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初期的建始县城,城市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城市功能发育缓慢。原县城城区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人口约0.8万人,占全县非农业人口的75%,城镇化率仅2.45%。市政基础设施差,无配套排水设施、无垃圾堆放场地、无绿化用地、无集贸市场、无休闲广场等,街道两旁大都是低矮简陋的土(石)木结构房屋,工业项目稀少。1985年6月,原县城城关镇更名为业州镇,并将于家坝、黄家湾、菜园子、二道桥四个行政村划归业州镇辖,城区面积扩大到3.5平方公里,此后,全县城镇建设以县城为龙头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启动业州镇城市总体规划编制 1979年,首次对县城所在地(城关镇)城区范围进行地形图测量,编制了《城关镇城区建设规划图》(1980年—1990年),城市规划初具雏形;1985年,委托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院在1979年规划基础上,开展了业州镇城市总体规划编制(1985年—2000年)和红岩寺镇总体规划编制并报请批准实施。20世纪八十年代期间,县城规划建设以老城区为中心,向西延伸发展为主,业州镇城市总体规划(包括专业规划),基本依托老城区呈带状向西拓展,重新规划体育场至健康路片区为城市中心地带,同时在镇南、北、西部规划三个工业区,城市规划区面积达到9平方公里,为指导城市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展开 20世纪80年代期间,政府年平均投入城市建设资金仅26万元,在城市建设资金极其匮乏的条件下,相继开辟了团结路、长征路、四化路东段,延伸人民大道至七里坪大桥北岸。1980年起,先后打通了团结路南段泥结碎石路面,1982年,建设成混凝土路面,先后实施了新马路(现解放路)道路扩建改造工程、奎星楼路混凝土建设工程,对人民大道中段(团结路至建设路)实施道路扩建改造,对东南街、西街及小北门等小街小巷,进行了全面维修。
1985年5月,县第一自来水厂在于家坝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210万元,1987年12月竣工,实际完成总投资217.9万元。项目建成投产后,改变了县城采用重力间断供水的历史,供水能力由0.05万吨/日增加到1万吨/日,供水质量明显改善,基本满足当时县城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需要。
1989年,完成了建成区主要道路的给排水工程建设、人民大道长征路至健康路扩建改造工程、四化路中段道路基础和给排水工程建设、长征路道路改造及给排水工程、茨泉路基础和给排水工程、建设路南段道路混凝土建设等。
1990年9月,完成了龙七路道路扩宽改造及排水工程,改造后的路面长649米、宽8米,泥结碎石路面,总投资40万元。同年12月,完成了人民大道东段(团结路至县电信局)道路扩宽改造工程,全长610米,车行道宽13米,总投资30万元。1990年末,城市主干道路总长11520米,道路面积109450平方米。
城镇建设稳步发展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力度,城乡建设开始步入稳步发展时期。“八五”规划开始,尤其是“十二五”规划以来,建始结合县情实际,提出了强力推进项目引擎、工业提速、城建突破、旅游升级“四大工程”,全面实施特色农业产业、社会管理创新、民生事业协调“三大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思路,加强了对城乡建设工作的领导,强力推进、聚力突破,带动了城市建设的新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城市建设稳步发展,城市建设资金投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对于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2012年时,全县已有业州镇、红岩镇、景阳镇、高坪镇、花坪镇5个县辖镇和5个乡集镇。县城总体规划以1979年和1985年总体规划为基础,先后进行了四次规划修编。2012年《建始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2—2030年)》,在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县域城镇规划体系和空间管控、总体布局、综合交通、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绿地景观、环境保护规划等方面实现了优化提升。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分为县城、中心镇、一般乡镇三个层次。城镇空间结构规划确定为“一主(县城)、两副(高坪镇、花坪镇)、三轴(北部、中部、南部经济发展轴)、三区(生态农业、工业旅游、多元产业经济区)”的点线面空间体系。县城业州镇城市规划布局为“两心一廊两片一组团”的空间结构:两心—在老城区规划商贸中心,在建始新区规划建设科教服务中心;一廊—沿建始大道形成城市发展廊道;两片—业州老城区、建始新城区;一组团—火车站组团。城市规划区面积60平方千米,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6.7平方千米,规划总人口16万人。
