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周:两头祸乱祸满朝

北周:两头祸乱祸满朝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倘若宇文邕不死,或许北周会取代大隋而统一天下。事实上,宇文泰去世时,其子也已成人。因此,宇文泰以年龄为由将权力交给侄子,似乎难以服众,但无论是军政资历,还是能力水平以及影响力来说,宇文护无疑都是最佳人选。当时的宇文觉称为“天王”,因国号为“大周”,所以又称“周天王”,而宇文护则成为实际掌控军政大权的“大冢宰”。但耳目众多的宇文护很快得到消息,果断以谋反罪杀害了赵贵,独孤信被罢官,不久也被赐死。

北周:两头祸乱祸满朝

倘若宇文邕不死,或许北周会取代大隋而统一天下。

倘若后来者给力,或许北周能够提早创造伟大皇朝。

但是,相同的机会,只会被善于把控者把握。杨坚把控住了,遂(隋)拥天下;后周世宗柴荣不幸驾崩后,赵匡胤把控住了机会,遂缔造大宋。历史东周分裂让位大秦,而北周和后周亦将机会拱手相让,却也终结了战乱不休的割据格局,成就了强大的统一帝国。

浸润于包容厚重的华夏文化,统一实乃天下大势矣。

但对当年的宇文氏家族来说,其最终丧国亡身,实在是鸿篇巨制中一个小小的惊叹号

在北周短短的二十四年历史中,前三年基本都在宇文护的导演下折腾,后三年则在宇文赟的暴虐中乱象横生,中间的武帝宇文邕倾其所能,力推新政,一统北方,国势渐盛,可惜壮年而崩,其苦心经营的鼎新格局被不肖子孙迅速生吞活剥,北周黯然出局。以下为北周皇序(含在位时间):

孝闵帝宇文觉(557年)——明帝宇文毓(557—560年)——武帝宇文邕(561—578年)——宣帝宇文赟(579年)——静帝宇文阐(579—581年)

北周的可叹历史故事,还要从宇文护开始。

宇文护(513—572年)为西魏的实际创立者宇文泰之侄,少有大志,早年曾与父辈一起参加葛荣的起义军,起义失败后宇文泰入关投奔贺拔岳,宇文护因为年幼而留在家中。当时,宇文泰的孩子都还幼小,他就委托仅比自己小五岁的宇文护看管家小。宇文护将家务管理得井井有条,受到宇文泰的器重。宇文泰常常夸奖侄儿有气度,很像自己。也就是从那时起,宇文护就承担了本不该承担的管理责任。

公元534年,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后,宇文泰委任宇文护为平凉都督,一同讨伐诛杀了侯莫陈悦。从此宇文护便跟随宇文泰征战四方,屡建战功,历任都督、征虏将军、骠骑大将军等职。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在北巡途中染疾病重,急招宇文护前去商议后事。鉴于自己的儿子较小,尚不足以委以重任,宇文泰就将军国大权交给了侄儿宇文护,并反复交代说:“目前,我的儿子们都还年轻,国家内外尚未平定,我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你,希望你尽力而为,完成我的志愿。”宇文泰去世,宇文护在接过权力棒的同时,扶植宇文泰的嫡长子宇文觉,嗣位为太师、大冢宰。

事实上,宇文泰去世时,其子也已成人。当时,侄子宇文护四十四岁,其庶长子宇文毓二十三岁,三子宇文觉和四子宇文邕分别为十五岁、十四岁,而其次子宇文震早在六年前的550年就已经病逝。因此,宇文泰以年龄为由将权力交给侄子,似乎难以服众,但无论是军政资历,还是能力水平以及影响力来说,宇文护无疑都是最佳人选。他在宇文泰去世后,通过自己强有力的管理手段,很快就稳定了局势,同时也在悄悄催生一个崭新的政权。

公元557年,在宇文护的强大压力下,西魏恭帝拓跋廓被迫禅位于宇文觉,西魏灭亡,北周建立。当时的宇文觉称为“天王”,因国号为“大周”,所以又称“周天王”,而宇文护则成为实际掌控军政大权的“大冢宰”。

