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临时政府洽借外债期间,袁世凯受清廷之命成立的“临时共和政府”也在积极与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团谈判。有意思的是,袁世凯为了显示解决中国问题非他莫属,同时也显示他的政府是正统,竟在洽借外债时将南京临时政府的需要包括在内。还在2月中旬,袁记“临时共和政府”度支部首领周自齐就向四国银行团驻北京代表提出,南京临时政府急需700万两,中国(北方)政府每月需款640万两[228]。同月27日,袁世凯的议和代表唐绍仪会见银行团代表,声称南京除急需200万两外,月内尚需500万两,北京亦需300万两。此外,每月行政经费约需640万两,南北各半。他要求以盐务作抵,借款6000万英镑[229]。英国公使朱尔典认为袁世凯是“挽救局势的惟一强有力人物”,建议给予援助[230]。日本政府迅速得知有关消息。28日,内田康哉指示伊集院驻华公使称:“我资本家之交涉既已达到前述程度,时至今日,我政府已不能再事袖手旁观。”又称:“我政府希望在可能范围内使英国公使正在秘密进行之借款交涉一时陷于停顿,以使我资本家在上海进行之交涉得以顺利进展。”[231]但是,有吉明则建议尽早放弃该项借款交涉。他致电内田称:袁世凯的势力正在增长,孙、黄方面的实力正日趋衰退,“若再进一步策划活动,不独有伤于北方袁世凯之感情,且必惹起南方伍廷芳及其他进步党人之反感,且与对英关系亦将产生不良后果”[232]。同日,四国银行团在获得“以中国轮船招商局船舶作为垫款担保”后,在上海经由汇丰银行向南京临时政府财政部拨银200万两[233]。29日,伊集院复电内田,告以此项款项,系袁世凯为向南京政府表示资助而在北京与四国银行团交涉成立的短期借款,电称:“袁世凯亟欲利用南方目前之困境而向其提供财政援助,使南方感到不以袁为靠山即将寸步难行,借以使其本人在当前正在本地同南方代表进行之谈判中处于有利地位。”[234]3月2日,内田致电伊集院公使,指示他“一面迫使对方约定不以招商局财产为抵押向他国进行借款交涉,在此基础上暂缓签订正合同”,同时指示,日方必须加入四国银行团借款。电称:“凡属政治性借款,帝国政府必欲参加。”[235]至此,与日本方面关于轮船招商局借款的谈判终结。
由于四国银行团的支持,袁世凯政府于3月9日获得银110万的借款。5月7日,继获银300万两。6月12日,再获银300万两,6月18日,又获银300万两。孙中山得不到的,袁世凯却比较容易地得到了。
【注释】
[1]FO682/2296/27,伦敦英国国家档案馆藏原英国驻华公使馆文件。
[2]FO682/2296/31,伦敦英国国家档案馆藏原英国驻华公使馆文件。
[3]FO682/2296/32,伦敦英国国家档案馆藏原英国驻华公使馆文件。
[4]《李德立致莫里逊函》,骆惠敏编《清末民初政情内幕》(上),第805~806页,知识出版社。
[6]《李德立致莫里逊函》,《清末民初政情内幕》(上),第806页。
[7]《关于中国事件的函电:中国第一号》,胡滨:《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上册,第1页,北京中华书局,1984。
[8]《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第85~86页。
[9]《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第111页。
[10]《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第73页。
[11]《辛亥革命》(八),第197页。
[12]《朱尔典爵士致格雷爵士电》,1911年11月28日,《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第96页。
[13]《朱尔典爵士致格雷爵士电》,1911年12月1日,《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第103页。
[14]《收冯国璋电》,FO682/2296/26,伦敦英国国家档案馆藏原英国驻华公使馆文件。
[15]《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第105页。
[16]《辛亥革命》(八),第197页。
[17]《辛亥革命》(八),第77页。
[18]《朱尔典爵士致格雷爵士电》,《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第105页。
[19]《辛亥革命》(八),第198页。
[20]第105件,《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第133页。
[21]《辛亥革命》(八),第201页。
[22]“The British Ambassador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Papers Relating to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12,pp.103~104.
