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在环境空间设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不同的材料会有不同的特性、质感、光泽、肌理,它能产生不同的视觉语言;各种材料的色彩、质感、触感、光泽、耐久性等性能的正确运用,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整体空间环境。解构风格的营造在材料的选择上具有很强的自主性,选择的材料既可以是高档豪华的人工材料,也可以是朴实无华的自然材料,还可以是自然材料与合成材料的大合并。
(一)材料的解构与重构的表现特征
解构理念对物质材料的存在状态,可以以归纳出这样一些关键词来描述:“偶然性”(反视觉合理性、反因果关系、反功能对位的各种物质材料的随意性使用与组合)、“临时性”(粗糙的廉价材料、不精密的节点处理、匆忙的配置关系、形态上的未完成感)、“不定性”(违反既定的形式规则与几何秩序的非确定形态)、“无向度性”(建筑材料既无统一的物质向度,也不依循笛卡尔坐标系的基本维度,而利用复杂的位置关系与多变的空间指向性扰乱人的定位参照)、“异质性”(在传统意义上不相统属、非和谐甚至相互冲突的多种材料的并置)等等。
(二)材料的解构与重构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在当代,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希望材料具备复杂的性质和特征,从而完成设计师所要创造的真实世界。通过对材料的解构与重构实现与真实世界互动的最终愿望无疑具有可行性。材料的解构与重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运用图案和肌理进行材料的重构
今天的科学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于我们理解和感受世界最明显的影响是视觉法则的变化。一方面,我们观察和理解事物的基础受到挑战,另一方面这些不稳定因素模糊了抽象和具象的界限。正是因为图案和肌理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抽象和具象的距离,所以图案和肌理在设计中的大量使用,不仅仅源于建筑师对于人的视觉感受的考虑,而是暗示着对于物质世界新的态度。
肌理一般是通过人们的视觉和触觉来感知的,所以,一般肌理分为以视觉为主导感知物质材料表面质感的视觉优先型肌理和以靠触摸而感知物质材料表面质感的触觉优先型肌理。肌理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属于造型的细部处理,是形体表面的组织构造,对造型起到重要作用,如可以增强形态的立体感:可以丰富立体形态的表情,消除单调感;还可以作为形态的语义符号,表现不同的情感和传达不同的信息等。
2.结合传统装饰元素进行重构
现代设计衍生于蓬勃发展的工业化时代,它提倡工业化、标准化、机械化,主张淋漓尽致地发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但设计在逐渐走向国际化风格的同时,人们开始意识到民族、地域文化的重要性,使得那些蕴含传统文化内涵的设计又获得新的生命力及延续发展的可能。
3.解构——转换(www.xing528.com)
即通过某种特定的手法,使某种材料的视觉感知转换为另外一种感知,如常州大酒店大堂吧背景玻璃的做法,采用皮影戏的手法,将枯枝的影像投射到玻璃上,实际上减弱了玻璃的材质特征,转而达到一种绘画的效果,形成另外一种感知。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艺术中,有很多经典的艺术表现形式,如剪影、篆刻等。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可通过对这些表现形式和其暗含的地域精神进行解构,然后结合现代材料的表现来完成形式语言的转化。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对传统艺术表现出的形式感进行提炼,又要对传统艺术样式所蕴含的精神加以挖掘。
(三)解构与重构对材料的要求
材料解构与重构过程中只有对材料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在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
1.充分了解材料的特性掌握其物理化学性质与视觉性质。物理化学性质包括:吸水性、透光性、反光性、抗裂性等等。视觉性质包括:视觉上的气质印象,或温和或冷峻,或亲切或时尚等等。
2.了解材料与其他介质发生关系时所产生的变化以及产生的新的视觉效果,如阳光、灯光和水分等。例如:一块石子不带有透光性,但把它堆砌到一起,中间的缝隙就与阳光这个介质发生了关系,带来光斑粼粼的视觉效果。
3.用新的方式重新来定义与组织材料,这与新的施工方式密不可分。一种相同材料可有十几种甚至更多种不同的构成方式来组织它。用新的构成方式来组织材料就能得到新的面孔。随着新型材料的不断出现,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无论是室内空间设计,还是公共空间设计都注重传统材料与新型材料的合理搭配,从而打破局限性、拘谨感。
运用解构手法的建筑作品中,物质不仅脱离了空间的制约,也脱离了表皮的束缚,物质成为独立的元素。最引人注目的是各种物质材料的集中会演:昔日那些低劣的材料——金属丝网、波形板、裸露肌理的木材、沥青地面、抹灰墙面、剥落的油漆等都可以在这里出现。这些材料都是在受过正统现代主义教育的建筑师笔下不可能出现的。
北京著名的房地产商潘石屹先生投资的被称之为《长城脚下的公社》的设计案例,它深度挖掘竹子的审美特性,利用竹的潜在文化特性来营造宁静、雅致的空间氛围。是近年来中国建筑发展上的一个突破。一方面,表现在对传统材料的挖掘和运用上。在我们这个新技术辈出的时代,许多延续了古老文明的传统装饰手法,开始以一种新的形式被利用。材料有双重属性,一是其自身物质属性,二是其文化价值,对于材料文化价值的挖掘往往体现出某种审美取向。由于地域和民族的差异,不同的材料体系形成不同的建筑文化特征和符号意义。利用材料蕴含的文化内涵来营造特殊的空间效果,可以表达设计者的创作价值和精神观念,以及相应作品的外显气质,并在某种程度上传达一种特殊信息和意义。另一方面,设计师们受建筑师赖特《流水别墅》和解构理念的影响,每座别墅的建筑结构和构成形态都巧妙地融入了自然环境中,同时也表明了设计师对环境的重视和强烈的个人表现。别墅的外观设计延伸到室内设计,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的设计要素呈现:通透的大玻璃窗,既有良好的采光,又使室内主人仿佛置身于自然环境之中,同时又具有中国古典园林中“借景生情”的意境。通过对材料的解读,完成了对环境空间的重构。
国际一体化日程的加剧,促进了中西对环境空间认知的融合,不同地域背景下的设计师,都以开放的姿态重新构筑自身的环境空间设计语言。进一步拓展了环境空间的概念。在空间的解构与重构的具体方法中都积极从实体空间、虚空间两方面展开探索,且从两者的冲突、融合中寻求空间方式的新的表现语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