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代艺术家蒋仁刻下的真水无香印章

唐代艺术家蒋仁刻下的真水无香印章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蒋仁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伴着酒意,裹着雪情,援石奏刀,刻下一枚印章,印章上有阳文四个字:“真水无香”。这就是蒋仁所说的“真水无香”。蒋仁 真水无香印并印款 上海博物馆唐代南方的一位僧人,叫船子和尚。天下佳山水,可居可游,可以饮食寝兴其中而朝夕不厌者,无过西湖矣。他画西湖,在恍惚幽眇中,把握那生命的“真香”。这些艺术家在漫天香世界中,却体会到“无香”。

唐代艺术家蒋仁刻下的真水无香印章

清乾隆年间,浙江的篆刻艺术获得突出发展,被称为“西泠八家”之一的蒋仁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一年冬天,他与朋友在西湖边的燕天堂相聚,吟诗、豪饮,忘掉了一切,不知不觉喝到了黄昏。走出庭院,当时正是一场快雪之后,雪后初霁,但见天地都笼罩在一片雪白之中,一抹余晖在白色世界中闪烁跳跃。蒋仁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伴着酒意,裹着雪情,援石奏刀,刻下一枚印章,印章上有阳文四个字:“真水无香”。

这四个字中,包含他对世界的看法。或许我们可以顺着他的思路来体味他对世界的理解。雪覆盖了一切,南高峰,北高峰,此时都在白雪中。往日里西湖澹荡的湖面不知踪迹何处,西湖的绿树丛林也顿改颜色,失去了凡常的容貌。这是一个“无香的世界”,没有了姹紫嫣红,没有了繁弦急管,没有了湖光潋滟,没有了山岚轻起。

但这样的雪白空无,并不代表没有美。雪后的西湖,分明具有令人震撼的美感。这就是蒋仁所说的“真水无香”。它所表达的是中国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思想:超越表象世界,直探生命真实。

就拿西湖来说,艺术家可以说是西湖的主人,西湖给他们留下的印象几乎可以说是关于香的回忆。艺术家们哪里会忘记,西湖的十里荷花就是一片香世界,人们来到她的身旁,就会沐浴着一片香雾,载着荷花香气,随风往来氤氲,如在香界行。他们更不会忘记,到月光下的西湖弄影,驾着一叶小舟,泛泛中流,手弄澄明,目对岸上迷离的景色,耳听丝竹之声,月影天光与游船灯火相融合,如同进入一片香梦中。

但在蒋仁们看来,世界是变动不居的,仅仅停留在表象上看世界,是浅层次的,迷恋这样的世界是没有意义的。并不是说雪后西湖比荷风四面美,而是他们看到,人随物转,用佛教的话说,就会被世界“沾滞”─如同一只被蜜粘住的蝴蝶,飞不了了;五官所带来的快乐终究是短暂的,它哪里会给人深层的心灵安慰?

蒋仁 真水无香印并印款 上海博物馆

唐代南方的一位僧人,叫船子和尚。他整日生活在一只小舟中,通过在舟中闲荡,悟出了人生的道理。他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别人只看采芙蓉,香气长粘绕指风。两岸映,一船红,何曾解染得虚空?”他在漫天的芙蓉、扑鼻的香气中,体会到的是“虚空”二字。

蒋仁雪后的性灵飞舞,和船子和尚的妙悟是一致的。白雪覆盖了那个柳绿桃红的世界,却启发了人们关于真实世界的思考。王维有两句诗这样写道:“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春天来了,有了桃花水、桃花汛,夏天大雨滂沱,池塘里、溪涧里都涨满了水,而到了秋末冬初,大地渐渐没有了绿色,就连树上的红叶也将落去,一切又回到本来的样子,这叫作“水落而石出”─露出它的“本相”,没有了咆哮和喧嚣,只有平静和淡然。中国人将“水落石出”作为一种生命的大智慧。

明代李流芳深通中国艺术,他论艺提出“恍惚”说,他在《题画为徐田仲》中谈画西湖的感受:(www.xing528.com)

