写提纲等;其次是起草阶段,即起草文章、完成初稿;最后是修改阶段,通过不断修改和完善,最后定稿。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都很注重文章的修改。鲁迅先生在谈自己的写作经验时曾经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郭沫若也说:“文章写好后,要翻来覆去地推敲一下。”
文章修改的重要性,已经为许多人的写作实践所证明,许多大家的名作都经过了反复的修改。左思呕心沥血,十年写成《三都赋》,使洛阳为之纸贵。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作过多次修改,涉及内容变动的就有上千处,包括典故、修辞的运用,结构的调整,部分描写的删除,外语原文及音译等。正是有了对《围城》初稿的精心琢磨,才使得这部作品总体上日趋精致,最终诞生了一部光彩照人的文学经典。抗美援朝战争中,部队作家魏巍随志愿军战士来到朝鲜。在朝鲜战场上,他每天都被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感动着,于是,他写了一篇文章来歌颂志愿军战士。在初稿中,他选用了二十多个感人事迹,后来他对初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删去了许多内容,最后只选取了三个事例,分别从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三个方面歌颂志愿军战士。文章改短了,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就是有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魏巍最初选取的二十多个事例,当然都很感人,但由于事例太多,读者反而印象不深,所以他要反复修改。这正说明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列夫·托尔斯泰是大文学家,《战争与和平》是巨著,据说改过七遍。《安娜·卡列尼娜》写了5年,开头部分修改了12次。《复活》写了10年,其中玛丝洛娃的肖像描写就修改了20次,而肖像描写仅120个字左右。文学家长篇巨著都舍得花时间花精力精心修改,学生学写作文,更应在修改文章方面多实践,从中体会写作的道理。
在作文教学中,作文评改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写作态度与习惯,进一步掌握写作方法,领悟写作规律,促使学生反复推敲,修改自己的作文,从而提高写作水平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作文评改的意义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不但要会修改文章,还要善于评改学生的作文。叶圣陶先生说:“所谓批,无非向学生说几句提示的话,引导他们自己去思考,该怎样想才对,该怎样写才好……所谓改,无非给学生示范,那样想不合适,那样写不妥当,一定要这样想这样写才对头。”
作文评改,包括批改和讲评两个方面,批改是讲评的前提和基础,讲评是批改的深化。作文评改与写作的关系很密切,作文评改在作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1.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的作文大体上要经过准备、起草、修改三个阶段。写作文以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和积累素材;出题目之后,要启发学生理解题意,开拓思路,编写好作文提纲,这些属于准备阶段。学生写完文章之后,教师对这些作文的批改、讲评,或组织学生互改、互评,都是对学生写作进行指导的继续和延伸。从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看,对作文的批改和评讲,往往比作文以前的指导效果更大一些。因为作文以前的指导是粗线条的指点,很难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指导,而在学生写完作文交卷之后,教师进行批改,并分析、综合全班作文情况进行评讲时,就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从学生方面说,看了老师或同学的批语,听了老师的评讲或同学的评论,就能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优缺点,具体把握下一步努力改进的方向。由此可见,作文评改这一环节对于提高学生分析文章的能力和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都有很大的益处。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将有助于在他今后一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写出或改出好文章来。
2.评改作文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水平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断的了解和思考中逐步地接近客观事物本身,由不够正确到比较正确,由不够清楚到比较清楚,由不够深刻到比较深刻。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有了比较正确、清楚、深刻的认识后,还要通过一定的结构和表达形式,将认识的内容反映出来。而要反映得恰当,必须作认真细致的思考和推敲,评改文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加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不断寻求好的表达形式的过程。