[23]《蔡廷干来函》,《清末民初政情内幕》,第810页。
[24]刘星楠:《辛亥各省代表会议日志》,《辛亥革命回忆录》第6集,第250页,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
[25]第122件,《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第160页。
[26]第127件,《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第166页。
[27]《上海唐、杨大臣来电》,FO682/2296/79,伦敦英国国家档案馆藏原英国公使馆文件。
[28]《克达卜鲁斯致莫里逊》,《清末民初政情内幕》,第813页。
[29]章仲和:《南北议和亲历纪实》,《辛亥革命回忆录》第8集,第416页。
[30]第128件,《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第166页。
[31]《辛亥革命》(八),第213页。
[32]《关于中国事件的补充函电》,《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第270页。
[33]911年11月18日,唐绍仪在袁世凯支持下,曾面见奕劻,提议召开国民会议,讨论君主立宪与民主立宪问题,奕劻当时“声泪并下”,表示同意,但又表示“不能独断,允于次早决定”。次日,即表示拒绝,唐绍仪所言,指此。见《洪述祖致赵凤昌密函》,《辛亥革命在上海史料选辑》第106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参见唐在礼《辛亥前后我所亲历的大事》,《辛亥革命回忆录》第6集,第346~247页。
[34]《南北代表会议问答速记录》,《辛亥革命》(八),第77~79页。
[35]《上海唐大臣来电》,FO682/2296/84,伦敦英国国家档案馆藏原英国驻华公使馆文件。参见《内田外务大臣致伊集院驻清公使电》,《日本外交文书选译》,第279页。
[36]《伊集院驻清公使致内田外务大臣电》,《日本外交文书选译》,第298~299页。
[37]《致上海唐大臣电》,伦敦英国国家档案馆藏原英国驻华公使馆文件。
[38]《有吉驻上海总领事致内田外务大臣电》,《日本外交文书选译》,第297页。
[39]转引自《山座驻英临时代理大使致内田外务大臣电》,《日本外交文书选译》,第315~316页。
[40]《致达·狄·布拉姆函》,《清末民初政情内幕》,第816页。
[41]《伊集院驻清公使致内田外务大臣电》,《日本外交文书选译》,第300页。
[42]《有吉驻上海总领事转发松井参事官致内田外务大臣电》,《日本外交文书选译》,第303页。
[43]《驻伦敦代办顾尔门上帝国首相柏特曼何尔味公文》,孙瑞芹译《德国外交文件有关中国史料选译》第3卷,第214页,商务印书馆,1960。
[44]《伊集院驻清公使致内田外务大臣电》,《日本外务省文书选译》,第305~307页。
[45]《伊集院驻清公使致内田外务大臣电》,《日本外务省文书选译》,第310~313页。
[46]第136件,《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第171页。
[47]转引自《内田外务大臣致山座驻英临时代理大使电》,《日本外交文书选译》,第318页。
[48]《伊集院驻清公使致内田外务大臣电》,《日本外交文书选译》,第321页。
[49]《内田外务大臣致伊集院驻清公使电》,《日本外交文书选译》,第316页。
[50]《内田外务大臣致山座驻英临时代理大使电》,《日本外交文书选译》,第319页。
[51]《山座驻英临时代理大使致内田外务大臣电》,《日本外交文书选译》,第328页。
[52]第137件,《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第172页。
[53]《内田外务大臣复伊集院驻清公使电》,《日本外交文书选译》,第326页。
[54]转引自《伊集院驻清公使致内田外务大臣电》,《日本外交文书选译》,第321~322页。
[55]《辛亥革命》(八),第223页。
[56]《绍英日记》,转引自马一良(绍英之子):《清廷退位前后》,见《北京文史资料精华·世纪风云》,第31~32页,北京出版社,2000。
[57]第143件,《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第177页;参见《南北代表会议问答速记录》,《辛亥革命》(八),第90~91页。
[58]《辛亥革命》(八),第231~232页。
[59]《辛亥革命》(八),第234页。
[60]第63件,《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第307~308页。
[61]第63件,《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第307~308页。
[62]第38件,《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第241页。
[63]第51件,《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第280~281页。
[64]第83件附件2,《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第346~347页。
[65]第56件,《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第287页。
[66]第95件,《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第360页。
[67]第68件,《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第319页。
[68]第126件,《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第444~445页。
[69]第127件,《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第463页。
[70]《安格联致胡惟德函》,1911年10月23日,《中国海关与辛亥革命》,第330页。关于这一方面的情况,学术界论述已多,兹不赘述。
[71]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统计资料选辑》,第65~66页,科学出版社,1955。
[72]Chronicle and Directory,1985,HongKong.
