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桂林山水:探索脚洞的绝佳去处

桂林山水:探索脚洞的绝佳去处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脚洞是指在岩溶峰林平原、盆地和谷地中的石峰脚部沿水平地面发育的洞穴。石峰若处于地势向心低洼处或周围有大面积黏土覆盖层时,常形成这类脚洞系统,如桂林市区“隐山六洞”。《徐霞客游记》一书最早标注了隐山6个主要洞口的名称,简称“隐山六洞”,包括龙泉洞、朝阳洞、白雀洞、嘉莲洞、夕阳洞、南华洞。

桂林山水:探索脚洞的绝佳去处

脚洞是指在岩溶峰林平原、盆地和谷地中的石峰脚部沿水平地面发育的洞穴(图5-46)。由于峰林平原、盆地、谷地中分布的第四系黏土层形成相对隔水层,导致地表径流或地下水聚集于石峰脚下,并侵蚀、溶蚀碳酸盐岩,最终开凿形成水平型的洞穴。如果是地表径流从外溶蚀石峰脚部,则形成流入型脚洞(图5-47),流入型脚洞有时候只有在雨季才有地表水流,如龙母岩为一季节性的流入型脚洞(图5-48)。洞口石壁刻有“湘漓二水之源”六字。据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漓水篇》、宋代柳开著《湘漓二水说》、明代徐霞客著《徐霞客游记》等文献记载,认为龙母山附近是湘江和漓江的分水岭,二水同源,南北相离,由此得名湘江与漓江。最近,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科研人员研究证实,海洋乡谷地存在地下分水岭,且其与谷地地形不一致,龙母岩地下水朝北径流,属于湘江水系。如果是地下水从石峰内部往外溶蚀,则形成流出型脚洞(图5-49)。这两种脚洞类型通常可以根据洞口的流痕、贝窝等指向流痕来判别。

在桂林峰林平原区,脚洞非常普遍,所谓“孤峰下有脚洞”,以流入型脚洞为主。脚洞洞道长度一般较短,其末端消水方式主要是由分支的裂隙、裂隙性管道或竖井导入地下。此外,地表水也会从石峰一侧脚洞流入,穿过山体,从另外一侧脚洞流出,形成水平的廊道式地下河,如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葡萄峰林平原区青龙山大岩洞(图5-50)。

图5-46 地下水位降低后废弃的脚洞(桂林会仙)

图5-47 流入型脚洞

图5-48 桂林灵川县海洋乡龙母山下龙母岩(www.xing528.com)

图5-49 流出型脚洞

(洞口修建有矩形堰,用于监测水流量变化)

图5-50 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葡萄峰林平原区青龙山大岩洞

(地表水从石峰脚下的大岩洞流入,自北向南穿过山体流出)

通常石峰边缘四周会分布有多个流入型脚洞,形成脚洞系统,各脚洞在石峰内部相互连接。石峰若处于地势向心低洼处或周围有大面积黏土覆盖层时,常形成这类脚洞系统,如桂林市区“隐山六洞”(图2-36,图2-37)。《徐霞客游记》一书最早标注了隐山6个主要洞口的名称,简称“隐山六洞”,包括龙泉洞、朝阳洞、白雀洞、嘉莲洞、夕阳洞、南华洞。该游记记载了洞口的朝向,与现代科学仪器测量结果大概一致。另外,徐霞客还描述了“隐山六洞”的水文特点,他说“深入则六洞同流,五洞之底,皆交连中络,惟北墉则另辟一水窦”,这与现代研究也较为一致(图2-3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