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北朝的峥嵘风采-峥嵘南北朝

南北朝的峥嵘风采-峥嵘南北朝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多年来,江淹一直与“江郎才尽”这个成语相关联,似乎过早聪慧,到后来却如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一样,“泯然众人矣”。江淹在文学上的巨大成就,如著名的《恨赋》《别赋》等,几乎都是在被贬外放、壮志难酬的“不得意”时所创作。江淹从怀里摸出一支五彩笔递给了他,此后就再也写不出好句子了,于是世人便传“江郎才尽”了。

南北朝的峥嵘风采-峥嵘南北朝

毛泽东主席在评价南北朝作家时曾经说过,妙笔生花者,远不只江淹一人,庾信就是一个。能够进入毛主席的视野,并被誉为“妙笔生花者”,可见江淹的文学影响力。但多年来,江淹一直与“江郎才尽”这个成语相关联,似乎过早聪慧,到后来却如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一样,“泯然众人矣”。

其实,在南北朝众多文人中,江淹当是为数不多的官场常青树,虽然经历过一些曲折,但即使在南朝宋、齐、梁三朝变幻莫测的大动荡时期,他亦能顺势而为,一直都处在较为顺遂的亨通官运中。

俗话说:“得意走官场,失意写文章。”江淹在文学上的巨大成就,如著名的《恨赋》《别赋》等,几乎都是在被贬外放、壮志难酬的“不得意”时所创作。而当宋朝灭亡,南齐建立时,他仕途上一路高升,从落魄的文人直接晋升为醴陵侯,可谓天壤之别,但此后也鲜有佳作。

或许是为其前后文学成就的巨大差异“辩护”,或许是确有其事,史学界刻意炮制了一段“江郎才尽”的佳话。

钟嵘《诗品》中记载说,江淹曾在宣城太守位置上罢官回家途中,梦见一位自称“郭璞”的男子。郭璞对江淹说:“我有一支笔在你这儿放了多年,请还给我。”江淹从怀里摸出一支五彩笔递给了他,此后就再也写不出好句子了,于是世人便传“江郎才尽”了。

南史》中也记载了一个“文通残锦”的故事。说的是,江淹“少以文章显,晚节才思微退”,据江淹自己解释说,他在做宣城太守罢官回家时,曾停泊在禅灵寺附近的河洲边,夜里梦见一个人自称是张景阳(张协),对他说:“从前我把一匹锦寄放在你这儿,现在请还给我。”江淹就从怀里掏出几尺还给他,张景阳却大怒道:“怎么能裁剩下这么一点儿!”回头看见丘迟(南朝知名文学家)说:“剩下这几尺既然没有什么用了,送给你吧。”从那以后江淹的文章就大不如前了——“自尔淹文章踬矣”。

两则故事,如出一辙,都在绘声绘色讲述一个遗落在“梦境”中的“传说”,试图以此来解释,从小便有文名的大家,为何很快便黯然失色于繁花似锦的南朝文坛。

事实上,只要梳理一下江淹在官场上的风雨起伏,便可见一斑。

江淹(444—505年),字文通,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民权县)人。虽然祖父、父亲均做过地方县令,但其家境并不富有,在十三岁时父亲去世后,家庭更为困难。家贫出贵子,江淹自幼好学,博读诗书,正是得益于出彩的文学造诣,他很快步入政坛,成为历仕宋、齐、梁三朝的政治明星。

南朝宋明帝刘彧(465—472年)时期,二十岁的他开始从文坛步入政坛,先后担任始安王刘子真(孝武帝刘骏第十一子)的老师和新安王刘子鸾(刘骏第八子)的幕僚。明帝泰始二年即466年,投奔喜好收揽人才的建平王刘景素。刘景素是宋文帝刘义隆孙子,在孝武帝刘骏、前废帝刘子业、明帝刘彧以及后废帝刘昱等四朝为官,很有权势。江淹跟随刘景素长达十一年(466—476年),但其间经历两次劫难。

一次因为受到广陵县令郭彦文的牵连,他被诬陷入狱。在狱中,他给刘景素写了一篇申诉文,即著名的《诣建平王上书》,为自己洗冤,并发誓说:“若使下官事非其虚,罪得其实,亦当钳口吞舌,伏匕首以殒身,何以见齐鲁奇节之人,燕赵悲歌之士乎?”刘景素收到该文后,被江淹的文采和情感打动,立刻下令将其释放,并举荐江淹为南徐州秀才巴陵王国左常侍,继而又将其拉到自己幕下,担任主簿、参军等高级顾问。

另一次则是直接得罪了上司,被贬为吴兴县(今福建省浦城县)令。当时,宋明帝刘彧驾崩(472年)后,其子刘昱继位,是为后废帝。但此君无才无德,上下皆有怨言,于是手握重权的刘景素在手下的蛊惑下,准备率先发难。作为刘景素的高级幕僚,江淹却坚决反对,一口气写了十五首诗进行劝阻,让利令智昏的刘景素大为不满。再加上自己急于高升,向主人刘景素提出要接替东海郡守一职,让主人极为恼怒,一气之下竟将江淹贬为吴兴县令。

