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覆盖保温栽培全国领先 地膜覆盖保温栽培技术是高寒山区农业种植上一场史无前例的技术突破,这项突破于1982年在建始茅田封竹淌开始,相继在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上逐步成熟,然后由初期的单一的玉米栽培陆续扩展应用到烟叶、蔬菜、药材、花卉等农林产品的种植栽培上获得巨大成功,这项突破传统保温栽培技术范围限制的技术创新,对全州、全省乃至全国的农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被誉为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白色革命”。
1982年3月初,县农业局技术干部童精益从省农业厅领四筒地膜,全国第一块玉米地膜覆盖栽培试验田在当时的封竹公社开展实验。这4.37亩地膜覆盖种的苞谷,由于地温高,水肥充足,生长健壮。尽管1982年是仅次于1980年的“秋风”灾害年,但是地膜覆盖种植的恩单三号品种不仅比相邻小籽黄品种每亩增产52%,初步实验证明,高山玉米通过地膜覆盖可以抗御“秋风”冷害。
1983年,省农业厅、恩施地区农业局在恩施地区6县16个高山公社的127个生产队693户农户进行玉米地膜覆盖示范种植,示范面积90.722公顷。封竹公社农技站也承担了示范任务,迅速在下属的3个大队的7个生产队与39户农户签订了4.842公顷示范合同,秋收时,县农业局通过逐块验收示范田表明,平均单产612.33斤,示范田对比亩增226.69斤,增产58.78%,比当地大田玉米平均单产332.99斤亩增279.34斤,增产83.19%。1984年,全县推广地膜覆盖玉米2333公顷,占全县高山适宜面积的一半。
地膜覆盖保温种植玉米在建始茅田封竹淌实验成功后推广到全国
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县农业局的具体推动下,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建始革命老区全面推广,面积保持在每年4666公顷左右,玉米膜覆盖栽培技术在高山地区的普及从根本上改变了吃饭问题,腾出资源开始发展更多附加值高的产业。同时,起源于建始的这项地膜保温栽培技术从恩施州、湖北省推向全国,一场从应用于粮食生产扩大到烟叶、蔬菜、药材等领域的“白色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兴起。
白肋烟栽培科研独树一帜 20世纪中叶,白肋烟作为一个新的农作物品种首次引进中国,并于1965年在建始试种成功。当时的建始作为全国白肋烟首种成功之地,得到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烟草专家朱尊权先生的肯定,他说:“建始是中国白肋烟发源之地”。
建始革命老区种植白肋烟的历史已超五十年。通过全县上下艰苦努力、凭借适宜的自然条件,白肋烟种植规模、烟叶品质长期位居全国第一,成为全国著名的优质白肋烟生产基地县之—。
县供销社从省引进白肋烟种子后,在原猫坪区四方井四队和原三里区老村八队试种成功。经省农科院烟草研究所化验,认为建始白肋烟质量优于省内其他试种县。后又将样烟送国家轻工部审定,其结论为“符合白肋烟特征,能在建始县发展”。首次试种的成功,使烟农和广大干群都深受鼓舞,增强了扩大种植面积的信心。
在大面积发展过程中,县境内烟叶黑胫病暴发,烟叶大面积死亡。吕明宣等技术员心急如焚,采用几十种办法防治,收效甚微。于是狠抓抗病品种培育,组建科研小组,进行白肋烟杂交品种试验,将原测交的80多个杂交组合一代分批筛选,终于培育出第一个纯合性品种“培育一号”。接着,又从国外引进的品种试验中获得新的杂交资料,经过三年杂交,培育出雄性不育亲本(保持系)—“建白80号”良种(后被命名鄂烟一号)。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黑胫能力强的特点,在国内首次打破烟草杂交品种的空白,并在湖北全省范围内广泛推广,其烟质、形状、产量、颜色、香味都可以与白肋烟原产地美国肯达基州的烟叶相媲美,外商纷纷前来看样订货。
建始白肋烟种植成功后,湖北省及恩施地区几乎年年在建始开白肋烟生产现场会介绍生产经验。四川达县地区、湖南湘潭地区及湖北宜昌先后多次派代表团来建始县实地考察,四川、湖南、浙江等省和宜昌地区还从建始县聘请100多名农民技术员去指导生产。(www.xing528.com)