2012年11月,新一轮城市规划修编《建始县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在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获准通过。同时,编制了建始大道控制性详细规划。随着红土坪新区扩张、建始大道新城拓展,新区规划建设拉开了序幕。(www.xing528.com)
209国道是城区的一条主干道,原为渣石路面。由于路面狭窄,交通“瓶颈”问题突出,严重影响城市交通和市容市貌。1993年底,省交通部门将209国道城区段二级公路改造项目纳入了省“九五”公路建设计划。住建部门负责拆迁安置,共拆迁房屋3500平方米,拆迁安置补偿资金400万元,安置被拆迁户35户。 2000年,209国道4.7公里城区段道路改造及建始大桥扩宽加固工程完成,建始工业园(B区)朝阳大道贯通。到2012年底,中心城区主、次干道和街道,基本实现了黑色(硬)化。
市政给排水能力不断增强 1998年至2002年,共在县城区整修改造排洪沟500米,城区下水道清淤8000米,新建和改造下水道5000米,新修防洪堤1000米。2000年,利用城中心广润河上似船形的岛屿,动工兴建文化广场。2003年10月,能容纳6千多人的全国第二个以游船为造型的“船儿岛”文化宣传中心广场建成并投入使用,2002年,集景观、蓄水、防洪功能于一体的4级翻板坝工程建成,成为广润河城区段一道观赏休闲的风景线。
新区拓展加棚户区改造 按照片区开发与棚户区改造相结合,原县委党校片区、鸿榜莱茵国际、桂苑小区和朝阳片区、业州广场二期、长兴世纪新城、江屿华庭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完成了城区次干道综合改造工程,基本实现城区道路黑色化;对城区20个防洪点进行了重点改造;完成了广润河中段污水治理工程,实施指阳河和徐家沟污水收集管网工程。2012年,概算投资近三亿元的建始大道开工建设;投资近2亿元的红土坪新区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小垭门片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下坝新城区供水工程和污水治理工程、城区应急备用水源工程、阴石沟及盛竹河河道景观工程、建始大道街景规划等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村镇建设管理加强各乡镇“五个一”工程和26个中心村建设全面启动,宜居村庄、集贸市场、垃圾处理、文化休闲广场、特色示范街道等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到2012年底,累计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607户、培训农村建筑工匠552人。
快速发展时期 党的十八大以后,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城市规划日臻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基本形成。按照全域性规划、优化城镇布局、功能合理分区、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宜居特色理念,着力构建以县城总体规划为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为纽带,覆盖城乡、组团发展、层次清晰、机构合理的县、乡、村三级城镇规划体系。按期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编制(修编)和全县10个乡镇、410个村(社)启动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2年—2030年),总体规划编制,城乡规划编制覆盖率达到100%。
南山路、广润路、龙七路、建始大道延伸段(一期)、滨河路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棚户区改造配套工程:水厂路安置小区建设改造工程(一期);水厂路、龙苑社区、红土坪保障房等管网改造工程;小垭门污水管网改造延伸工程(二期);广润河亲水走廊、南山风雨桥等景观工程项目相继开工建成并投入使用,进一步拓展了城市功能,为居民休闲健身提供了满足需求的公共空间。
广润河县城段亲水走廊
北环路道路改造工程、徐家沟河道综合整治工程顺利推进。过去北环路东段是最堵的一段“肠梗阻”道路,原道路两旁三十多年的陈旧低矮房屋和“老大难”违章建筑已全部拆除。扩宽改造后的北环路,道路红线宽度18米、双向四车道,西至健康路并与红土大道相连接,建成后可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
近年来,住建部门共开工城市建设项目32个、累计工程投资总额7.7亿元。其中:住建部门开工建设在5000万元以上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8个,完成投资额4.7亿元。位于建始大道中段的时代豪庭、璞玉岛、金城一号等多个商住新区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总投资额约16.9亿元、总建筑面积77.58万平方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