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他青年时代所作的《訄书》,到他中年以后改成的《检论》,都曾对王阳明及其学说,一再予以批评。有意思的是,从主编《民报》到改作《检论》的那十年间,章太炎在哲学上已经一步一步转向主观唯心论,就是说已经逐渐同王阳明站在同一条阵线上,这只消一瞥他那段时间写作和重定的《齐物论释》,便可获得很深的印象。然而他对王阳明,照旧抱着批评态度。辛亥前后章太炎关于王学的议论,向来不很引人注意。
章太炎不喜欢王阳明。由他青年时代所作的《訄书》,到他中年以后改成的《检论》,都曾对王阳明及其学说,一再予以批评。
批评的意见,前后颇有变化,但有一点却基本没变,那就是才能和学问应有区别,王阳明的学说不成体系,他的本领在于权谋,用来破坏现状和打击对手是可以的,用来治国便会引起大乱。
有意思的是,从主编《民报》到改作《检论》的那十年间,章太炎在哲学上已经一步一步转向主观唯心论,就是说已经逐渐同王阳明站在同一条阵线上,这只消一瞥他那段时间写作和重定的《齐物论释》,便可获得很深的印象。然而他对王阳明,照旧抱着批评态度。
作为一个主观唯心主义者,而反对另一个主观唯心主义者,道理何在呢?
显然,这已很难用通常说的黄鬼与蓝鬼之争来解释,只能说是黄鬼和黄鬼互相打架。发生这种事,难道是偶然的吗?不是。相似的现象,还可以从他对待谭嗣同的《仁学》的态度中间找到。(www.xing528.com)
因而,假如把哲学的“党性”原则简单化,假如只限于就思想论思想,那末我们对于章太炎身上出现的这种矛盾现象,就会感到难于理解。很明显,在这里,不看说话的具体历史条件,不问思想所反映的实际生活内容,单拿“非此即彼”、“二者必居其一”之类套语去断案,是行不通的。
辛亥前后章太炎关于王学的议论,向来不很引人注意。其实,他的“议王”,不但表现了近代中国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对王学的见解,更反映着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一场重要论争。所以,作为思想史的一个掠影,来尝试探究一番,也许还有点意思。
1981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