[73]聂宝璋:《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727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74]徐义生:《中国近代外债史统计资料》,中华书局,1962。
[75]吴承明:《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第173页,人民出版社,1955。
[76]《帝国主义在旧中国的投资》,第186页。
[77]第5件,第6件,《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第3页。
[78]第100件,《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第111页。
[79]第58件,《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第58页。
[80]《伊集院驻清公使致内田外务大臣电》,《日本外交文书选译》,第301页。
[81]《辛亥革命与列强态度》,《辛亥革命》(八),第452页。
[82]参见山本四郎:《辛亥革命と日本の动向》,《史林》,1966年第1期;久保田文次:《孙文の“满蒙让与论”にっぃて》,《中岛敏先生古稀纪念集》,1981;藤井三:《孙文の对日态度》,《石川忠雄教授还曆纪念论文集》,1982。
[83]井上馨文书,日本国会图书馆宪政资料室藏;三井文库亦藏有此件,文字稍有不同。
[84]《原敬日记》第5卷,明治45年(1912)2月9日,昭和26年版,第17~18页。
[85]同注2。
[86]伊东米次郎:《关于招商局借款的电报》,1912年2月1日、2日,井上馨文书,日本国会图书馆藏。
[87]《森恪致益田孝函》,1912年2月8日,三井文库藏。此函由藤井三首次发现。
[88]《森恪致益田孝函》,1912年2月8日。
[89]《森恪致益田孝函》,1912年2月8日。
[90]《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85~86页。
[91]《森恪致益田孝函》,1912年2月8日。
[92]同注2。
[93]同注2。
[94]同注2。
[95]《益田孝致上海森恪电》,井上馨文书,日本国会图书馆宪政资料室藏。
[96]同注6。
[97]井上馨文书。
[98]参见《内田外务大臣致伊集院驻华公使电》,邹念之:《日本外交文书选译》,第360~361、366~367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99]山田纯三郎:《シナ革命と孙文の中日联盟》,见嘉治隆一编:《第一人者の言叶》,第268页,亚东俱乐部,1961。
[100]《黄兴集》,第99~100页,中华书局。
[101]《シナ革命と孙文の中日联盟》,见嘉治隆一编:《第一人者の言叶》,第268页。
[102]《日本の亚细亚》,黑龙会出版部,昭和7月12日,第321页。
[103]《孙逸仙之支那革命与余之日露开战论》,《硬石五拾年谱》(内田良平自传),第52页,昭和53年版。
[104]《日本の亚细亚》,第340页。
[105]同注1。
[106]参见《硬石五拾年谱》,第151页。
[107]见《满洲はどぅたるか》,1913年版。
[108]昭和11年版,第673页。
[109]《宫崎滔天全集》第5卷,第548页。
[110]山浦贯一:《森恪》,第408页,高山书店,1943。
[111]山中峰太郎:《アジァの曙》,第235页,1963。
[112]山中峰太郎:《アジァの曙》,第234页。
[113]山中峰太郎:《アジァの曙》,第236页。
[114]同注4。
[115]K.K.Kawakami(河上清):Sun Yat-Sen’s Great Asian Doctirne,见日本辛亥革命研究会《辛亥革命研究》第5号,1985年10月。
[116]《ぁる军人の自传》,第92~93页,劲草书房,1967年增补版。
[117]《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296~297页。(www.xing528.com)
[118]《斥为满洲辩护者之无耻》,《民报》第12号;参见韦裔:《辩满人非中国之臣民》,《民报》第14~15号。
[119]《孙中山全集》第11卷,第402页。
[120]《孙中山年谱》,第115页,中华书局,1980。
[121]《孙中山全集》第3卷,第27页。
[122]《孙中山全集》第3卷,第42页。
[123]山中峰太郎:《アジァの曙》,第234页。
[124]《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187页。
[125]《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201页。
[126]《驻福州领事丰岛舍松致外务大臣青木周藏电》,《历史档案》,1986年第3期。
[127]同注8。
[128]《孙中山年谱》,第124页。
[129]《陈英士先生文集》,第41页,台北版,1977。
[130]R.Rosen,Forty Years of Diplomacy,Vol.l,London,1922.p.193.
