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红烛赏残花:艺术之美与生命的绝望

红烛赏残花:艺术之美与生命的绝望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商隐《花下醉》写道:“寻芳不绝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残花以过去之繁盛,突显现在之衰败。更进一层,残花虽衰败,但她仍然是花,她是最后的花,她就要消逝在永恒的寂寞之中,所以诗人“更持红烛赏残花”,那是一种和泪的欣赏,是对生命的绝望把玩。

红烛赏残花:艺术之美与生命的绝望

我很喜欢北京的银杏树,秋风起,往日里那绿色的树,不知不觉间忽然变黄了。黄昏时分,你透过余晖,看参差的树上,简直就是灿烂的天国,透明的光亮连同金色的叶子一起洒在身上,将你带到梦幻般的境界中。她在谢幕之前,将生命凝聚成最隆重的礼物,奉献给世界。这真是一种残酷的美。

这使我想到中国诗人笔下的残花,凋零的残花并不美,却每每成为诗人讴歌的对象。李商隐《花下醉》写道:“寻芳不绝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他是带着怎样的心情来抚摩残花的呢?

其实,诗人并不是要欣赏残花的美感,而是要抒发对时间的感叹。残花之所以能叩响诗人的心灵,是因为它可以带着诗人在时间中流转。残花的“残”令人想到“全”,残花的“最后”使人想到当时的鲜活。诗人所要咏叹的正是由繁盛到衰落的生命过程。残花意味着它曾经有过的绚烂,包裹着一段无可奈何的情愫。残花以过去之繁盛,突显现在之衰败。繁盛转瞬即逝,凋零的命运无可挽回,又激起不尽的怅惘。一如欧阳修词中所说:“蝶飞芳草花飞路,把酒已嗟春色暮。当时枝上落残花,今日水流何处去。”更进一层,残花虽衰败,但她仍然是花,她是最后的花,她就要消逝在永恒的寂寞之中,所以诗人“更持红烛赏残花”,那是一种和泪的欣赏,是对生命的绝望把玩。残花作为一个时间意象,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在一起,诗人是在时间的流动中,审视现在的“存留价值”。李商隐的“更持红烛”似乎是一种对生命的祭仪,在这祭仪中,诗人顽强地“赏”,表现出与那股将生命推向衰朽的力量的奋力抗争,展现了人与时间极度紧张的关系。

明代画家唐寅有一幅著名作品《秋风纨扇图》,也是一幅关于“残花”的作品。坡地上画湖石,有一女子,容貌姣好,风鬟雾鬓,绰约如仙,衣带干净利落,随风飘动。眼神颇为生动,凄婉之情,宛然在目。手执一纨扇,眺望远方。女子被置于一个山坡,画面大部空阔,只有隐约由山间伸出的丛竹,迎风披靡,突出人物心中无所依凭的感觉。唐寅题有一诗,诗云:“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唐寅《秋风纨扇图》 上海博物馆

诗中意和画中情相互映发,使它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唐寅借画中女子表达自己的人生感受,可以说世态炎凉、人世风烟都入女子神情中。秋来了,风起了,夏天使用的纨扇要收起了。炎热的夏季,这纨扇日日不离主人手,垂爱的时分,这女子时时都与那个没有在画面出现的人心相爱乐。而今,这一切都随凄凉的秋风去了,往日的温情烟消云散,一切的缱绻都付之东流。孤独的女子徘徊在深山,徘徊在萧瑟的秋风中。真是昨日里红绡帐中度鸳鸯,今日里荒寂山坡苦流连。有道是花开必有花落日,偌大的乾坤,天天都在上演着这样的人间喜剧,说不尽的恩恩爱爱,道不完的怨恨情仇。(www.xing528.com)

唐寅,在中国艺术史上,几乎是风流的代名词,这位才性超群的艺术家,少负不羁之才,十六岁时高中秀才第一名,二十多岁时又高中乡试举人第一,由于乡试第一的举人被称为“解元”,所以唐寅又有“唐解元”之号。他一生有风流的一面,又有深沉的一面。他因才华出众,而“妆成每被秋娘妒”(白居易琵琶行》);又因流年不利,命运坎坷,家庭遭到一次又一次打击。上苍给了这位风流才子太多的磨难,也许太聪颖的人性情本来就脆弱,何况像唐寅这样伴着那么多苦难的人,他那根敏感脆弱的心弦更容易被拨响。

他的那根心弦上传出的妙响逸音的确有独特的魅力。唐寅一生只度过短暂的五十多年时光,在他落魄的晚年,身居桃花庵,常常一人独处。桃花庵是一个花海,每到春来,群花绽放,他就在这一片天地中将息性灵。暮春时分,落花如雨,秋风萧瑟,落叶缤纷,这些都会打破他性灵的平衡。他一生中的很多艺术创造与落花、秋风有关。惜花、伤秋是他艺术中的主题。他有《和沈石田落花诗》三十首,表现的是对生命的思考,在如雨的落花中,把玩性灵的隐微。一天夜里,他独饮花下,对着幽冷的明月,吟咏道:“九十春光一掷梭,花前酌酒唱高歌。枝上花开能几日,世上人生能几何……”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桃花之叹几乎人人都有。越是美好的东西,我们越想永远地拥有它,但美好肯定无法永伴,所以我们总有美好的东西瞬间即逝的感觉。

其实,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觉,人们似乎是被强行拉上急速行驶的时间列车目送着窗外节节逝去的影像,伸手去抓,两手空空,无从把握。人似乎总在与黑暗中的一种不明力量斗争。存在的总是残破,美好的总伴着幻灭,握有的又似乎没有。“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浣溪沙》),像李商隐、唐寅这些旷世才子,面对着落红点点,面对着空荡荡的宇宙,他们又如何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