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壶里春秋:以制夷为技术的一七二

壶里春秋:以制夷为技术的一七二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单看这部书的效应,主要也不在于向人们提供了域外世界的新知,而在于其中发表的“筹海三策”,所谓“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从这一点来说,《海国图志》刊行后引起了把手段当作目的之效应,也就是人们越来越不讳言有必要“师夷长技”,是理所当然的。

壶里春秋:以制夷为技术的一七二

湖南小城三家村塾师出身的魏源,犹如法国司汤达小说红与黑》描写的于连,怀着羡憎交织的情结,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并以极端实用的眼光看待一切学问,可以毫不困难地改变见解。他对西洋情形原无研究,但在鸦片战争败局已定后,仅用一百天便拿出了五十卷的《海国图志》,从此以“夷务”专家现身。这部书与林则徐的《四洲志》的关系也终成疑案,且不去说它。单看这部书的效应,主要也不在于向人们提供了域外世界的新知,而在于其中发表的“筹海三策”,所谓“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三策都不新鲜,相反每策在前都曾有人提出。即使从“致用”的角度来看,前二策在天朝已被“英夷”打得威信扫地的情形下,纯属一厢情愿的臆想;以后冯桂芬指斥这二策表明魏源昧于外情,“且是欲以战国视诸夷”,“适足取败而已”。这批评已隐讥魏源实际是在迎合清君主的虚骄心态,助长天朝至上论的幻觉。“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倒是满洲列祖曾经行之有效的策略,“师明长技”而成功地夺取了朱明天下,因而虽是旧药方,但经林则徐在粤海一隅应用它获得过有限成功,便使人们以为它可能真是“制夷”的良策。从这一点来说,《海国图志》刊行后引起了把手段当作目的之效应,也就是人们越来越不讳言有必要“师夷长技”,是理所当然的。

中国人常把道德关注作为衡量政策可行性的尺度。林则徐虽然务实,但也存在着很深的夷夏不两立的偏见。他服膺宋太祖的名言,所谓“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这使他的“民族主义”,很难同盲目排外倾向相区别。他晚年领导福州士绅闹“神光寺教案”,怒斥允许传教士入城行医的巡抚徐继畲“强民从夷,是何肺腑”,而这位徐继畲,恰是同时代开始越出“师夷长技”的藩篱的高级大臣。徐继畲的《瀛环志略》,始编与《海国图志》同时,由于每事都要考证并向在闽外国人士讨教,因而成书虽稍晚,却不仅向国人绍介了远比后者确切得多的域外世界知识,而且破除夷夏成见,在书中客观叙述了英、美、法的民主政治,就是说比林则徐更深入地探究了西方列强“船坚炮利”的动力。多年后清帝国的驻外使臣,行箧中必携徐书,而不是已扩充成百卷的《海国图志》,那不是郭嵩焘、薛福成等人的选择失误。(www.xing528.com)

1998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