教师的评改,对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察、认识客观事物,帮助学生形成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如一个学生在《社会现象随感》中写道:“当今社会由于金钱万能而私欲横流,特权阶层的腐败,使百姓怨声载道……”这篇“随感”辞锋之犀利,言语之激烈,是学生作文中不多见的,从中也反映出该学生看问题偏激,思想方法片面。为此老师作了这样的眉批:“何以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小片乌云难道能永远遮住太阳的万丈光芒?切不可以偏概全。”总批是:“本文立意有误,不要陷入政治思想上的盲区,要学一点唯物辩证法,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事后,这位学生在“练笔”中写道:“老师,您深刻而尖锐的批评使我警醒;您中肯而善意的教导使我受益匪浅;您一针见血的‘立意有误说’使我终生难忘,我要求重写一篇观点正确的文章。”这位学生通过老师的评语不仅懂得了“文章之道,立意是本”的道理,还提高了学生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水平,从政治上不成熟逐渐走向成熟。
3.评改作文有助于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
古人说,文品即人品。朱自清先生说过,“作文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无不可。”好的作文不仅可以看出学生在审题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而且可以看出这个学生的人品。老师讲评作文,常关系到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评文”同“评人”一样,指导学生怎样“作文”和教育他们怎样“做人”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一位教师提到他们班上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差,平时也表现得很孤独,经常惹是生非,让老师很头疼。在作文《老师,我想对你说……》中,该学生吐露他经常惹是生非打架是因为父母离异后他感到痛苦、烦闷。文章写得很真实,教师在写评语时是这样的“文章虽短,但老师看出,你是一个感情细腻的男孩,与生活中的你判若两人。我想说的是,生活中的有些事,作为孩子不能改变,你心情难受,去打架,会改变现状吗?与其这样,不如改变心情,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奋勇前进,相信你会成功的,在充实的生活里,你会拥有属于你的灿烂,痛苦、烦闷也将远离你!”不久,同学们觉得他好像换了个人似的,打架少了,学习勤奋了,作文也进步了不少。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有的放矢的思想教育,比脱离学生实际情况空洞地讲大道理,更容易收到实效;反过来,学生的思想觉悟、认识水平提高了,对写好文章也大有好处。
三、作文评改的原则
作文评改的原则包括批改作文和评讲作文所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鼓励为主,多进行正面指导
多年来,不少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都习惯地认为“精批细改”是语文教师负责任的表现,甚至有的学校还规定了“精选、精炼、精评”和“有发必收,有收必评,有错必纠”的作业制度。多数语文教师也都习惯于这样做,不论教学工作多么忙碌、紧张,都要在学生作文本上写好多评语,罗列作文中大大小小的毛病,力求做到“精批细改”。有的老师在作文评改中习惯扮演一个裁判的角色,对学生作文苦心剖析,或大段大段地删除,或改得面目全非,殊不知这样做却扼杀了学生写作的兴趣,结果教师辛苦评改,学生积极性却越来越低。
作文教学同其他教学一样,重在调动学生的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鼓励是调动兴趣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肯定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包括写作差的学生,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在文后给予中肯的评价,使他们得到激励,产生将文章写好、改好的愿望,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茅盾上小学时,老师在他的《宋太祖杯酒释兵论》的文末,写下这样的批语:“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在《秦始皇汉高祖隋文帝论》的文末,该老师的评语更为精彩:“目光如炬,笔锐似剑,洋洋千言,宛若水银泻地,无孔不入……”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可以想象少年的茅盾该是如何受到激励。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不均衡的,有的作文甚至只有个别句子、词语较为精彩,那么老师在写评语的时候,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些闪光点,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很美妙、独特,读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很喜欢,希望以后还能享受到,老师相信你!”虽然寥寥数语,但这种激励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好作文不一定是老师教出来的,但可能是教师鼓励出来的。当然,这并不是说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只能讲优点,不能讲缺点,而是说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注意批改方法。