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81年,即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太和五年,南朝齐高帝萧道成建元三年,南北双方再次大规模展开争夺战。
这次大战,北魏决心一雪前耻,并南拓疆土。此前的建元二年(480年),北魏在萧道成废宋立齐之际,举兵南犯豫州治所寿春,齐高帝萧道成命右将军周盘龙前去救援。周盘龙与豫州刺史垣崇祖并肩作战,掘开淝水,水淹魏军,周盘龙更是奋勇当先,杀伤魏军数万人,缴获牛马辎重无数,被朝廷加授太子左率,拜为持节(皇帝使臣)。
但是,北魏军再次遭遇正在势头上的周盘龙。当时,魏军南下淮阳,攻城略地,眼看淮阳不保,齐高帝急令周盘龙兵出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从侧翼援救淮阳。周盘龙接旨后,立刻派兵与都督李安民会合,又令自己的儿子周奉叔为前锋,直入魏军。
将门虎子,虎胆可畏。周奉叔仅带二百余兵卒,一马当先,杀入敌阵。魏军见对方势孤,立刻派重兵迎战,周奉叔被数万敌军重重包围,但周奉叔毫不示弱,奋勇冲杀。是时,周盘龙正在用餐,前方突然传来情报,说前锋周奉叔已经殒命疆场。周将军闻听,立刻放下筷子,未及带上兵卒,即匹马上阵。但见老将军神采依旧,手舞长槊,杀气腾腾,大叫一声:“周公来也!”飞身直扑敌阵。北魏军早闻周公威名,未战先怯。而周奉叔也早已杀出重围,听说父亲来援,又不见父亲身影,立刻再次冲入敌阵,以防不测。
两军交战勇者胜。彼时,黑云压阵,不辨敌我,但见父子二人冲东击西,奔南突北,演绎了一段“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经典神话。《南史》不无感慨地记载说:“父子两匹骑,萦搅数万人,虏众大败。”
关于匹马陷阵的故事,常常散见于各类文艺作品,最经典的莫过于《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和黄忠,至今我们仍为之津津乐道:白马坡上关公瞬间刺颜良,定军山下黄忠一战斩妙才(夏侯渊)。但那仅仅是一段历史“演义”而已,而周盘龙父子陷阵破敌的故事,则属正史明确记载的真实历史。
此战过后,周盘龙更加名噪北国,成为独冠三军的“征虏将军”,被加封为备皇帝御用的“给事中”。
此时的周将军已经年近七旬。
而早在刘宋时期,他即以战神著称。宋明帝刘彧在位的泰始年间(465—471年),他参与平定晋安王刘子勋(孝武帝刘骏第三子)的叛乱,战争中他身先士卒,一战成名,被封为龙骧将军、晋安县子,食邑四百户;刘宋后废帝刘昱在位时的元徽二年(474年),宗室大臣、宰相、桂阳王刘休范(文帝刘义隆第十八子)发动叛乱,时任冗从仆射(宫中侍卫的主官)的周盘龙,主动出击,协助右卫将军萧道成及时平乱;仅两年后的元徽四年(476年),刘宋宗室大臣、建平王刘景素(文帝刘义隆之孙)再发叛乱,又是周盘龙奉命出兵,擒斩刘景素,平定叛乱;顺帝刘準的昇明元年(477年),宋朝名将、荆州刺史沈攸之对已经掌控朝廷内外大权的萧道成表示不服,发动叛乱,周盘龙再次领命征讨,并参与平定了密谋响应的宰相袁粲的反叛。(www.xing528.com)
因为战功卓著,周盘龙升任为骁骑将军、司州刺史,而司州自古以来就以京师周围为势力范围,南朝时期则镇守军事门户淮南地区,足见其地位之尊。
周盘龙在战场上凶悍勇猛,威仪八方,但他出身平平,其貌不扬。在其老家山东兰陵,萧氏、金氏、缪氏等士族豪门众多,而周氏则相对较为低微,要想取得成功,则需要更大付出。《南齐书》介绍他时,借助萧子显之口评价说:“盘龙形甚羸讷,而临军勇果,诸将莫逮。”也就是说,周盘龙外表非常羸弱,又不善言辞,但打起仗来则十分果断英勇,其他将军均难以媲美。《南齐书》同时指出,周将军的军事才能绝非“一战之力”,而“必须久习兵事”,比较客观地表明周盘龙的志向与追求。
四度平叛,两败北魏。从不惑之年到花甲古稀,直至年近耄耋,周盘龙一直以完美的军事才能著称于世。齐武帝萧赜时期,他也曾一度被降为白衣,但旋即被召回朝廷,仍授为散骑常侍、光禄大夫。萧赜喜欢操练兵马,每次都以周盘龙为教练,他总能指挥若定。
齐武帝还常常拿老将军取乐。他曾指着周将军高高的冠冕,笑问道:“老将军您现在戴着貂蝉桂冠,与您在战场上的兜鍪(战盔)相比,感觉如何?”周盘龙则不卑不亢地回道:“此貂蝉从兜鍪中出耳。”
周盘龙不仅以亲力亲为获得荣誉,而且对子女也要求甚严。除了勇冠三军的周奉叔外,他的另一儿子周世雄也非常优秀,曾官至西江都护,可惜两个儿子均在政变中被杀。而周盘龙终其一生也只有两个儿子,一位妻室,即杜氏。他与杜氏十分恩爱,早在周将军大败魏军之时,朝廷在加封他的同时,还不忘其爱妻,赐予杜氏金钗二十枚。高帝萧道成亲切地唤其名曰“周公阿杜”。
武帝萧赜永明十一年(493年),周盘龙安然病逝,朝廷在厚葬的同时,追授其为安北将军、兖州刺史。
以柔弱之躯建盖世之功,不为衣钵祭庙,唯留威名示世,此番大将,难得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