江淹虽然遭贬,但正是这次人生遭遇促使他写出千古名篇《恨赋》《别赋》,同时也让他躲过一劫。此后,刘景素叛乱被平,与其关联者或被杀或下狱,而江淹则安然无虞。不仅如此,伴随刘宋王朝的终结,江淹又迎来他官场人生的黄金时代

后废帝刘昱被杀后,萧道成主政,后者以大丞相的身份掌控军政大局。为了拉拢人才,宋顺帝(即末帝刘準)昇明元年即477年,萧道成将名士江淹请回朝廷担任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成为丞相府的座上宾。在萧道成篡权称帝后,刘宋旧臣多有不满,荆州刺史沈攸之率先起兵作乱。此君为宋朝名将沈庆之的从子,他们叔侄曾共同辅助孝武帝刘骏讨伐刘劭,进而举刘骏为帝。沈攸之作乱,让萧道成深为忌惮,于是请教江淹。江淹以当年的刘邦曹操为例,安慰萧道成说:“过去项羽强,刘邦弱;袁绍人多,曹操人少;项羽曾分封诸侯,最后还是自杀受辱;袁绍曾统占四州,最后还是成为败军之将。这就说明‘有德行就有天下’。您何必忧虑呢?”(www.xing528.com)

萧道成还不放心,继续追问说:“这种说法很多,请您再讲得明白些。”

江淹蛮有把握地侃侃而谈:“您勇敢又有奇谋,是必胜之一;宽容仁厚,必胜之二;贤能的人都为您尽力,必胜之三;人民的心都向着您,必胜之四;奉天子的命令讨伐叛逆,必胜之五。沈攸之志向大器量小,必败之一;有威权而无恩服,必败之二;士卒无心作战,必败之三;官吏和绅士不喜欢,必败之四;兵力分散在几千里的战线上,不能相互救助、共同克服困难,必败之五。所以说即使有十万叛兵,最终也会被我们擒获!”

经此一说,萧道成士气大振,立刻让江淹亲自书写讨伐檄文,对沈攸之用兵,果然灭之。伴随萧氏政权的稳定,江淹也一路升迁,成为萧道成的中书侍郎;武帝萧赜继位后,他又升为骠骑将军、尚书左丞、国子博士。延兴元年即494年,他更是在原有职务的基础上,获得御史中丞的高位,掌管全国监察刑狱大权。

也正是在这个职位上,他先后弹劾中书令谢朏、司徒左长史王缋、护军长史庾弘远等朝中重臣,益州刺史刘悛、梁州刺吏阴智伯、临海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庾昙隆以及其他郡县长官,大多被他弹劾惩治,由此内廷外府对他都很恭敬。时任丞相的萧鸾(即此后的齐明帝)也奉承他道:“自刘宋以来,不再有严格清明的中丞,你可以算得上仅有的一个!”

等到萧鸾废帝自立后,江淹再次荣升,任廷尉卿、给事中,加冠军将军、辅国将军。但其间因为受到儿女亲家萧诞(萧道成族子,受封安德君侯)的牵连,被外放至宣城任太守,保留将军职位。四年之后,齐明帝萧鸾驾崩,其子萧宝卷继位,江淹才又回到京师

此时的江淹已经年过五旬,经过官场风雨历练的他更加成熟老到。萧宝卷(即东昏侯)永元二年(500年),平西大将军崔慧景对滥杀无辜的东昏侯心怀不安,主动发兵围攻京师。京城中的大小官员都主动向崔慧景示好,以求平安,而江淹则装病在家不出,静观其变。不久,在大将萧懿等人的全力反攻下,崔慧景兵败被杀,先前追随者也都受到株连,江淹则安然无恙。世人因此称赞他有“先见之明”。

但宫中的争夺并未结束。昏聩的萧宝卷继而又将屠刀指向萧懿,其弟萧衍遂在荆州起兵反叛。

因为有崔慧景叛乱失败的惨痛教训,萧衍起事时,朝中大臣均保持缄默,不予响应。

而先前装病不出的江淹,这一次却主动跳出来支持萧衍。早在萧衍起兵前的永元三年(501年),他就对萧宝卷封给自己的“秘书监”“卫尉”职务不感兴趣,请辞未果后,他公开宣称:“这并不是我想当官,世人都知道,只是借我的空名而已。而且自然变化的时序和人世的事物,不久就会发生变化。孔子说:‘有文事的人必定有武备。’事到临头再作打算,何必忧愁呢?”

就在朝廷官员面对萧衍叛军,人人安之若素时,江淹却主动脱去官服,穿上普通百姓的衣着,前往投靠,成为萧衍的高级幕僚和冠军将军。在萧衍起事成功后,江淹再次迎来好运,先后迁任吏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并被封为侯爵(醴陵侯)。

至此,江淹也迎来他仕宦生涯的顶峰。

但对比此前的生花妙笔,自南齐武帝萧赜之后,二十余年间,无论诗歌或者辞赋,江淹几乎鲜有佳作。就在他封侯的三年后(505年),便溘然长逝。他去世时,梁武帝萧衍亲为他穿素服致哀,并赠钱三万、布五十匹,谥其号为“宪伯”。

与其政治上的崇高荣誉相比,我们也只能从其前期的《恨赋》《别赋》或《诣建平王上书》等作品中,依稀看到一位文学家的尊荣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