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洞穴学:以桂林山水著名,岩溶洞穴成重点研究

洞穴学:以桂林山水著名,岩溶洞穴成重点研究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洞穴分布的广泛性,成因的复杂性及景观资源的多样性,洞穴学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岩溶洞穴成为洞穴学重要的研究对象。隐山以洞多闻名,“不高而中空”,发育有峰林平原区典型的脚洞系统,洞穴体积占山体体积的1/7,洞洞相连,十分精巧,且为“流入型”洞穴。图2-36隐山洞穴空间分布图1.洞底;2.地表水流入方向;3.洞穴编号;4.地层产状龙隐洞龙隐洞,位于七星公园月牙山的西侧山脚下,小东江边。

洞穴学:以桂林山水著名,岩溶洞穴成重点研究

洞穴通常定义为人可进入的一种自然形成的地下空间,它包括岩溶作用、火山作用、崩塌作用、侵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下空间。目前,由于人类活动对地表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在一些区域也形成了大规模的人工洞穴,国内外一些科学家也对人工洞穴开展了广泛的研究。由于洞穴分布的广泛性,成因的复杂性及景观资源的多样性,洞穴学(speleology)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岩溶洞穴成为洞穴学重要的研究对象。岩溶洞穴是受到岩溶作用(可能也包括部分侵蚀作用)所形成的空间,当地下管道的直径达到一定尺寸(在水动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这个尺寸足以使地下水产生流动)或者在补给区与排泄区之间的延伸长度很大且连续时,就可构成一个完整的洞穴系统。岩溶作用所形成的洞穴,按成因可分为包气带洞、饱水带洞和深部承压带洞等。包气带洞(图2-33)(袁道先等,2016)是在包气带内,从裂隙、落水洞和竖井下渗的水,沿着各种构造面不断向下流动,同时扩大空间,从而形成大小不一、形态多样的洞穴。饱水带洞(图2-34)(袁道先等,2016)是在饱水带内发育的溶洞,此类洞穴有迷宫式展布、层面网状溶沟、洞顶悬吊岩和溶痕等特征。深部承压带洞(图2-35)则以分布较局限,并受裂隙、节理、层理等构造形迹控制为特征。成因不同的溶洞在展布形式、纵横断面特征、洞壁溶蚀侵蚀蚀痕(speleogen)、沉积物特征方面,都有不同的标志。桂林市比较有名的洞穴系统有芦笛岩七星岩、隐山六洞、龙隐洞、甑皮岩、南溪山洞穴、岩门底洞穴、莲花岩洞穴、碧莲洞洞穴、罗田大岩洞穴、盘龙洞等。

图2-33 包气带洞(猛犸洞)

图2-34 饱水带洞

图2-35 深部承压带洞

(1)隐山六洞

隐山位于桂林市西山公园内,是桂林市西部一处著名的景区。隐山南北宽80米,东西长150米,高仅40余米。隐山以洞多闻名,“不高而中空”,发育有峰林平原区典型的脚洞系统,洞穴体积占山体体积的1/7,洞洞相连,十分精巧,且为“流入型”洞穴(图2-36)。隐山六洞包括上层的嘉莲洞、白雀洞;中下层东有朝阳洞,南有南华洞,西有夕阳洞,北有北牖(yǒu)洞。此外,还有龙泉洞、高隐洞等。“一座巧孤山,六个神仙洞”,六洞各呈姿态,多与地下水相连,成为地下“龙宫”,有人称赞“乃八桂岩洞最奇绝处”。洞景奇幻,各有千秋;山下有清泉,山上林木茂密,山花烂漫,怪石嶙峋。小小的隐山遍布胜迹,平添了无限光彩,使隐山在人们的心目中远比它的山体高大壮观(图2-37)。

图2-36 隐山洞穴空间分布图

1.洞底;2.地表水流入方向;3.洞穴编号;4.地层产状

(2)龙隐洞(www.xing528.com)

龙隐洞,位于七星公园月牙山的西侧山脚下,小东江边。龙隐洞长仅64米,高8~12米,宽8~20米,断面变化不大,发育于泥盆系融县组灰岩地层中。龙隐洞洞顶有条天然蜿蜒的天沟,天沟与洞体等长,沟壁多有波状流痕,根据流痕分析,天沟水流多从两端向中部汇集,故天沟可能形成于龙隐洞洞穴之前或发育初期。根据龙隐洞洞壁波状流痕分析,龙隐洞可能为小东江地面水道旁的一个回流洞(图2-38)。

图2-37 隐山周围环境分布情况

图2-38 龙隐洞

龙隐洞洞口写有“破壁而飞”四个大字,洞壁波痕状像龙鳞,因此古人留下“飞腾不知几千载,至今点点龙鳞开”的诗句。龙隐洞以及附近龙隐岩内碑刻遍布,以至于“壁无完石”,故称桂海碑林。碑林共有碑刻220多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俗等,形式多样,有诗、文、歌、赋、对联、图等,字体有楷书草书隶书、篆书等,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书法艺术欣赏价值。

(3)甑皮岩

甑皮岩位于桂林市南郊的独山,西北—东南方向延伸。平面图近椭圆形,高80余米,由上泥盆统质纯的石灰岩组成,洞口朝向西南,宽13米,洞长仅15米,洞高2米,向里渐低,洞内面积约200平方米;洞底尚较平坦,洞口底部海拔为151.5米,高出洞外低地1.5米;东部有一个有水溶洞,可见水面宽度4米,水深大于2米(图2-39)。

甑皮岩是我国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洞穴古人类遗迹中,保存完整的人类遗骸数量最多的洞穴遗址,它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又一见证。

图2-39 甑皮岩遗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