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辛亥秘档揭示英国支持袁世凯

辛亥秘档揭示英国支持袁世凯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朱尔典虽然对袁世凯的轻率有所不满,但他赞成袁世凯在大部分问题上的立场。18日,朱尔典亲见袁世凯表示慰问。20日,孙中山明确表示:北方不得设立临时政府,袁世凯必须接受民国对他的任命,而不能从满人那里获得权力。相反,袁世凯政府一成立,英国的财团、银行就为之提供大额贷款。1912年2月28日,英国汇丰银行应袁世凯要求,提供银200万两,以便南京临时政府处理解散前的各项善后事宜。

辛亥秘档揭示英国支持袁世凯

朱尔典虽然对袁世凯的轻率有所不满,但他赞成袁世凯在大部分问题上的立场。他向格雷汇报说:“在所有这些问题上,袁世凯这方面是较合情理的。在不到两周的时间内召集中国每省各三名代表的会议,那只不过是一幕滑稽戏。在这种情况下召开的大会不能够声称具有任何代表性。袁世凯说,按照这种方式达成的任何解决办法都不可能是长久的,他的话是正确的。”[61]

1月11日,袁世凯派亲信访问朱尔典,向他探询,如果清政府愿意让位给袁世凯,或者授权给他,是否能得到各国的承认。朱尔典明确地告诉来人:“袁世凯得了各国的信任;他和南方首领们的争吵既然是中国内部的事情,他们相互之间应当能够达成协议。”[62]14日,袁世凯派私人秘书会见朱尔典,声称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已宣布赞成共和,袁世凯已决定接受“这个不可改变的命运”。来人向朱尔典透露,隆裕太后不久将发布谕旨,宣布王朝退位,授权袁世凯处理临时政府工作。[63]朱尔典对袁世凯即将对中国的统治感到放心,以各种方式为袁世凯出台制造舆论准备。15日,包括张之洞的儿子在内的北京同志联合会的五个成员访问朱尔典,陈述该会的目的之一是促进中国的君主立宪事业时,朱尔典就表示:“各国所盼望的是一个使中国保持和平稳定的政府。许多外国人最初曾经认为,君主立宪最适合中国的需要,但鉴于南方的坚决反对,实现君主立宪是否可以不发生战争或不使中国分裂为两个国家,看来这是令人怀疑的。”[64]

16日,京津同盟会会员张先培等在北京东华门投弹谋炸袁世凯,未能击中。18日,朱尔典亲见袁世凯表示慰问。袁世凯很高兴有机会和朱尔典讨论局势,透露了他向清廷提出的建议:授权他在各省代表选举共和国总统之前,按照共和的原则处理临时政府工作。同时袁还透露,打算把临时政府暂迁天津几个月,以便断绝旧制度的影响[65]。但是,袁世凯的打算受到孙中山的强烈反对。20日,孙中山明确表示:北方不得设立临时政府,袁世凯必须接受民国对他的任命,而不能从满人那里获得权力。朱尔典对出现的这一情况深为不满,他致函格雷说:“人们很难理解,按照孙文在这些电报中制订的条款,在清帝退位与成立政府的这段时间内,北方将怎样过渡。民党的目的无疑是要表明,胜利是属于他们的,但如何实现这一目的而不在此地造成危险局势,则不是很清楚的。”[66]23日,袁世凯的秘书告诉朱尔典,满族王公在前陆军大臣铁良的影响下正在企图撤换袁世凯,因此袁的地位变得很不稳固。朱尔典为此忧心忡忡,致电格雷称:“如果像该秘书所说,袁世凯辞职或离开北京,局势也许变得严重起来。”[67]他认为,中国不能没有袁世凯。2月9日,朱尔典致函格雷,声称南京人民对“浙军”的暴行“感到非常愤恨”,“对革命军政府的体验已经极为不满”,“在许多场合下,他们开始对他们所给予革命运动的同情和支持感到后悔”。甚至孙中山决定改用阳历,选择阳历1月1日作为总统就职日也成了攻击的口实,说是“与中国人的感情相冲突必定不会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信末,朱尔典表示:“看来很明显,内阁总理大臣最后担任总统职位,是使中国能够恢复和平和秩序的惟一可能的办法。”[68]第二天,他在致电格雷函中进一步恭维袁世凯说:“新政府将从这位多才多艺的政治家的头脑中立即产生,他为了完成乱中求治的伟大任务作了充分准备。”[69]

清末,中国经济衰退,清政府为支付给各国的赔款和外债利息已使国库空虚,因此,孙中山的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方的袁世凯政府都急需财政输血。当时,南方革命政府的唯一可能的大宗收入是海关关税,但是,在武昌起义后不久,英国就积极联络其他国家,将海关关税控制起来,防止革命党人用作军费,同时作为继续向列强支付赔款的保证[70]。孙中山在计穷力竭的状况下,不能不走向列强借贷的老路子,然而所得无几。相反,袁世凯政府一成立,英国的财团、银行就为之提供大额贷款。1912年2月28日,英国汇丰银行应袁世凯要求,提供银200万两,以便南京临时政府处理解散前的各项善后事宜。此后,以汇丰银行为首的英国国际银行团不断为袁世凯政府输血,其简况如下:

3月9日,四国银行团借给袁世凯政府银110万两。

5月17日,四国银行团支付第三次贷款300万。

6月12日,六国财团支付第四次垫款300万。(www.xing528.com)

6月18日,六国财团支付第五次垫款300万。

6月20日,六国银行团会议,表示愿继续垫付银8060万两。

8月30日,袁世凯政府驻英公使刘玉麟与伦敦克利斯浦公司(C.Birch Crisp and Co.)签订借款1000万英镑的合同。

1913年4月26日,五国银行团与袁世凯政府签订借款2500万英镑的协议。同日,垫款200万英镑。

上述贷款,除个别项目外,大部分兑现了。正是这一批批贷款,帮助袁世凯政府渡过经济危机,战胜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革命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