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峥嵘南北朝:邢邵畅游自由随风

峥嵘南北朝:邢邵畅游自由随风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地三才”中,邢邵的结局最好,他在长子邢大宝去世后,无疾而终,此前曾在北魏、东魏以及北齐政权中担任重要职务,文采独步天下,盛名享誉八方。为了远离祸害,邢邵选择主动离开,成为出镇青州的尚书令元罗的府司马。孝庄帝元子攸在位时,邢邵被召回京师,担任中书侍郎,他为庄帝作诏书,追崇武宣王为文穆皇帝。不久爆发“河阴之变”,邢邵与名士、后来担任北齐宰相的杨愔逃往嵩山避难。邢邵得知后前往追查,吓得她连夜逃遁。

峥嵘南北朝:邢邵畅游自由随风

“北地三才”中,邢邵的结局最好,他在长子邢大宝去世后,无疾而终,此前曾在北魏、东魏以及北齐政权中担任重要职务,文采独步天下,盛名享誉八方。

虽然史学界对其卒年有所争议,认为他活得更长,但无论长短,以他“生死如烛光,烛尽光穷,人死神灭”的人生哲学,他活得坦然而自如,自然而无饰,生命的长度应该是足够了。

更何况他至少卒于北齐武成帝太宁元年(561年),那时他已经六十六岁,除了崇佛的梁武帝,他的岁数几乎远远超越了南北朝时期所有养尊处优的皇帝。

作为朝野倾慕的座上宾,他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得很高,而是近距离与民同乐。他不喜欢独处,公务之外,喜欢与朋友们一起相聚陋室,共享果饵。他在强调出身和威仪的时代,并不合群,甚至在大庭广众、众目睽睽之下,很随意地解开衣服,抓寻身上的虱子。虱子是一种寄生能力很强、又善于跳跃逃跑的小动物。邢邵抓住虱子,即刻放在口中咬死,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

但邢邵当年却完全没有阿Q的“精神胜利法”心态,他不过是率性而为之。

作为高官的后代,邢邵早年也顺风顺水。五岁时就被时任吏部郎的名儒崔亮看重,后者见他仪表非常便称赞道:“这孩子成人后一定大有作为,声名显达。”十岁时即能作文,雅有才思,族兄邢岱以为他是宗族的希望和荣耀。他经常与当时的名流们一同出入游玩,视野渐宽。他记忆力超强,一次因连天落雨,无法出门,竟在五天里读完《汉书》并记诵有余。还有一次,他与名流们到北海王元昕家饮酒赋诗,几个人共作诗了几十首,由奴仆代为保存,但在奴仆走后,邢邵却能将前一日的几十首诗背诵出来,其他人不服,待到奴仆回来一对照,竟然一字不错。元昕遂将其比作东汉著名文学家王粲,时任吏部尚书的李神隽更是对其高看一眼,厚爱三分。

虽然出道较早,名气很大,但直到二十岁时,他才在宣武帝元恪那里谋得一个“挽郎”(唱挽歌的年轻人)的职位,不久又迁任著作侍郎。但这并不影响他日益高升的文名。北魏孝明帝时,文雅大盛,每逢官员升迁,总喜欢作文感谢,时称“谢表”。邢邵虽然年轻,但很受推崇,其文“雕虫之美,独步当时”,以至于每出一文远近读诵,“京师为之纸贵”。当时文坛老将袁翻名望甚高,又身居要职,人称“先达”。但同处一室,主人却邀请比袁翻年轻二十岁的邢邵作“谢表”,令袁翻十分难看,他每每轻蔑道:“邢家小儿当客作章表,自买黄纸,写而送之。”为了远离祸害,邢邵选择主动离开,成为出镇青州尚书令元罗的府司马。

孝庄帝元子攸在位时,邢邵被召回京师,担任中书侍郎,他为庄帝作诏书,追崇武宣王为文穆皇帝。不久爆发“河阴之变”,邢邵与名士、后来担任北齐宰相的杨愔逃往嵩山避难。(www.xing528.com)

普泰元年即531年,邢邵再次回到朝中,任黄门侍郎,加散骑常侍。高欢拥立孝武帝元脩称帝后,任国子祭酒。高欢扶植元善见建立东魏后,邢邵善作表文的特长得到进一步发挥,541年与温子升合撰《麟趾新制》十五篇,作为国家法令颁行。546年,因与朝中新权贵崔暹不和,外调京师,出任西兖州(今山东菏泽)刺史。其间,他廉洁善政,执法严明,凡有贪赃枉法之事,都能及时处理。距州府五十里的定陶县县令之妻,挟丈夫之威,强索民财,激起民愤。邢邵得知后前往追查,吓得她连夜逃遁。在他的领导下,辖区社会安定,百姓祥和。

不久,他因才名甚盛,尤其精通古今吉凶礼仪,被复征回朝,担任太常卿、中书监,兼任国子祭酒。550年,高欢次子高洋逼迫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禅位建立北齐,邢邵为其专作文书,即《为齐文宣受禅赦诏》。在北齐,他备受皇帝信任,每给大臣授职,都要听取他的意见,但他从不擅权自傲。在经历了人生悲欢和世事风雨之后,公元561年,他在丧子之痛中寂然辞世。

三次外放,三次回归。无论是主动离开,还是被迫逃难,他均能淡然处之,而每次复出,均源于他的才华和名望。虽然才高位显,但他并不恃才傲物,无论贤愚都能以诚相待。他对自己的衣食住行要求很低,但对寡嫂和侄儿却能体贴备至,服侍寡嫂极其殷勤,孤儿邢憩患病时,远在兖州的他则忧愁忘食,形容憔悴。其做人处世,被视为时人指南。

盈盈河水侧,朝朝长叹息。不吝渐衰苦,波流讵可测。秋期忽云至,停梭理容色。束衿未解带,回銮已沾轼。不见眼中人,谁堪机上织。愿逐青鸟去,暂因希羽翼。

——邢邵《七夕》

我们在钦佩邢邵才华的同时,也为其豁达的性格和宽厚的人品而服膺惊叹。正如他在诗歌里感叹的那样:“时事方去矣,抚己独伤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