宇文泰终其一生也没有废旧立新,而侄儿刚一上台便将旧帝一脚踢开,扶植宇文觉建立新政权,也算完成了宇文泰临终前交给的任务和遗愿。但不幸的是,宇文护的废立之功并未得到新立者的足够尊重,这位年轻的天王并不甘心受制于人,而宇文护的专横跋扈也引起了朝中重臣,包括宇文泰时代的“八柱国”大将军赵贵、独孤信等的不满。于是,太傅赵贵主动联系太保独孤信,试图劝说他共同谋杀宇文护,后者觉得事情重大,不宜贸然行事,及时进行了劝阻,也未予以告发。但耳目众多的宇文护很快得到消息,果断以谋反罪杀害了赵贵,独孤信被罢官,不久也被赐死。

身经百战的宇文护用霹雳手段迅速制止了针对自己的谋杀计划,但可惜的是,柱国大将军的死并未引起宇文觉的警觉,反而让其态度更加坚定,竟召集武士在皇家花园内公开演练,试图再造杀机。但他太过年轻,其行动早被宇文护探知,参与行动的李植、孙恒等人被贬谪后,他仍不死心。宇文护于是直面苦谏道:“天下至亲莫如兄弟,若是兄弟互相猜疑,那世间还有可信之人吗?叔父嘱托我帮陛下治理国家,如果陛下能独立料理朝政,名扬天下,为兄也就死而无憾了。可是陛下现在年纪尚小,我担心我被害后大权落到奸臣手中,那时候非但对陛下不利,连国家也将灭亡,叫我有何面目去见地下的叔父!我既是陛下的长兄,又是朝中宰相,还能有什么想法!望陛下三思,切勿听信谗言,疏远骨肉!”

幼稚的宇文觉被宇文护的“真情”所打动,停止了刺杀行动,而宇文护则加紧了废黜步伐。他召集掌握军权的柱国贺兰祥、领军尉迟纲等人商议对策,撤换宫廷宿卫,当年就逼迫宇文觉退位,一个月后将其杀害。可怜的宇文觉在“天王”位置上不足一年,死时年仅十六岁。

宇文觉死后,宇文护又祭出了宇文毓。此君本是宇文泰长子,但非嫡长子(其母亲非正妻),时称“庶出”,因此没有被列为第一顺序继承人。但宇文毓有胆有识,深孚众望,就连宇文护也高看他一眼,敬重三分,他在推荐宇文毓为帝时对朝臣们宣称:“宁都公宇文毓年轻而有德操,仁慈孝悌,为天下人所仰慕。”但是,从内心来说,宇文护并不真心扶植宇文毓,他深知此君有才有德,更难以对付,让其继位不过为废黜宇文觉而临时打出的旗号而已。

不同于宇文觉的轻狂浮躁,宇文毓果然有大哥风范。他表面上温和平雅,实则深沉明敏,很有主见。继位后,即励精图治,着手改革,澄清吏治,修撰典籍。他还善待文人名士,曾赋诗赞美当朝名士韦敻,称其为“逍遥公”。其不动声色、富有成效的改革举措,让其威望日隆。公元559年,在成功击败来犯的吐谷浑之后,宇文毓以“称王不足以威天下”为由,正式改称“皇帝”,年号“武成”。

宇文毓的作为,引起了宇文护的不安。宇文护于是假意归政,没想到宇文毓竟答应了他的“请求”,借机收回了部分权力。他正是借助这些权力来推行自己的治国主张,但军事大权仍被宇文护牢牢把控。尽管如此,宇文护还是甚为忌惮,《周书》记载说:“武成元年,护上表归政,帝许之。军国大事尚委于护。帝性聪睿,有识量,护深惮之。”于是就开始谋划如何除掉这位敢于与自己“分权”的堂弟。(www.xing528.com)

