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袍战神陈庆之封侯之路

白袍战神陈庆之封侯之路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行前,加封陈庆之为武威将军,让其名正言顺地前去接应。结果,陈庆之非常出色地完成了接应任务,梁武帝于是乘机正式加封陈庆之为宣猛将军、文德主帅。为接管旧地,梁武帝还指令自己的儿子萧综入镇彭城,仍由陈庆之率领两千人马前去护送。陈庆之因功被晋升为东宫直阁,并赐侯爵(关中侯)。战争中,面对强大的对手,陈庆之决心身先士卒,不辱使命。

白袍战神陈庆之封侯之路

他出身寒门,不擅骑射,手无缚鸡之力,战场上甚至不能拉开满弓射穿敌人盔甲,但这并不影响他叱咤风云的赫赫战绩。

起初,他不过是萧衍麾下的一位小随从。那时的萧衍尚未登基称孤,他们只因下棋的共同爱好,才机缘巧合走到一起。在辅助萧衍称帝后,他更加小心翼翼,昼夜陪侍主人,俨然皇帝陛下的“私人秘书”。但这种“私人”关系,终究难以维系,下棋也非皇朝“正务”,于是,梁武帝便千方百计为其寻找建功立业的机遇,而每次他都能乘兴而去,载誉归来。

战场上,别人都尽力伪装,而他带兵出征却令精锐部队全副白盔白甲,白光冲天,杀气凌人,他也因此被称为“白袍战神”。

这位战神级人物,就是梁朝名将陈庆之。

陈庆之(484—539年),字子云,义兴郡国山县(今江苏省宜兴市)人。他出身庶族,在讲究门第的时代,很难有出头之日。但他非常勤奋,也很珍惜机会,在陪侍萧衍下棋期间,夜深人去之际,他总是尽心尽力,时刻守候,最终得到萧衍的信赖与器重,十八岁时,便被梁武帝任命为主管文书的“主书”一职。在主书这个并不起眼的位置上,他十分卖力,甚至不惜将家中并不富裕的财富散尽,以拉拢人心,聚集人脉资源,“散财聚士,常思效用”,不久又被拜为可以参加皇帝朝会的“奉朝请”。

尽管提拔较快,但陈庆之的才华远未得到施展。直到梁武帝普通六年(525年),四十一岁的陈庆之才真正迎来展示才能的机遇。

是年正月,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不满朝廷,发动叛乱,但未获成功,继而直接在州府彭城投降萧梁,并请求梁武帝派兵接应。或许因为长期陪侍在身边,只有下棋之娱,而无尺寸之功,梁武帝才有意将机遇让给他,试探性将他送到前线。行前,加封陈庆之为武威将军,让其名正言顺地前去接应。结果,陈庆之非常出色地完成了接应任务,梁武帝于是乘机正式加封陈庆之为宣猛将军、文德主帅。

为接管旧地,梁武帝还指令自己的儿子萧综入镇彭城,仍由陈庆之率领两千人马前去护送。护送途中,陈庆之虽然遭到北魏宗室大王元延明(安丰王)、元彧(临淮王)和大将丘大千的强力阻击,但仍推进迅速。可就在陈庆之胜利进军、北魏溃不成军之际,萧综却私自逃窜,不见踪迹。原因之一是,萧综本为南齐东昏侯萧宝卷的遗腹子,萧衍建梁后将其收入膝下,当他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后,对梁朝及梁武帝极为不满,于是趁机叛逃。豫章王萧综趁黑夜投降北魏后,北魏军长驱直入彭城,并一度向南追打至宿豫(今属江苏宿迁)。

此役,梁军胡龙牙、成景俊部几乎损失殆尽,而陈庆之部则攻城夺隘,乘夜色全部安全撤还。

仅一年之后的梁武帝普通七年即526年,北魏再度南下伐梁,陈庆之再次受命迎击,一举攻克五十二座城池,俘敌七万五千人,北魏豫州刺史李宪被迫投降,豫州首府寿春遂被梁军占领。陈庆之因功被晋升为东宫直阁,并赐侯爵(关中侯)。

陈庆之初战告捷,令梁武帝信心倍增,而小试牛刀的陈庆之也正式开启了其纵横沙场的军旅生涯。

就在陈庆之成功占据豫州之后的527年,即梁武帝大通元年,梁武帝准备乘胜收复旧地,命令陈庆之携带皇帝符节,随领军将军曹仲宗(大将曹景宗之兄)北击涡阳(今安徽省蒙城县),同时令寻阳太守韦放(大将军韦睿之子)领兵与曹仲宗等会师,涡阳之战打响。

战争中,面对强大的对手,陈庆之决心身先士卒,不辱使命。他不顾长官曹仲宗、韦放的劝阻,坚持己见,先是率麾下轻骑两百人突袭北魏先锋部队,大破元昭军,在梁魏两军陷入胶着状态而梁军疲惫、军心摇动之际,又是他主动站出来,提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果断主张,亲自进行战争动员,并在夜幕的掩护下,出动骑兵突击魏军,连续攻克了魏军十三座营垒中的四座,令梁军声威大震。此后在梁军的凌厉攻势下,剩下的九座营垒也先后被拔除,涡阳城内三万余民众投诚,城外的涡水也因魏军尸首过多而壅堵断流。

涡阳之战中,陈庆之虽然不是主帅,但他作为梁武帝的“特使”,手握皇帝钦赐仗节,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此役过后,他的“弱小”形象得到极大改善,成为朝野公认的“大丈夫”。梁武帝亲自用其华丽的书法表彰说:“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硃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www.xing528.com)