对于作文成绩好的学生,在肯定其优点的同时,也要实事求是地指出缺点。对于差生的作文,也不必将所有毛病都列出来,而应以指出主要问题为宜。一位中学生写了一篇题为“爱在我心”的作文,作文中用几件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事,表达了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这篇作文教师给的评语是“世界上最美的是至真至纯的爱,爱是抽象的、无形的。而小作者用小标题的形式构思,选取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细碎小事来诠释不同的爱。这篇文章虽然没有精美的词句描写,但一幅幅精彩的生活画面却扑面而来,令人动容。作者字字写生活,句句诉真情”。这样的评语,既赞美了学生的闪光点,也提出了进一步修改的地方。一些学生的作文,在语言及构思上一般,但字写得整洁端正,教师的评语:“你的本子清秀、整洁,犹如美丽小城的街道一样,找不到一点脏印。你那端端正正的字迹,让人看了真舒服。老师很欣赏你的字!”有时,看到几个好词语或好句,批上“这几个词用得真好,我从文章中学到了一个好词”,或者,“看你描写的景色,老师果如身临其境一般”,“你的这一句话写得太妙了,这证明你是一个观察仔细的孩子”。如此的评语,蕴含着教师真诚的赞许,既肯定了学生的成果,又使学生感到写作的愉快,真正唤起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2.要有启发性
老师对学生作文的评语,不论是眉批还是总评,都应当有启发性。眉批可以直截了当地写出具体意见,也可以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总评则要对一篇作文的主要优点和缺点给予明确、具体的评价,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自己的作文好在哪里,不足又在哪里,从而进一步修改自己的作文。比如,在写人的作文中,学生们常常是“圆圆的眼睛,高高的鼻子,樱桃似的小嘴,乌黑的头发”,常见的批改是“描写不具体,不能表现其特点”。面对这样的评语,学生只知道作文没写好。至于为什么不好,怎样使不好变为好,学生并不清楚,以后再遇到此类题材依然如故。但是,当我们改换一下评语的写法,效果也就不相同了。一位中学生写的《我的同班同学》的作文,就有上面提及的毛病,教师的评语写道:“在你的文章里,老师看到一个很可爱很漂亮的孩子,可老师想不起你写的是我班的哪个人,仔细观察了几天,还没有找到,你是让老师猜谜吗?你可否重新观察他的长相有无其他特征、说话口气与别人有何不同等,老师再猜,行吗?”看着这样的评语,学生丝毫不觉得这是批评,而是促膝谈心。这样的评语既显得亲切,又唤起了学生对观察生活的热情,使学生从中明白了自身作文的不足,从评语中受到启发,懂得了该如何修改自己的文章,从那以后,这位学生的作文内容越来越充实了。又如有学生写《我学会了坚忍》,仅抓住了“坚忍”二字,洋洋洒洒地大谈何为“坚忍”、如何“坚忍”,很明显这篇作文跑题了。教师没有直接点出“偏题”二字,只是在作文总评中写道:“你告诉了老师什么是‘坚忍’,老师也想和你一样学会坚忍,可惜看了你的文章老师没能学会,你能再具体谈谈怎样学会的吗?”这样的评改给学生留下了自我思考的空间,对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3.要有针对性
所谓的“针对性”,就是针对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批改,要因“人”制宜,因“文”而异,不能一个模式或“一刀切”。作文评语的接受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年龄、心理、性别、经历不同,表现在作文上也显得复杂多样,这就需要教师变换各种语气,写出具有针对性的评语来,才能充分发挥作文评语的指导作用。那种生硬、呆板、千篇一律、放之四海皆用的评语,会给人不痛不痒的感觉,效果可想而知。比如“本文结构完整,但层次不清”“应写得再具体些”“还可以”……层次有何混乱之处?怎么写才具体?“可以”是什么程度?对学生来说,这都是需要指明的问题。这样的评语学生要么看不懂,要么看懂了不知如何修改。
好的作文评语要从学生的作文实际出发,与学生有所沟通,互相理解,让学生从中悟出修改之道,逐渐提高其写作水平。
【原文】(www.xing528.com)
我喜欢的芝麻饼
一静下来,我的眼前总是浮现出校门口不远处的那个老人,那张笑脸,那有着淡淡香味的芝麻饼,挥之不去、让人无限怀念……
老奶奶摊前的队伍排得很长,这给本来就不顺心的我又增加了一些焦躁。多么慈祥的脸!多么乐观的眼神!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微笑打动了,心底悄悄流过一股暖流,痒痒的。
终于排到我了,只见老奶奶在摊前忙活着,我有些惊奇,这么多生意,竟然只有她一个人在忙。老奶奶笑着把一个饼递到了我面前:“给你!”听到老奶奶的声音,我的目光才从她的手上滑到了她的脸上。她布满皱纹的脸上,眼睛如星星般闪烁着快乐的光芒。我低头咬了一口手中的芝麻饼,那里面分明夹着快乐。我从此记住了那个微笑,记着了她的芝麻饼,我成了那里的常客。只要一有空,我就会给自己买一个芝麻饼,感受到的,除了芝麻饼的香味,还有一份快乐。
随着我光顾老奶奶的芝麻饼摊次数的增加,我对这位老人有了更深的了解:她的女儿远在南方工作,老人的女儿一直希望母亲身体健康,每天开心就好。老奶奶每次说起女儿都很自豪,说女儿对生活要求很简单,只要活得开心、活得潇洒就行了,不爱去计较那些是是非非。女儿常说虽然现在过得很平常,但是我会努力让自己的生活不平淡;无论现在或是将来怎么样,在心里最挂念的人还是父母,我一直觉得他们很辛苦,养大我们两个孩子很不容易,工作也很累,所以一定要好好工作孝顺父母。前些年相伴多年的老伴也离开了她,剩下她一个人孤独地生活。但是她的笑容始终没有消失过,她永远是那么乐观,永远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恩。每一个芝麻饼都是她的孩子,她将爱心和感恩用灵巧的手揉进了饼中,再将它传递给别人。
看着微笑的老奶奶,吃着香香的芝麻饼,我忽然感觉到很羞愧,自己经历的一些小小的挫折算什么呢?生活让她饱经风霜,却无法磨灭她乐观的精神,她始终带着祥和的笑去对待生活,将快乐传递给身边的人,这不正是对生活的感恩吗?
