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否定传统的论著,都忘记了检视立论的出发点。这个出发点,恰好与肯定传统的多数论著相同。简单地说,就是认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国存在着一个一脉相承的“传统”;而且还每每好用大字眼作为定语,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中华民族本是近代形成的集合概念,如今集合着五十多个民族。这中间汉族无疑是主体,但也无疑是平等的一员。倘说中华民族传统,前提当然是默认这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传统。要是不顾这个大前提,简单地把汉族传统当作整个民族传统,岂非大有不讲逻辑之嫌吗?
就是汉族,也是个历史性概念。它由上古的华夏、东夷、荆楚、百越等族类反复同化集合而成,形成不会早于秦汉帝国“大一统”之前,而后又不断与内地及周边诸族同化融合,方才逐渐定型。“汉人”作为族类概念,大约流行始于北朝,盛于金元,而得名则来自“汉朝”。西汉王朝的开国君主产于楚地,楚人向来自称蛮夷。因而西汉中叶改尊儒术后,那些君主们便为祖先血统是“夷”非“夏”而伤脑筋,致使各派经学家费了百余年力气,才寻出刘家鼻祖原来是唐尧时一个屠龙专业户的经典依据,总算与华夏族攀上了亲戚。唐朝与汉朝并称盛世,然而唐朝皇族分明是胡汉混血儿的后裔,尽管这家皇室早就强拉据说就是老子真讳的李耳做自己的远祖,五百年后的朱熹仍然指斥唐朝宫廷生活用的是胡人伦理,就是说率天下以非礼。那末朱熹本人呢?虽然朱元璋做皇帝后曾想认他做祖宗,以证自己骨血同含道统和正统,然而这位自命为道统传人的南国土著哲学家,真要寻起“根”来,怕也难说不是蛮越人遗传基因的携带者吧?(www.xing528.com)
从这些小例子,就可说明,即使讲汉族传统,不论讲的是王统、道统,或者曾在当代中国变成红与黑大防的血统,都是在历史上变动不居的概念,哪有什么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一脉相传的“统”?
1994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