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园林设计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园林设计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从园林的造园原则来看“天人合一”思想园林最重要的造园原则是“源于自然,师法自然”,无论是水景、山石景、建筑景还是植物景营造,都离不开“自然”这两个字。这种在日常的生活环境中经常与自然接触的人居方式,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园林设计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一)从园林的造园原则来看“天人合一”思想

园林最重要的造园原则是“源于自然,师法自然”,无论是水景、山石景、建筑景还是植物景营造,都离不开“自然”这两个字。园林面积不管大小都按自然的法则精心布局,使它们另有韵味,令人流连忘返。每一处园景中都融和了园主人的生活态度与修养,园内的景物处处表现出浓浓的文学意境与诗情画意,正所谓“一池之水,包容江海;几撮山石,喻指众岳”。在咫尺之地表现出大千世界的美景。无论是假山水池还是一树一石,都经过推敲锤炼,注入文心诗意,从而收到了笔少气壮、景简意浓的艺术效果。在这些园林中或居或游,是一种纵情山水、耽乐林泉的享受,反映了人与自然的亲和感。

(二)从园林的造园要素来看“天人合一”思想

造园要素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山水,包括园中假山、峰石及各种形式的溪池湖泉等;二是花木,主要指林木及花草;三是建筑,指厅堂亭榭以及组织游览的路、桥、廊、墙等。园林学上称这三者为造园三大要素,它们在园林中的取用和布局,体现了园主人和匠师们对自然美的理解和表现能力。(www.xing528.com)

“园林之胜,唯是山与水二物”。古典园林中,蕴含得最深、最广的,应该是古代文人雅士时时魂牵梦萦的山水情。古典园林的山容水态是园林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园中山景,有真假之分。大型苑园,常包入真山,有些地方小园,亦引入山之余脉来造景。古人认为,石是天地至精之气的凝集,一拳一石,包孕了自然山林之美。在古典园林中,山石的峰态变幻多姿,无一类同,它是渲染山林气氛的主要手段。除了山石景之外,水景是园林中最具魅力之物。清代的著名书画家郑绩曾说过:“石为山之骨,泉为山之血。无骨则柔不能立,无血则枯不得生。”因而,水是中国园林艺术活的灵魂。园林中的静水喻江河湖海,而动水主要是泉水和人工瀑布。动水的水声是古人相当喜爱的声景,听之使人有身处自然幽谷溪涧之中。

“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宋代大画家郭熙的这一席话,道出植物景是园林中最具有生气和华滋之美的仿自然景色。园林植物的第一个组景作用是给风景涂上了一层富有生机的绿色。人们常说,绿是生命之色。园林缺少了富有生机的绿,便成了一块死寂的建筑模型。植物对人居的作用,可以追溯至上古时代,在那时,人们休息、居隐时,就归于林木。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参天的古木、离离的绿草、发出沁人肺腑芳香的花卉,营造出幽远深邃的空间气氛,给人以身处山林、享受清新、洗脱尘俗的感觉。“黄茅亭子小楼台,料理溪山煞费才”。建筑是园林中最重要的人造景物,也是实现园林“可居可游”的最关键因素。在古典园林里,都力求把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从功能上讲,它们都是园林艺术的一种安置和组织手段,一方面作为使用者作息的处所和游人驻足观赏风景的出发点,同时也是被游人观赏的对象。可以对自然环境起烘托作用,使整个园林生色。

无论是山水景、植物景、建筑景,都是古典园林对自然景物一种具有文匠心意的演绎,套用今天可持续发展语言来说,就是一种对自然的依恋,是在人居环境中体现人与自然密切关系的设计思念。这种在日常的生活环境中经常与自然接触的人居方式,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