[131]《民声日报》,1912年2月29日。
[132]《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149页,中华书局。
[133]《参议院议事录》,1912年2月26日。
[134]《参议院议事录》,1912年2月27日。
[135]《鄂省参议员刘成禺、时功玖、张伯烈辞职之公布》,《民声日报》,1912年3月2日。
[136]同注5。
[137]《时君功玖之正论》,《民声日报》,1912年3月1日。
[138]同注1。
[139]《南京电报》,《民声日报》,1912年3月1日。
[140]《来函》,《民声日报》,1912年2月29日。
[141]《参议院议事录》,1912年3月1日。
[142]“内”字为三读后讨论所加,与上下文连续时欠通顺,此处保持原貌,未作改动。
[143]《参议院议事录》,1912年3月1日。
[144]慰侬:《外债愤言》,《民声日报》,1912年2月29日。
[145]《对参议院议员辞职之感言》,《民声日报》,1912年3月1日。
[146]《民声日报》,1912年3月1日。
[147]《民立报》,1912年3月4日。
[148]《拒款会之传单》,《民声日报》,1912年3月5日。
[149]《上海去电》,《民声日报》,1912年3月7日。
[150]《湖北来电》,《民声日报》,1912年3月8日。
[151]《武昌电报》,《民声日报》,1912年3月10日。
[152]《共和建设会电》,《民声日报》,1912年3月2日。
[153]《苏都督指陈借债事件电》,《民立报》,1912年3月9日。
[154]《民声日报》,1912年3月7日。
[155]《武昌电报》,《民声日报》,1912年3月15日。
[156]《通告不承认参议院临时约法电》,《申报》,1912年3月21日。
[157]《南京特电》,《民声日报》,1912年3月1日。
[158]《大总统复电》,《黎副总统政书》卷8。
[159]《孙文电》,《民声日报》,1912年3月4日。按,此为孙中山佚文,各本孙中山集均失收。
[160]《孙大总统之谈片》,《民声日报》,1912年3月7日。
[161]《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544页。
[162]《中国国民党二十年史迹》,第82页。
[163]《山田纯三郎:《南京政府之正体》,第3~6页,1934。。
[164]《对于南京新政府财政之意见书》,《张季子九录·政闻录》。
[165]《孙中山全集》,第6卷,第246页。
[166]《少年中国晨报》,1911年12月1日。
[167]《旧中国公债史料》,第33、366页,财政经济出版社,1955。徐义生编:《中国近代外债史统计资料》,第96页,中华书局,1962。
[168]徐义生编:《中国近代外债史统计资料》,第96页,中华书局,1962。
[169]《内田外务大臣致有吉驻上海总领事电》,邹念之译:《日本外交文书选译》,第351页。
[170]《申报》,1912年1月25日。
[171]《关于招商局内部情况的报告》,《日本外交文书选译》,第353~354页。
[172]《有吉驻上海总领事致内田外务大臣电》,《日本外交文书选译》,第354~355页;《有吉驻上海总领事致内田外务大臣函》,同上书,第355~356页。
[173]《南京临时政府拟以招商局产抵借日债史料》,《历史档案》,1983年第3期。
[174]《招商局董事梁庆榴、唐国泰致伍廷芳函稿》,《历史档案》,1983年第3期。
[175]《伍廷芳复轮船招商局董事会函》,《历史档案》,1983年第3期。
[176]《沪军都督陈其美致招商局照会》,《历史档案》,1983年第3期。
[177]《招商总局致孙中山、黄兴电稿》,《历史档案》,1983年第3期。
[178]《黄兴致陈其美电》,《历史档案》,1983年第3期。
[179]同注3。
[180]《招商总局致黄兴电稿》,又《招商总局致孙中山电稿》,《历史档案》,1983年第3期。
[181]《黄兴致陈其美等电》,《历史档案》,1983年第3期。
[182]《总统府复招商局电》,《历史档案》,1983年第3期。
[183]《甘作培等致孙中山电》,《历史档案》,1983年第3期。
[184]《轮船招商总局致孙中山、黄兴函稿附呈各纸》,《历史档案》,1983年第3期。
[185]同注2。
[186]高劳:《临时政府借债汇记》,《东方杂志》8卷11号。
[187]《民立报》,1912年2月2日。
[188]《孙中山致招商总局电》,《历史档案》,1983年第3期。
[189]《程德全致招商总局电》,《历史档案》,1983年第3期。
[190]《招商总局致孙中山、黄兴电稿》,《历史档案》,1983年第3期。
[191]《轮船招商总局致孙中山、黄兴函稿附呈各纸》,《历史档案》,1983年第3期。
