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与基督教的文化对比-《壶里春秋》的研究成果》

《中国与基督教的文化对比-《壶里春秋》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的《中国与基督教,一个文化比较》,就有两种中译本,都很畅销。但十年前我初读谢书的先出译本《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冲撞》,便感到作者提出了新问题,但同情的却是中国的旧偏见;以后再读耿昇的新译本《中国和基督教:中国和欧洲文化之比较》,逐一检查了作者引用的中国史料,发现数量占第一位的是晚明徐昌治所编《圣朝破邪集》内收录的言论,而清初杨光先的《不得已》也占了引文不少篇幅。

《中国与基督教的文化对比-《壶里春秋》的研究成果》

随着近二十年来域外汉学家的相关论著被陆续译介,人们开始重视17世纪在华耶稣会士向同时代欧洲介绍中国的文化宗教,对欧洲思想界和文化领域发生的重大影响,因而一味指斥西方传教士全是“精神侵略工具”的调门骤然降低,肯定利玛窦等对于中西文化交流有贡献的说法日渐升温。但前述问题并没有解决,由域外某些严厉批评17世纪基督教传教士在华活动的史著更受重视,便可窥知其中消息。如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的《中国与基督教,一个文化比较》,就有两种中译本,都很畅销。

域外汉学家关于在华基督教的历史批评,无疑对我们的研究具有参照作用。例如谢和耐的那本书,在我看来,作者表示对中国文化怀有“了解的同情”,值得赞赏。全书的主题定在研究“中国人对基督教的反应”,尤为卓见,因为这个领域,以往西方人固然很少注意,中国学者也出于种种忌讳而避免涉足。但十年前我初读谢书的先出译本《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冲撞》,便感到作者提出了新问题,但同情的却是中国的旧偏见;以后再读耿昇的新译本《中国和基督教:中国和欧洲文化之比较》,逐一检查了作者引用的中国史料,发现数量占第一位的是晚明徐昌治所编《圣朝破邪集》内收录的言论,而清初杨光先的《不得已》也占了引文不少篇幅。徐集本是万历晚年南京礼部侍郎沈㴶与当国的权相方从哲内外配合发动“南京教难”的辩护状,结集时下距明亡仅五年,那时方从哲早被清议指为导致帝国濒危的首恶,沈㴶更是已经盖棺论定的“阉党”谋主。“南京教难”正值方从哲在政府内部“尽逐东林”那两年出现,打击的是传教士,但当时敢于抨击君相共同造成帝国腐败的江南人士,多为赞赏西学或改宗西教者,因而沈㴶带头“参远夷”,实为配合方从哲逐东林。倘说他们的言行表征着当时中国人抗拒天主教义威胁中国传统的话,那只能说是守护腐败政治传统和僵硬意识形态的那一批权力者及其仆从的意见。至于杨光先本属阿附鳌拜集团的流氓,他攻讦“西洋人”的言论,当然不是单纯的“仇外反应”,却也决非清初中国传统文化维护者的自白。因此谢书的结论,认为1700年前后欧洲围绕“中国礼仪”问题展开的争论,自始拒绝考虑当时中国人反对天主教义的论证,无疑是睿见,可是由于引据不当,也就使全书结论难以使中国史家信服。(www.xing528.com)

1998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