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末,随着混合型卷烟的发展,白肋烟生产步入黄金时期。建始白肋烟凭借适宜的自然环境条件,并通过中美、中菲技术合作对白肋烟生产关键技术的改进,使建始白肋烟以优良品质远销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三次被评为全国烟叶生产先进县,“建始白肋烟”已成为湖北烟叶的知名品牌。烟叶的发展,既增加了国家、农民、企业三方面的收入,同时也带动了县内其他产业的发展。当建始开始大面积种植烟叶后,白肋烟以其投资相对较小、当年受益、收入较高等诸多优势而成为地方经济的主要财源。全县经济逐渐变得活跃和充实。一片片金色的烟叶编织成建始腾飞的巨翅,使建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建始白肋烟先后销到了美国、法国、德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与国内十多个省(市)三十余家卷烟厂建立了长期的烟叶供求关系。建始白肋烟首次进入广交会后向西德、法国出口30吨。1982年再次向西德、美国、法国、日本、印尼、澳大利亚、比利时以及新加坡、马里等20多个国家或地区出口白肋烟2175吨,受到了外商广泛的好评。1984年—1986年,建始县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白肋烟生产先进县”, 1986年被列为全国白肋烟出口备货基地县,1989年再次被评为“全国白肋烟收购先进县”。
建始革命老区10个乡镇中有9个乡镇种烟,全县宜烟面积14666公顷。2013年以前,全县常年种植两烟面积在5333公顷左右,收购烟叶24万担左右,种植区域主要分布于官店、高坪、花坪、景阳、红岩、三里等6个乡镇。年收购量在20万担以上,每年平均为农民增加收入7000万元左右,年上交国家和地方税收2000万元上下。
有专家称:建始白肋烟的质量,代表了中国白肋烟的最高水平,与世界著名的烟叶产区美国肯塔基州生产的烟叶质量不相上下。建始白肋烟以其色、香、味俱佳的优势,长期以来成为一块叫得响、打得开的农产品王牌。
日本落叶松繁育科研创奇迹 日本落叶松原产于日本北海道,20世纪50年代末在建始楂树坪林场引种成功,后经广泛推广成了国家在武陵山区人工林发展的优选树种,国家相继在建始长岭岗林场建立了我国南方日本落叶松科研基地和日本落叶松基因库,为国内外日本落叶松生产、科研已经和正在作出巨大贡献。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建始革命老区人工栽培日本落叶松还仅仅只是一种尝试。1987年时,全县日本落叶松面积只有1866公顷。1988年,全县6666公顷日本落叶松速生丰产林工程确定为全国“七五”期间林业重点建设项目,大力营造以日本落叶松为主的用材林。北以长岭岗林场6666公顷日本落叶松基地为中心向周围辐射;南以东坪林场和官店镇为主战场。林业、财政部门给予扶持种苗和贴息贷款,调动了农户的造林积极性。1988年至1992年,长岭岗林场坚持以国有林场为依托,按照“山权不变、联合办场,除去成本,五五分成”的原则,与周边2个乡镇6个行政村的集体和农户进行联合办林场,先后建起6个联合林场,面积6666公顷。通过抚育间伐,给林场和村级经济组织及农户带来了极其可观的经济效益,也给周边农村的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农民不出远门就能打工赚钱,这一林业发展模式在得到了大力推广,利用这种模式全县共发展联合造林面积4666公顷。
1986年至2003年,是建始县高效经济林基地和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快速发展时期。到1991年10月,日本落叶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发展到2.33万公顷。2012年后,建始财政共拿出5000万元扶持资金,在10个乡镇发展以日本落叶松为主的6666公顷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在日本落叶松科研方面,建始林木育种科技工作者,将日本落叶松从传统引种地大胆南移近10个纬度,建立了我国南方唯一一处日本落叶松种子园,并在原生资源保存、造林推广、人工林培育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为我国南方适宜区大规模发展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提供了经营、管理技术和造林模式,推广应用前景广阔;为外来树种的引种、研发、推广等探索了一套成功的模式,可供其借鉴和推广。
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从种子园营建、家系选择、丰产栽培、推广应用等全过程的整套技术措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为我国南方日本落叶松发展、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技术、管理和经营模式,构建了日本落叶松良种繁育体系。对日本落叶松种子园、子代测定林、原生种质资源试验林等开展选育研究,选育出了“长岭岗1号”“长岭岗2号”“建始3号”“建始4号”等9个优良品种,审(认)定国家级良种4个,省级良种4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