[192]《孙中山致招商局电》,《历史档案》,1983年第3期。
[193]《招商总局办事董梁庆榴致陈其美函稿》,《历史档案》,1983年第3期。
[194]《招商总局办事董梁庆榴致陈其美函稿附函》,《历史档案》,1983年第3期。
[195]《内田外务大臣致有吉驻上海总领事电》,《日本外交文书选译》,第351页。
[196]《有吉驻上海总领事致内田外务大臣电》,《日本外交文书选译》,第355页。
[197]《有吉驻上海总领事致内田外务大臣函》,《日本外交文书选译》,第356~357页。
[198]《有吉驻上海总领事致内田外务大臣电》,《日本外交文书选译》,第358页。
[199]《内田外务大臣复有吉驻上海总领事电》,《日本外交文书选译》,第358~359页。
[200]日本防卫厅研究所战史部藏《海军关系》档案。
[201]井上馨文书,日本东京国会图书馆宪政资料室藏。
[202]同注4。
[203]同注4。
[204]《内田外务大臣致伊集院驻清公使、山座驻英临时代理大使电》,《日本外交文书选译》,第361页。
[205]《内田外务大臣致伊集院驻清公使、山座驻英临时代理大使电》,《日本外交文书选译》,第361~362页。
[206]《内田外务大臣致有吉驻上海总领事电》,《日本外交文书选译》,第363页。
[207]《孙中山致招商局函》,《历史档案》,1983年第3期。
[208]《孙中山致招商局函》,《历史档案》,1983年第3期。
[209]《招商局董事会关于南京临时政府借款事项会议记录》,《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305~307页,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
[210]《梁庆榴致董事会函》,《历史档案》,1983年第3期。
[211]转引自《松村驻汉口总领事致内田外务大臣函》,《日本外交文书选译》,第364~365页。
[212]《孙中山致港澳招商局股东甘作培等电》,《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81页。
[213]转引自《松村驻汉口总领事致内田外务大臣函》,《日本外交文书选译》,第365页。
[214]井上侯文书,三井文库,转引自李廷江《日本财界与辛亥革命》,第257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15]《东京朝日新闻》,1912年1月2日。
[216]《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41~42页。
[217]《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51页。
[218]森恪致益田孝函。
[219]参见本书另文《孙中山与“租让满洲”问题》。
[220]参见本书另文《华俄道胜银行借款案与南京临时政府危机》。
[221]参见李廷江《日本财界与辛亥革命》,第212~224页。
[222]《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85页。
[223]《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下册,第383页。
[224]《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下册,第454页。
[225]《黑德爵士的备忘录》,《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选译》,第466页。
[226]井上馨文书。
[227]《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81页。
[228]陆九如:《民国初年银行团借款始末记》,章伯锋、李宗一主编:《北洋军阀》第二卷,第166页,武汉出版社。
[229]同注1。
[230]毛里斯、柯立斯:《汇丰——香港上海银行》,第77页,中华书局,1979。
[231]《内田外务大臣致伊集院驻华公使电》,《日本外交文书选译》,第366~367页。
[232]《有吉驻上海总领事致内田外务大臣电》,《日本外交文书选译》,第367~368页。
[233]《英国驻彼得堡大使馆致外交大臣备忘录》,陈春华等译:《俄国外交文书选译》,第319页,中华书局,1988。
[234]《日本外交文书选译》,第368~369页。
[235]《日本外交文书选译》,第369~37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