因为前面已经废黜了一个宇文觉,而宇文毓又是在自己的推荐下继位的,所以宇文护不好直接对宇文毓痛下狠手。公元560年,宇文护破例提拔御膳房厨师李安为“膳部下大夫”,暗地里指使李安在食物中下毒,宇文毓在毫无察觉中凄然辞世,年仅二十七岁。就在毒性发作、行将驾崩之际,他口授遗诏传位于四弟鲁国公宇文邕。

宇文邕的才德和能力更高,而且更为成熟老到,这让宇文护也更加寝食难安。宇文护一度想直接拿下宇文邕,就像当年拿下西魏恭帝一样,但在太史庾季才的劝谏下,他很快放弃了篡逆之谋,而是专心当他的辅弼之“周公”,拥立宇文邕。宇文邕也对他格外敬重,公元563年,他下诏说:“大冢宰晋国公宇文护助朕完成帝业,安养天下百姓,功勋无比。从今以后,诏诰及官方文书一律不准直称他的名字。”这个待遇也暂时化解了君臣矛盾,但沉稳的宇文邕已经开始谋划如何彻底清除这位专横的宰相。

宇文护虽然专横,但懂得自律,而其儿子们则倚仗父亲的权势,个个贪婪无度,又肆意放纵属下,欺上瞒下,为非作歹,残害百姓,极大地败坏了宇文护的声誉。公元563年,掌控军事大权的宇文护命令大将军杨忠出兵,联合突厥兵共同东征北齐,但最终无功而返,使其威望大减。572年,已经掌握不少政治军事资源的宇文邕利用宇文护拜见皇太后之机,联合六弟宇文直,一举将宇文护当庭击杀。

从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到北周建德元年(572年),宇文护前后当权长达十五年之久,其间先后弑杀三位皇帝,而最终被周武帝所灭。其妻小以及李安等党羽也一并被诛杀。《周书》在评价他时,明确指出:“护寡于学术,昵近群小,威福在己,征伐自出。有人臣无君之心,为人主不堪之事。忠孝大节也,违之而不疑;废弑至逆也,行之而无悔。终于身首横分,妻孥为戮,不亦宜乎。”

周武帝宇文邕终于拔掉了宇文护这颗“有人臣无君之心,为人主不堪之事”的专横的钉子,但他并没有对其进行彻底否定,而是在诏书中批评他“志在无君,义违臣节,专任群小”的同时,仍不忘表扬他“任总朝权,寄深国命”的功劳,此后又恢复了宇文护的晋国公爵位,谥其号为“荡”。既彰显了浩荡皇恩,展示了包容大度的胸襟,也及时缓解了君臣矛盾,安稳了朝政。

雄才大略的周武帝在铲除宇文护残余势力的同时,全力实施自己的政治抱负,强力推行政治、军事、经济改革。政治上不断强化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削弱大冢宰的权力,打击世族和豪族势力,册封柱国齐国公宇文宪、卫国公宇文直、赵国公宇文招、越国公宇文盛、滕国公宇文逌等亲兄弟为王爵,推行法制建设,在“六条诏书”的基础上,制定了“刑书要制”;军事上推行府兵制,取消兵员的种族限制,境内包括均田上的汉族农民凡男均可充当府兵,“改军士为侍官,募百姓充之,除其县籍。是后,夏人半为兵矣”,大大扩充了军力;经济上,颁发了统一的度量衡,便利于商业交往,又释放奴婢,推行灭佛政策,寺院原来占有的大量人口也开始向国家纳税服役,大大增加了国家编户和财政收入,同时还注重广辟农田,兴修水利,农业生产日益发展。其改革举措不仅有效推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增强了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同时也为后来统一的隋朝提供了丰厚的管理经验。