涡阳大捷后,南北对垒局势更有利于南方,陈庆之也再次迎来发展机遇。梁大通二年即公元528年,北魏爆发“河阴之变”,大军阀尔朱荣劫掠京师洛阳,大肆屠杀皇族宗室及大臣,将掌权的胡太后和幼帝元钊沉入黄河,然后扶植元子攸称帝(孝庄帝),尔朱荣本人则成为北魏的实际统治者,在老巢晋阳(今山西太原)遥控中央。在这种背景之下,北魏宗室北海王元颢想趁乱起事,就主动向南梁伸出橄榄枝,表示效忠南梁,请求梁武帝出兵帮助他另立中央,取代孝庄帝在洛阳称帝。

那时的南梁统治者梁武帝萧衍已经六旬有余,又痴迷于佛教,对政治已无太多兴趣,一统北方的壮志也逐渐消磨损乏。但作为南方正统国君,在接到元颢的请求后,他又不得不做出反应。经过反复考量,梁武帝在应允请求后,再次决定让自己的亲近仕臣、刚刚在涡阳大捷中立下汗马功劳的陈庆之前去完成使命,任命他为假节(皇帝特使)、飙勇将军,率兵七千人护送元颢北归。

善为者,必先珍惜机遇;善成者,务必化危为机。

用七千人的兵力,长途奔袭一千多里,去完成争夺皇位的使命,对于一位身体羸弱又出身低微的人来说,实在有些难为情了。但陈庆之毫不犹豫,不讲条件,不计后果,接到任务后立刻披挂上阵,从铚县(今安徽省淮北市境内)出发,一口气跑到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直逼洛阳。

面对陈庆之的恢宏攻势,仓促组建而又饱受内乱之苦的元子攸政权,一时间竟然傻眼蒙圈,只在大军进逼都城后,才在529年4月开始组织大规模抵御,北魏宗室元天穆、元晖业,大将丘大千、尔朱世隆等共计数十万人马前来围剿。面对如此强大的敌军,又是孤军深入,陈庆之的压力可想而知,但他早已毫无退路,只有拼死前进。在他破釜沉舟、敢为人先的精神鼓舞下,麾下将士无不以一当百,奋勇绝杀。经过激烈交锋,本来就对元子攸政权不忠不屑的北魏大军很快便望风而逃,丘大千被迫投降,元晖业遭到生擒,而无才无德又胆小如鼠的元天穆、尔朱世隆之流则弃城逃窜。

在夺取皇权的激烈战斗中,陈庆之毫不示弱,攻城拔寨,其精锐部队全部身着白袍,所以当时有洛阳童谣讽刺曰: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据史料统计,陈庆之及其亲随部队,从铚县出发,一路打到洛阳,先后进行四十七场战斗,共计平定了三十二座城池,仅用了一百四十天(即十四旬)。这在战争史上,简直是不可能实现的战争神话

但是,陈庆之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除了陈庆之本人的胆略、气度和战斗力之外,主要得益于当时的政治背景。一方面,元子攸政权并未受到足够尊重,而元颢与元子攸同为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的孙子孝文帝元宏的侄子,两人的皇帝大旗具有几乎同等的感召力;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当时军事实力最强的尔朱荣等人正忙于镇压六镇叛乱及河北等地的流民起义,京师洛阳附近的军力空虚。而当尔朱荣平葛荣、破邢杲,挥师洛阳之后,陈庆之很快便陷入被动。

在元颢尚未过足“皇帝”瘾,甚至没有来得及组建好自己的“领导班子”,入主洛阳仅五十六天之后,平乱归来的尔朱荣便带着逃离京师的孝庄帝元子攸,挥师进击洛阳,元颢以及他的“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享受一万户封邑的陈庆之先生就被迫开始战略转移。在尔朱荣的强力围攻下,元颢不久便兵败被杀,而“白袍战神”陈庆之则削发剃须,伪装成僧人,最终辗转返回梁朝。虽然没有达到战略目的,但陈庆之作为梁朝大将,对北魏的侵扰之功却备受吹捧,梁武帝提升他为右卫将军,赐永兴侯,封邑一千五百户。陈庆之完成了从低级侍从到王侯将相的华丽转身。

此后,他又先后出任南北司州刺史、义兴郡太守,在地方管理方面也颇多建树。梁武帝大同元年(535年),年过五旬的陈庆之又受命征讨东魏,但不利而还。次年,东魏定州刺史侯景先生,率七千人马南下攻梁,一度进军淮上。这位典型的机会主义者为逞其野心,还给同样有“投机”经历的陈庆之写信,劝其投降,共谋大业。但陈庆之不予理睬,果断出击,在援军尚未到来之前即将侯景击溃。当时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可怜的侯景被迫抛弃辎重,仓皇落逃,而仅十几年之后的548年,这位落魄北方的机会主义者又卷土重来,直捣梁朝首都,劫掠京师,炮制了灭亡梁朝的“侯景之乱”。

而早在侯景生乱之前的539年,他的对手陈庆之先生就已经功成身退、溘然去世了。陈庆之去世时,梁武帝以其忠于职守、战功卓著、政绩斐然,追赠他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谥号“武”,同时诏令义兴郡五百人为其会丧。作为寒门子弟,其生前身后之荣耀,可谓尊崇至极。

陈庆之虽然以一己之力,匹马封侯,却十分低调,生活简朴,抚士爱民,朝野称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