钱塘襟江带湖,山水映发,昏旦百变,出郭数武,耳目豁然,扁舟草履,随地得胜。天下佳山水,可居可游,可以饮食寝兴其中而朝夕不厌者,无过西湖矣。余二十年来无岁不至湖上,或一岁再至,朝花夕月,烟林雨嶂,徘徊吟赏,餍足而后归。湖上友人爱余画,甚于爱山水,舍其真而求其似,余尝笑之。然余画无本,大都得之西湖山水为多,笔墨气韵间或肖之,但不能名之为某山某寺某溪某洞耳。今年在湖上,为李郡伯陈司李画二册,适同年徐使君田仲见而爱之,心欲之而不言,余窥其意,归而作钱塘十图以遗之。大都常游之境,恍惚在目,执笔追之,则已逝矣。强而名之曰某山某寺某溪某洞,亦取其意可耳,似与不似,当置之勿论也。

他的著名作品《西湖卧游图册》二十二开,每开有题语,第一开《紫阳洞》题云:“山水胜绝处,每恍惚不自持,强欲捉之,纵之旋去。此味不可与不知痛痒者道也。余画紫阳时,又失紫阳矣。岂独紫阳哉?凡山水皆不可画,然皆不可不画也,存其恍惚者而已矣。”

李流芳的“恍惚”说,有以下这些含义:山水之妙,在其象外,这是恍惚说的基本含义,此其一。山水乃性命所托,遇佳山水,心为之迷,恍惚幽眇间,心托之于山水而存矣,不知是山水,还是己心之所在,如其诗所云“恍与此境遇”,此其二。更重要的意思是,一切山水乃是幻象,都非实有,转瞬即逝,唯有心灵体验才是真切的,他说,“诗画恍惚,都如梦中事”,此其三。他画西湖,在恍惚幽眇中,把握那生命的“真香”。

八大山人是一位书法家,他有一件作品为美国翁万戈所藏,其中有一幅书有以下内容:

太白诗“风吹柳花满店香”;温庭筠诗“香随诗婉歌随起,影伴娇娃舞袖垂”;传奇诗“郎行久不归,柳自飘香雪”:不知柳花香在何处,而诗人言之也!李贺诗“依微香雨青氤氲”;元微之诗“雨香云淡觉渐和”;卢象诗“香气云流水”:此数者有香耶,无香耶?寄谓之无香也。于诗画亦然。

这里书写的是元代画家倪云林的一段话,这段话的核心就是“无香”。这些艺术家在漫天香世界中,却体会到“无香”。

南方乡村传统建筑多是“黑白世界”,如浙江富春江边的山村建筑,黄山附近西递、宏村的建筑,大都是白墙黑瓦,偎依在绵延的群山间,初看起来似乎感到有些单调,但当你身临其境,慢慢地融入这个世界时,你会发现其中有一种勾魂摄魄的美。

日本茶道深受中国禅宗的影响,在饮茶的仪式中,体现出禅的精神,它刻意创造的就是素朴的境界,那可以说是洗尽铅华的“黑白世界”。茶室一定是一个宁静的所在,有诗这样写道:“望不见春花,望不见红叶。海滨小茅屋,笼罩在秋暮。”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寥的茅屋里,汲取千年的古井水,在和敬的气氛中,进入茶熟香温的境界中。不求繁华,不求绚烂,只求炭要合于燃,茶要合于口,就是这样简单。“莫等春风来,莫等春花开,雪间有春草,携君山里来。”一个雪后的日子,诗人呼唤着他的朋友,共同创造一段悠长的生命。在日本茶道中,千利休的茶很有名气,他的茶道就以素朴为特点,他的茶是反豪华、富贵、巧言令色、艳丽、丰满、复杂、烦琐、崇高的,而提倡朴素、谨慎、冷瘦、静谧、野逸、寂寞、单纯、枯槁。因为,在日本茶禅中,坚信“无”的妙用,有一幅常挂在茶室的对联这样写道:“无一物者无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这真是对东方传统哲学素朴精神的最好概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