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环境艺术与艺术设计:形成与应用

环境艺术与艺术设计:形成与应用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艺术设计与非物质设计念的形成艺术设计是一般设计的审美化、艺术化的产物,即设计是艺术的设计。在英国,针对工业革命后艺术设计的贫弱,力图重建艺术与设计的紧密联系,现代设计先驱威廉莫里斯发起一场“艺术与手工艺运动”。“非物质设计”是社会非物质化的产物,是以信息设计为主的设计,是基于服务的设计。

环境艺术与艺术设计:形成与应用

(一)艺术设计与非物质设计念的形成

艺术设计是一般设计的审美化、艺术化的产物,即设计是艺术的设计。而传统艺术创造与设计的产品虽然都是人造物,但两者之间却是分离的,尽管我国最早的一部工艺著作《考工记》在论述“百工”之事时就关注科学要联姻艺术。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与“概念形成”总是同步的而一个手工艺人永远是按照预先设计的图样和规则去活动,因而是标准化的,“概念”总是在“创造活动”之前。

自19世纪末期以来,科学与艺术从分离状态开始靠近。在英国,针对工业革命后艺术设计的贫弱,力图重建艺术与设计的紧密联系,现代设计先驱威廉莫里斯发起一场“艺术与手工艺运动”。世纪年代,随着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建立与扩张,一个所谓的“信息社会”似乎悄然而至,“数字化”虽然没有真正到达生活方式的层面,但“数字化”的产品不仅自身更新换代迅速,而且对传统产品的影响与改造同样迅速与深刻。信息是非物质的,信息社会实际上就是所谓的“非物质社会”。

(二)非物质设计的发展

对于设计而言,信息化社会的形成和发展,首先使传统设计本身成为改造的对象电脑作为一种方便而且理想的设计工具,导致设计手段、方法、过程等一系列的变化,从而开始迈入“数字化”的设计时代另一方面,设计从范围、定义、本质、功能及教育诸方面,也开始发生重要的变革。早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设计学界已经开始就设计向后工业社会过渡的问题进行研讨,如美国西北大学艺术学系交叉学科研究中心主持召开的“设计、技术和后工业社会的未来”的学术研讨会及其他一系列国际性学术会议,就电脑介入当代信息环境中的设计、制造业在电子环境中的变革诸问题进行探讨。非物质设计的出现,使设计的存在形态丰富了,好比有了双冀,他不仅实现了自身,而且揭示了物质设计中早已存在的非物质性。

“非物质设计”是社会非物质化的产物,是以信息设计为主的设计,是基于服务的设计。在信息社会、社会生产、经济文化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反映了从一个基于制造和生产物质产品的社会向一个基于服务的经济性社会转变,这不仅扩大了设计的范己一使设计的功能和社会作用大增强,而且导致设计本质的变化。以致西方有的学者将设计定义为一个“伪造”的领域,设计从“生造卜的领域转变为一个“伪造”的领域,从一个讲究良好的形式和功能的文化转向一个非物质的和多元再现的文化,即进入一个以非物质的虚拟设计、数字化设计为主要特征的设计新领域,设计的功能、存在方式和形式乃至设计本质都不同于物质设计。(www.xing528.com)

(三)艺术计中的非物质体现

从物质设计到非物质设计,是社会非物质化过程的反映,也是设计本身发展的一个进步的上升形态手工业时代一物质设计手工造物方式手工产品形态机器时代物质设计机器生产方式机器产品形态信息时代物质设计与非物质设计共存一工业产品与软件产品共存机器生产方式与数字化生产方式共存如汽车设计,过去仅仅设计物质的汽车本身,现在则要求更多地考虑非物质的交通和环境等问题洗衣机设计师,不仅考虑洗衣机本身的设计,还要更多地考虑一种洗衣服务的方式和可能。日本一家生产吸尘器的公司,设计了一种吸尘器的租赁服务体系,而受到欢迎。日本地铁公司设计了一种快速地铁出租自行车的交通服务方式,为乘客提供了人性化的、灵活快捷的交通条件。从物质设计到非物质设计,反映了设计价值和社会存在的一种变迁即从功能主义的满足需求到商业主义的刺激需求,进而到非物质主义的生态需求。在人与物、设计与制造、人与环境以及人们对设计的认识上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1.在非物质社会中,设计应创造使用者个人自己的空间和自己的生活环境,而这种选择从人追求“自我实现”的愿望出发,正在逐渐脱离物质层面,向非物质的东西接近。个性的张扬和对每个人特有生活风格的要求和强调,使产品成为造就不同生活世界的基本保证。对产品的情感关注可以被看作是对物质和技术急速发展的一种反叛。这种态度冲破了艺术产品与设计产品的界限,“艺术化生存”成为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不仅需要知识和技术,并且需要更成熟的人类情感。设计需要随着人们不确定的情感来制造种不确定的、时时变化的东西。这种东西不是物质,而是超越产品本身的非物质。向艺术领域的接近,产品不再是具有固定功能和性质的东西,而是一些能不断产生出新的、无法预料的功能和性质的东西。

2.在物质社会产品消费的流程是生产者生产和销售产品,用户购买从而占有产品,用户使用产品、在产品损坏或报废将其废弃。而在非物质社会生产者承担生产、维护、更新换代和回收产品的全过程,用户只需选择产品种类、使用产品,并按服务量付费。整个过程是以产品为基础,服务为中心的全新的消费模式,它带来了以下的转变物质社会的产品消费以占有为使用前提,但占有意味着不同程度的排它和闲置浪费,而非物质主义使单个产品的共享成为可能以服务量为纽带联系生产者与用户的做法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有服务需要的用户生产者以服务价值为中心后,将逐步弱化“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为了获取最大的利益,生产者关注的目光将更多地从更新换代逐渐转向减少消耗。这在一定程度上将生产成本与生态成本有效地综合了起来,使生产者主动地去做一些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工作,例如对废弃产品中有用部件的回收和再利用用户以服务量付费,改变了过去占有产品后使用的随意性,客观上促使用户主动地优化产品的使用过程,使产品能被更有效更充分地使用。

非物质理论的确立,和设计理论的提出,是当代设计发展的一个重要事件。在现代设计史上,如果我们将世纪下半叶英国拉斯金和莫里斯首倡艺术与工业结合作为第一座里程碑,包豪斯的实践和倡导艺术与科学的新统可以作为第二座里程碑,强调功能主义设计是第三座里程碑,那么作为后现代设计重要表征的非物质设计,可以说是第四座里程碑。从理论上而言,非物质设计又是对物质设计的一种超越,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这种超越提供了条件和路径。非物质设计作为物质设计的前期存在形式,蜕变为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存在,无疑是艺术与科学进一步结合的产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