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扬州学人壶里春秋:一五六盐渍

扬州学人壶里春秋:一五六盐渍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中叶的扬州,仍然是江南最为繁华的商业城市。所谓扬州学派,空间涵盖面当然包括那时的扬州府所辖各州县学者。原籍江都的汪中、汪喜孙父子和凌曙,甘泉的焦循、焦廷琥父子和江藩,高邮的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和李惇、贾田祖,宝应的刘台拱、刘宝楠伯侄,仪征的阮元和刘文淇、刘毓崧父子等,便是乾嘉间扬州学派的佼佼者。这一趋向到曾任九省疆臣的阮元尤为明显。

扬州学人壶里春秋:一五六盐渍

清中叶的扬州,仍然是江南最为繁华的商业城市。这里是帝国的盐务重心、漕运要津。畸型的盐业垄断政策,使这里成为帝国政府的财源和包税盐商的利薮。而地处南北交通运输命脉的运河中段的起点,又使这里成为北往南来的商人、士人和官员等必驻都会。但它又不是两江总督或江苏巡抚的驻在地,即不是地区的政治中心,因而较诸南京、苏州,受帝国和地区的军事化的政治控制,相对来说都较弱。因而由中世纪式的经济繁荣带来的文化繁荣,在这里也表现得颇具典型色彩。绅商辐凑,巨贾云集,既使这里的消费需求猛增,也使这里的消闲文化俗雅并举。在18世纪,扬州便出艺妓,出名伶,出画家,出书贾,出文士,也出学者。依靠食盐专卖而大发横财的帝国税务官和包税商,出于迎合皇帝假充斯文或改良自身贪婪形象的复杂心态,每每延聘名流学者充当清客,或资助刊行自己莫名其妙的学术著作。在乾隆时两度任两淮都转盐运使的卢见曾,虽在初任期内曾因贪污而被告发,并连累儿女亲家纪昀一道被充军,但复任十年内,却变本加厉,建书院,刻经书,在府中供养众多名士,包括吴、皖两派汉学家宗师惠栋、戴震等,遂使“谈艺者无不知有雅雨先生也”。这就是一则显例。

财务作后援,有学术信息活跃作前提,又有少受政治干预作酵母,因而从18世纪到19世纪初,清代汉学中崛起自成特色的扬州学派,便是顺理成章的。

所谓扬州学派,空间涵盖面当然包括那时的扬州府所辖各州县学者。但著名学者,都出在扬州府治所在的甘泉、江都二县,及其北边的高邮州、宝应县,以及南边的仪征县。这五城都位于大运河畔。原籍江都的汪中、汪喜孙父子和凌曙,甘泉的焦循、焦廷琥父子和江藩,高邮的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和李惇、贾田祖,宝应的刘台拱、刘宝楠伯侄,仪征的阮元刘文淇、刘毓崧父子等,便是乾嘉间扬州学派的佼佼者。但追溯他们的学术传承,多半非戴震即惠栋。再深究呢?却又发现他们虽然个人风格差异很大,有的谨慎,有的狂放,有的专经,有的求通,有的宣称志在复古,有的不讳爱好“西学”,但不论是行迹怪诞的汪中,居乡横暴的焦循,曾为佣保的凌曙,致身公卿的二王,以及余人,在学术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非宋非汉趋向。这一趋向到曾任九省疆臣的阮元尤为明显。他是汉学家,但随着主持各省的教育、行政和大区军民政务的阅历日增,就越发倾向于调和汉宋。(www.xing528.com)

1993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