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典学习为了卫道与明术

经典学习为了卫道与明术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是说,作为官方经学家,必须想方设法将孔子之道,解释得与本朝制度和现行政策绝对一致,而不许违背乃至相反。否则,官职俸禄将会失掉,甚至会背负大逆不道的罪名。在古汉语里,道、学、术三个概念,涵义原不相同。既然基本原则决不能变,而不论它合不合原典意义的孔子之道,既然策略手段随时可变,而可变的尺度必须是有利于现实统治,那末从教育的角度来看,经典的学习只能是为了卫道,只能是为了明术。

经典学习为了卫道与明术

对于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意义,无疑应有充分的估计。但历史事实表明,即使在中世纪教育领域,它的意义也不像一般的中国历史论著所描绘的那样巨大。后者往往把这项政策,说成是孔子之道或者孔孟之道在中世纪取得全线胜利的开端。

暂且不说中国中世纪从来没有经久不变的政策。就说汉朝和以后列朝的统治者,尊崇孔子或孔孟的“道”吗?不然。从汉武帝起,君主们总强调自己需要的是儒术或者经术,也就是用儒家经典的语言予以解释的实用统治术。与欧洲中世纪不同,中国从来没有政教分离的制度。皇帝是“天子”,享有“天命”,在人间兼有政治宗教文化的领袖身份。他们只承认本朝开创或修订的制度符合天道,留给经学家的任务,只是论证或辩护本朝的制度政策,符合孔子当年所憧憬过的那个不变的天道。就是说,作为官方经学家,必须想方设法将孔子之道,解释得与本朝制度和现行政策绝对一致,而不许违背乃至相反。否则,官职俸禄将会失掉,甚至会背负大逆不道的罪名。

其实,汉代经学家早已参透这个奥秘。被后人误传为“独尊儒术”提议人的董仲舒,在他的答皇帝问的著名论文中,就说天和道都不会变,需要尊崇的是孔子的术,因为孔子最反对变更现存的统治秩序。后来有个担任宫廷首席教师的经学家说得更露骨。他教训学生必须努力通晓“经术”,唯一理由就是明白了经术,获得高官厚禄便像从脚下拾取一粒菜籽那样容易。

古汉语里,道、学、术三个概念,涵义原不相同。道,指基本原则。学,指了解原来不懂的事情及道理。术,则指应付眼前事变的策略、手段。

既然基本原则决不能变,而不论它合不合原典意义的孔子之道,既然策略手段随时可变,而可变的尺度必须是有利于现实统治,那末从教育的角度来看,经典的学习只能是为了卫道,只能是为了明术。(www.xing528.com)

实际上,统治术的总方针也是决不能变的。这个不变的“君人南面之术”,并不是儒家的传统,而是法家的传统。它在秦帝国建立伊始,由李斯概括成一句话:“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全国没有不同的意志,等于说全国只能有一个头脑,一种思想,一类声音,那就是帝国安宁的最好办法。秦始皇立即批准了这个总方针。秦朝后来烧书,就是为了消灭不同的思想来源。秦朝又禁止私学,规定只有现任官吏才有担任教师的资格,就是为了把教育变成贯彻皇帝个人意志(用法令的形式)的工具。所谓独尊儒术以后发展儒学教育,不过是那种“安宁术”的文雅变形,这早已被学者们所不断指出。

因此,中世纪的官方儒学教育,具有本文在前指出的那些共同表征,便是合乎逻辑的历史结论。

199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