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鸿章与和戎促进变法

李鸿章与和戎促进变法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法战争的失败,似乎证明李鸿章依据冯桂芬的理论,而在1881年便形成“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方针,确属卓见。李鸿章给王闿运的这封信,作于清光绪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当1881年1月21日,就是说在清法、清日两次战争之前,我以为这是所谓洋务运动首领李鸿章奉行的真准则,他想实施的“变法”可行性依据,主要来自冯桂芬。

李鸿章与和戎促进变法

假如把“同光新政”看作是清帝国为实现近代化而充满矛盾冲突的施政过程的开始,那么这个开端,便与日本明治维新同步。明治维新的第一步,就是改穿西装,改用公历,虽说这都来自中国儒家的古老教导,却自始便遭到鄙视东夷更胜于鄙视西夷的清朝官僚士人的嘲笑。唯有李鸿章,在两国开展近代化竞赛的第七年,便曾含蓄地指出,日本已经领先,清帝国唯有变法,才能遏阻东邻“称雄东土,藐视中国”的野心。他的建议,落到清流幕后首领李鸿藻手里,当然如泥牛入海。

凡熟悉晚清政治思想史的,无不知道同光之际主导言论取向的是清流党。这个文官小集团,核心人物是号称“翰林四谏”的张佩纶、张之洞、宝廷、陈宝琛等。他们都出身科甲,位列清要,自命敢言,搏击权贵,每上弹章,耸动朝野。从恭亲王到李鸿章之流洋务大臣,无不畏惧他们的纠弹。他们的历史作用,应当别论,但他们在1885年分崩离析前十余年间,以正途晋身自豪,蔑视办洋务的小人,傲视无文化的西人,却既自不量力又盲目自大,对外一味主张强硬,不惜诉诸战争,则至少是做了慈禧太后在宫廷政争中的鹰犬和替罪羊。所谓旁观者清,正当张佩纶等即将被甲申海战失败弄得面目无光之前,林乐知便从近代化角度批评科举制度无力养成帝国自强必需的人才,至此可说不幸言中。

中法战争的失败,似乎证明李鸿章依据冯桂芬的理论,而在1881年便形成“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方针,确属卓见。

又(www.xing528.com)

“处今形势,外须和戎,内须变法。若守旧不变,日以削弱,和一国又增一敌矣。自秦政变法而败亡,后世人君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诛绝,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今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即败亡灭绝而不悔,天耶!人耶!恶得而知其故耶?”(见李鸿章《复王壬秋山长》,《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卷一九)。李鸿章给王闿运的这封信,作于清光绪六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当1881年1月21日,就是说在清法、清日两次战争之前,我以为这是所谓洋务运动首领李鸿章奉行的真准则,他想实施的“变法”可行性依据,主要来自冯桂芬。

1993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