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墙体的分类
建筑物中的墙体按其所处位置、布置方向、所用材料、施工方法、受力情况、构造方式等的不同一般有以下6种分类方式。
①按墙体所处位置可以分为外墙和内墙。凡是位于建筑物四周的墙均为外墙,外墙也称为外围护墙,起着遮风挡雨使建筑内部空间免受自然界各种因素侵袭并增强建筑艺术形象的作用;凡是位于建筑内部的墙均为内墙,起着分隔室内空间的作用。任何墙上,门与窗或窗与窗之间的墙称为窗间墙,窗洞下方的墙称为窗下墙,屋顶上部高出屋面的墙体俗称女儿墙。
②按墙体布置方向可以分为纵墙和横墙。沿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体称为纵墙,外纵墙也称为檐墙;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体称为横墙,外横墙俗称山墙。
③按墙体所用材料可分为砖墙、石墙、土墙、混凝土墙、砌块墙、板材墙等。
④按墙体的施工方法可以分为块材墙、板筑墙及板材墙3种。块材墙是用砂浆等胶结材料将砖石块材等组砌而成,如砖墙、石墙及各种砌块墙等;板筑墙是在施工现场立模板,现场浇筑而成的墙体,如现浇混凝土墙等;板材墙是预先制成墙板,施工时安装而成的墙,如预制混凝土大板墙、各种轻质条板内隔墙等。
⑤按墙体的受力情况不同可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两种。承重墙直接承受楼板、屋顶传下来的垂直荷载及风荷载、地震水平作用。非承重墙不承受外来荷载,仅起分隔与围护作用,可分为自承重墙、隔墙、幕墙、填充墙等。自承重墙仅承受自身质量;隔墙把自重传给楼板或梁,起分隔空间的作用;幕墙为悬挂在建筑物外部骨架或楼板间的轻质外墙;填充墙是在框架结构中填充于框架结构中梁和柱子之间的墙。
⑥按墙体的构造方式可分为实体墙、空体墙和组合墙3种。实体墙由单一材料组成,如砖墙、砌块墙等。空体墙也是由单一材料组成,可由单一材料砌成内部空腔,如空斗砖墙,也可用具有孔洞的材料建造,如空心砌块墙、空心板墙等。组合墙由两种以上材料组合而成,其主体一般为黏土砖或钢筋混凝土,在内外侧附加保温防水等材料以满足墙体的功能性要求,如加气混凝土复合板材墙,其中,混凝土为主体起承重作用,加气混凝土起保温隔热作用,如图7.7所示。
图7.7 组合墙体的构造
2)墙体的作用
民用建筑中的墙体一般有4个作用:
①承重作用。墙体承受其自重、房屋的屋顶、楼板层、人、设备等荷载及风荷载、地震作用等。
②围护作用。墙体抵御自然界风、雪、雨等侵袭,并防止太阳辐射、噪声干扰起到保温隔热、隔声等作用。
③分隔作用。墙体可将房间划分为若干个小空间或小房间以适应使用者的要求。
④装饰作用。墙体属外围护构件,墙面的装修对整个建筑的艺术形象影响很大,是建筑装修的重要部分。
3)墙体的设计要求
根据墙体在建筑物中的作用,对墙体的设计提出以下3个方面的要求。
(1)结构方面的要求
①墙体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保证安全。强度是指墙体承受荷载的能力,它与所采用的材料、材料强度等级、墙体的截面积、构造和施工方式有关;墙体的稳定性则与墙的高度、长度和厚度及纵横向墙体间的距离有关,可通过验算确定,一般是通过控制墙体的高厚比、设壁柱、圈梁、构造柱及加强各部分之间的连接等措施来增强墙体的稳定性。
②结构布置要合理。对使用功能相同或相近的房间在平面设计时应尽量做到平面大小、形状一致,结构相同。不同面积、不同荷载的房间布置应做到大面积布置在上面,小面积房间布置在下面,楼层荷载小的房间在上面,楼层荷载大的房间在下面,这样可使承重结构受力更合理。(www.xing528.com)
(2)功能方面的要求
