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揭示非一切历史皆现代史

揭示非一切历史皆现代史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克罗齐的著作,据我的记忆,初次接触是在三十年前。岂知80年代初,“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的命题,突然时兴起来,而且据我观察,它最受想跻身学术界而学浅识陋者喜爱。我略知克罗齐,他的新黑格尔主义立场和他的美学偏好,使他想把黑格尔的美学原则变为历史学的原则,而不顾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另有思路。我曾经支持过西方文化史的研究,后来我退为观众,原因之一就是我不赞成借用克罗齐的这句话,来为别的意向作为遮掩。

揭示非一切历史皆现代史

克罗齐的著作,据我的记忆,初次接触是在三十年前。那时人们将他看作“资产阶级史学流派”中最强调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者,而我并未特别注意。岂知80年代初,“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的命题,突然时兴起来,而且据我观察,它最受想跻身学术界而学浅识陋者喜爱。我略知克罗齐,他的新黑格尔主义立场和他的美学偏好,使他想把黑格尔的美学原则变为历史学的原则,而不顾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另有思路。我不反对历史认识属于立体感受的说法。伽达默尔讨论诠释学方法原则,便认为“当谓”(文本作者的动机与意向)的揭露,将客观历史化作主体意识的不同层次,本是文本诠释的最高追求。但克罗齐的命题,特别是这个命题的某些中国门徒的拙劣解说,使这个命题变成了比胡适中国化了的美国“实验主义”更违背“文本”的悖论,这也无可否认。我曾经支持过西方文化史的研究,后来我退为观众,原因之一就是我不赞成借用克罗齐的这句话,来为别的意向作为遮掩。这种角色的变换,也可说是来自主体感受。同一人对同一事物的感受,在同一事物的意义转换前后就如此不同,那么,在研究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不论时代相距多么遥远,但只要是在清理历史事实,就必定要追求主体感受与客观进程的吻合。我曾经不厌其烦地陈述这一感受,即做学问,倘能撇开个人名利,毫无顾忌地追求历史的真实,也可能只得到“法乎其上,仅得乎中”的效应。那么“法乎其中,仅得其下”,而“法乎其下”者,其收获可想而知了。许多人把标准定得太低,于是,异常艰难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历史学就变得易如反掌,他那“一家之言”,便是经不起事实和感受检验的“胡说八道”。

1989年(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