就在周武帝实施改革强国战略之际,东边的北齐则日益腐化没落。建德四年即公元575年,他瞅准时机,力排众议,亲率大军直扑洛阳金墉城。周军纪律严明,在北齐境内禁伐树木、禁止践踏庄稼,颇得民心,但此次进军终因周武帝宇文邕生病无功而返。此后两年内,周武帝决心“死中求生,败中取胜”,连续对北齐用兵,先后攻克北齐老巢晋阳,攻陷都城邺城,北齐灭亡,北周从此统一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也为后来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在灭亡北齐之后,周武帝又把目光瞄准北方的突厥和南部小朝廷陈国,准备一统华夷,但可惜的是,宣政元年即578年在北征突厥的途中,他突然病倒,不久便在回到洛阳的当天病逝,年仅三十六岁。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在评价周武帝宇文邕时,不无遗憾地说,周武帝不愧为南北朝时期的一代英主,可惜正当他打算“平突厥,定江南”,实现统一全国的理想时,不幸于出征前夕病逝。

周武帝的英年早逝,让其精心打造的大周江山在其不肖子孙的糟蹋下很快便轰然崩塌。

周武帝驾崩后,太子宇文赟继位。但这位在父亲生前备受管教之苦的年轻皇帝(时年十九岁),对父亲苦心经营的帝王大业毫不在意,而是醉心于声色犬马。在父亲下葬仅十天之后,便脱掉孝服,举杯庆贺履新之喜。为了更方便专心满足其酒色之欲,不到一年,他就下诏传位于年仅七岁的长子宇文衍(宇文阐),他本人则自称天元皇帝,并一口气封了五位皇后,一度打破了前赵皇帝刘聪“三后并立”的纪录,创造了历史之最,其中就有隋国公杨坚的女儿杨丽华,为外戚专权篡位提供了便利。

宇文赟自毁江山,在继位的当年就残酷地杀害了皇叔齐王宇文宪,致使唯一可以倚仗的宗室势力衰落,杨坚等外戚势力乘机崛起。由于酒色过度,宇文赟两年之后即匆匆病逝,丢下年仅八岁的儿子危坐龙椅。仅一年之后,虎视眈眈的外祖父杨坚即果断出击,逼迫幼弱的末帝禅位于己,继而又将其杀害,而他本人则从“隋国公”摇身一变,成为大隋天子,中国也从此开启了大一统的崭新时代。

对于北周的灭亡,后来者多归咎于宣帝宇文赟。唐代名相魏徵就曾指出:“天元性凶而强,威福在己。亡国之事,皆在其身。”虞世南评价得更为露骨:“太山之将崩,必因拔壤。树之将折,皆由蝎蠹。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若夫天元,周之妖孽也,其诡谲奇怪,岂足怪乎?”而事实上,即使宇文赟不为“妖孽”,也很难阻止一个更为强大的王朝的诞生,杨坚及其大隋政权的横空出世,不过是分久必合的历史大势而已。

只不过因为周武帝的过早辞世,将统一大业的历史机遇拱手让给了杨坚而已。

令人称奇的是,北周五位皇帝中只有周武帝宇文邕(543—578年)活过三十,最小的静帝宇文阐(573—581年)只有九岁;北齐六位皇帝中也只有武成帝高湛(537—569年)刚过三十,最小的少帝高恒(570—577年)只有八岁;而两国的亡国之君周宣帝宇文赟(559—580年)和齐后主高纬(556—577年)均为二十二岁。

更让人扼腕的是,北周的实际创立者宇文泰共有十三个儿子,杨坚杀其五,而他们在创建北周过程中战功赫赫。周武帝在征灭北齐中一度将高欢子孙灭绝,但当杨坚建立隋朝时,宇文氏子孙也被灭绝。北齐的实际创立者高欢的十五个儿子死于自残者众多,且没有一个活过四十岁;而杨坚的五个儿子也没有一个得以善终,其子孙中又多死于宇文氏(宇文化及)之手。

纵观南北朝诸帝,自宋武帝刘裕擅开弑杀旧君之先河以降,后来者总会对前朝君主大开杀戒,而最终冤冤相报,遗祸同宗,“子孙无遗类”。

此乃“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之训乎?权争之酷,只为当下,善恶不分,则祸长远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