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子内省法则:修身、交往、学问、为政

孔子内省法则:修身、交往、学问、为政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的自省法则不仅体现在做事上,还体现在自我修炼、与人交往、做学问、为政等诸多方面。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仁由礼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要达到协调一致,就要克制自己。孔子的内省法则还体现在“向外”上,其实向内和向外都是约束自己。因此,一个人最大的自觉就是要自立自强,孔子用形象的比喻说明内强素质的重要性,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内省法则:修身、交往、学问、为政

孔子的语录中有许多“自”“己”这样的字眼,深入挖掘,耐人寻味,和这两个字有关系的如自私自利、利己主义、一己之私等,都是我们所批判的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孔子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但他的自我却有另一层蕴含,那就是自省、自悟、自觉,这是孔子的一种内省法则,是为人处世的基本法则。

内省法则是自我修炼的方法,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即见到贤德之人就要想着和他看齐,见到不贤德的人,就要自我反省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缺点。儒家倡导自我反省,孟子曾经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孟子·离娄上》),做事如果达不到预期效果,就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从自身去寻找原因。通常做事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更多的人可能会怨天尤人,抱怨命运不公,一味地去找客观原因,就是不愿从自身找主观原因,反躬自省。孔子的自省法则不仅体现在做事上,还体现在自我修炼、与人交往、做学问、为政等诸多方面。

孔子的弟子颜渊问老师怎样做才是仁,孔子回答说“克己复礼为仁”,就是克制自己的私欲,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就是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仁由礼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要达到协调一致,就要克制自己。人人都会有私欲,就是自私自利之心,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自私自利是人本性中的一部分,要去私欲,就要“克己”,在自身上下功夫,反省自己,克制自己,约束自己,修己达人,远离那些不符合礼要求的东西,向内求,剔除那些有悖于礼的私心杂念,这样才能回到仁上。

孔子的内省法则还体现在“向外”上,其实向内和向外都是约束自己。孔子的弟子子贡问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实践它呢?老师不假思索地回答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这一个字就是“恕”,后一句是对“恕”的解释。那么这个“恕”到底有怎样的含义,可以让一个人终身去奉行。“恕”就是用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推己及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这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准则,可以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怨恨,化解仇恨,缓和矛盾。孔子在另一则语录中也表达了这一意思,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就是一个人如果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会远离怨恨,多责己,少怨人,多去找自身原因,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原则。(www.xing528.com)

有了内省外恕还不够,作为一个人要自立于社会还应自强自励,孔子经常问弟子,你们经常抱怨没有人了解你,假如有一天有人了解你,让你去做事,你们打算怎么做呢?这句提问触及到了问题的实质,也就是你有怎样的才能?夫子在另一则语录中做了回答,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意思是君子只怕自己没有才能,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因此,一个人最大的自觉就是要自立自强,孔子用形象的比喻说明内强素质的重要性,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意思是一个工匠要做好工程,一定要先磨砺好工具。那么,一个人要想自立于社会,有用武之地,必须要锻炼好自己的才能,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身体力行,经常“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论语·述而》),以求知为乐,到了忘记吃饭、忘记忧愁的地步。

“自”可以搭配出好多词语,有褒义的,也有贬义的,取其积极的一面,就是自省、自悟、自觉,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认知、自我成长,这个过程也许很漫长,但只要坚持不懈,终能达到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