教师针对这篇文章的初稿给出了以下几点修改意见:
(1)从文章的标题来看像是说明文,需要重拟。
(2)第二段自己的心情由焦躁到被打动,显得生硬,缺少交代。
(3)中心不够突出,其中第四段交代老奶奶女儿的内容,与文章中心无关,扰乱了文章的整体。
(4)文章情感线索不够清晰,由“不顺心”“焦躁”入手,感到“羞愧”,但后来怎么样却没有交代。
(5)结尾部分太过仓促,令人感觉似乎未完成,还有就是主题不够深刻,缺少表现主人公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
学生阅读了教师的修改意见后,有针对性的找出作文中所存在的问题,认真加以修改。第二稿题目修改为记叙文的题目,交代了心情烦闷的原因,将老奶奶女儿说的话删除,在结尾增加了老奶奶的乐观精神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总的来看,小作者第二稿作文进步很大,这跟教师有针对性的评语密不可分。
【修改稿】
难忘芝麻饼相伴的日子
一静下来,我的眼前总是浮现出校门口不远处的那个老人,那张笑脸,那有着淡淡香味的芝麻饼,挥之不去、让人无限怀念……
因为考试的失利和家庭的原因,那一段日子里我的心情烦闷到了极点,看什么都不顺心,连早餐也是随便应付。那个卖芝麻饼的老奶奶周围,总是站满了人,出于好奇,我便加入了这个队伍。
老奶奶摊前的队伍排得很长,这给本来就不顺心的我又增加了一些焦躁。终于排到我了,只见老奶奶在摊前忙活着,我有些惊奇,这么多生意,竟然只有她一个人在忙。我惊讶于老人有双灵活的手,那双手在雪白的面团上跳跃着,将一团团洁白的小精灵揉成规矩的球状,轻轻一拍,就成了圆圆的饼子。老奶奶拿一个小刷子,抹上金灿灿的油花,再放进油锅里,便听到了美妙的滋滋声……我看得入了迷,不觉老奶奶已经把一个饼递到了我面前:“给你!”听到老奶奶的声音,我的目光才从她的手上滑到了她的脸上。她布满皱纹的脸上,眼睛如星星般闪烁着快乐的光芒。
多么慈祥的脸!多么乐观的眼神!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微笑打动了,心底悄悄流过一股暖流,痒痒的。我低头咬了一口手中的芝麻饼,那里面分明夹着快乐。我从此记住了那个微笑,记着了她的芝麻饼,我成了那里的常客。只要一有空,我就会给自己买一个芝麻饼,感受到的,除了芝麻饼的香味,还有一份快乐。
随着我光顾老奶奶的芝麻饼摊次数的增加,我对这位老人有了更深的了解:她的女儿远在南方工作,前些年相伴多年的老伴也离开了她,剩下她一个人孤独地生活,但是她的笑容始终没有消失过。她永远是那么乐观,永远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恩。每一个芝麻饼都是她的孩子,她将爱心和感恩用灵巧的手揉进了饼中,再将它传递给别人。
看着微笑的老奶奶,吃着香香的芝麻饼,我忽然感觉到很羞愧,自己经历的一些小小的挫折算什么呢?生活让她饱经风霜,却无法磨灭她乐观的精神,她始终带着祥和的笑去对待生活,将快乐传递给身边的人,这不正是对生活的感恩吗?
我快步地离开了老奶奶的摊子,以全新的自己投入到学习中去,我也逐渐变得开朗自信。现在老奶奶的摊位也不在了,或许是她跟随自己的女儿去了吧。但我依然怀念老奶奶那飘着香味的芝麻饼,怀念那段有芝麻饼相伴的日子。
作文评改的这三条原则,各自有各自的作用,在实际运用中,是互相补充,密不可分的。教师在评改作文时,要注意把握这三条原则,既不能互相代替,也不能截然分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