①满足保温隔热等热工方面的要求。我国北方地区,气候寒冷,要求外墙具有较好的保温能力,以减少室内热损失。通常通过选择导热系数小的材料、增强砌筑灰缝的饱满度、墙面抹灰等方式来实现。而南方地区气候炎热则要求外墙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这也可以通过采用导热系数小的材料或是砌成中空的墙体使空气在墙中对流带走部分热量来降低墙的表面温度。当然,采用浅色且平滑的墙体饰面及设置遮阳措施也可以达到隔热的效果。
②满足隔声要求。为保证建筑的室内有一个良好的声学环境,墙体必须具有一定的隔声能力。墙体越厚,隔声性能就越好,设计时可以根据不同的隔声要求选择相应的墙体厚度。
③满足防火要求。在防火方面,墙体的材料及墙体的厚度均应符合防火规范中相应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的规定。当建筑的占地面积或长度较大时,还应按防火规范要求设置防火墙将房屋分成若干段,防止火灾蔓延。
④满足防水防潮要求。在厨房、卫生间等用水房间的墙体以及地下室的墙体应采取防潮防水措施。可通过选择良好的防水材料和合适的构造做法来保证墙体坚固耐久,为室内提供良好的卫生环境。
(3)材料、施工、经济方面的要求
在大量性民用建筑中,墙体的工程量占相当比重且其劳动力消耗大,施工工期长、造价高。因此,墙体设计应合理选材、方便施工、提高工效、降低劳动强度,并采用轻质高强的墙体材料以减轻自重、降低成本、逐步实现建筑工业化。
4)墙体的承重方案
墙体的承重方案有4种: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承重和墙与柱混合承重,如图7.8所示。
(1)横墙承重
横墙承重将楼板及屋面板等水平构件搁置在横墙上,横墙起主要承重作用,纵墙只起围护和分隔作用。其优点是横墙间距较密(4 m左右),数量较多,墙体排列整齐,建筑物的横向刚度较强,整体性好,对抗风力、地震作用和调整地基不均匀沉降有利,并且纵墙只承受自重,在纵墙上开门窗受限制小;缺点是开间较小、房屋使用面积较小,墙体材料耗费多,建筑空间组合不够灵活。这一布置方案适用于房间开间尺寸不大、墙体位置相对固定的建筑,如住宅、宿舍、旅馆等。
(2)纵墙承重
图7.8 墙体的承重方案
纵墙承重将楼板及屋面板等水平构件搁置在纵墙上,楼面荷载依次通过楼板、梁、纵墙、基础传递给地基。纵墙起承重作用,横墙只起分隔空间、连接纵墙、承受自重的作用。其优点是横墙的间距可以增大,布置相对灵活,楼板、进深梁等的规格尺寸较少,便于工业化生产,横墙厚度小,较节约墙体材料;缺点是建筑物的纵向刚度大而横向刚度弱,抵抗水平向荷载的能力差,房屋整体刚度小。水平承重构件空间跨度大,单一构件自重大,纵墙上开门窗相对受限制。这一布置方案空间划分较灵活,适用于空间使用上要求有较大空间、墙位置在同层或上下层之间可能有变化的建筑,如教学楼中的教室、阅览室、实验室等。
(3)纵横墙承重
承重墙体由纵横两个方向的墙体混合组成,双向承重体是在两个方向抗侧力的能力都较好。此方案集横墙承重和纵墙承重方案两者的优点,建筑组合灵活,空间刚度较好;缺点是水平承重构件类型多、施工复杂、墙体结构面积大、耗材较多。这一布置方案适用于开间、进深变化较多的建筑,如医院、实验楼、点式住宅等。
(4)墙与柱混合承重
墙与柱混合承重是房屋内部采用柱、梁组成内框架承重,四周采用墙承重,由墙和柱共同承受水平承重构件传来的荷载。墙与柱混合承重的优点是房屋内部空间大、不受墙体布置的限制,外墙又有较好的热工性能,相对全框架要经济些;缺点是内部框架与四周墙体的刚度不同,不利于抗震。这种方案适用于需要有较大空间的建筑,如大型商场、仓库、餐厅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