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青春奋斗,职业生涯规划秘策!

青春奋斗,职业生涯规划秘策!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职业生涯规划也叫“职业规划”。职业规划就像我们的指路明灯,那么,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该如何点亮这盏明灯呢?那制定好了职业生涯规划,又该怎样坚持执行下去呢?

青春奋斗,职业生涯规划秘策!

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也叫“职业规划”。在学术界人们也喜欢叫“生涯规划”,有些地区又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规划就像我们的指路明灯,那么,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该如何点亮这盏明灯呢?

——本期嘉宾杨利利

主持人:大家好,今天很荣幸邀请到了来自心理中心的兼职心理咨询师杨利利老师做客本期《杏苑心理访谈》节目,我们将与杨老师一起聊聊“如何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这个话题。杨老师,请您先介绍一下自己吧。

杨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心理中心的兼职心理咨询师杨利利老师。自工作以来,我给许许多多的学生做过心理咨询,而前来咨询的学生中很大一部分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觉得看不到方向,从而造成心理上的种种负担,甚至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活。因此,我想借助我们《杏苑心理访谈》这个平台,和大家分享如何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希望对有这方面困扰的同学有所帮助。

主持人:说到未来,大家都知道,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重新定位的一个关键转折点,学会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确实至关重要。可是我们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才不会虚度这几年的光阴呢?

杨老师:好的,我先问你啊,你现在是大几了?你接触过职业规划吗?

主持人:我今年大二啦。大一刚开学时,学校有开设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我利用课堂里学到的知识,试着规划自己每个阶段的大学生活。但是我发现每个阶段都会有自己处理不好的问题,并不像规划中的那么完美。

杨老师:那你可以简单描述一下你的每个阶段的烦恼吗?

主持人:刚进入大学校园,我对各种社团组织充满了兴趣,参加了很多社团,什么都想尝试,可是我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最后忙得连学习时间也没有,很是烦恼。

杨老师:那你的大二呢?和大一相比会不会烦恼少一些?

主持人:并没有少,而是有了不一样的烦恼,我在大二的时候,退了所有社团,想腾出时间好好学习,可是感觉时间太多了,觉得自己能够学习与工作兼顾,又感觉很空虚,对未来开始迷茫。

杨老师:嗯,好的,其实像你这样迷茫的同学还是有很多的,例如: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甚至大三、大四的同学也存在这种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我能给出的最好的建议就是做一份属于自己的职业规划,给自己的未来一个定位,让自己有一个方向可以去努力,哪怕只是一个很遥远的梦,在指路明灯的指引下,也一定不会偏离航向的。

主持人:那杨老师您觉得制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杨老师:对于许多大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也许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其实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想象得那么复杂,只要同学们对自己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对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有全面的了解,再结合自己的实际就可以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描绘一个完美的蓝图。大家可以采用五个“W”的归零思考的方法来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这里面共有五个问题,回答了这五个问题,找到它们的最高共同点,你就有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主持人:那这五个问题是什么呢?

杨老师:好,这第一个问题“我是谁 ?”就是要对自己进行一次深刻地反思,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例如通过MBTI职业性格测试、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360度他人评价等形式进行测验,为自己做一个定位。

第二个问题“我想干什么?”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一个心理趋向的检查,简称职业兴趣。这个可以通过6个岛屿的兴趣之旅、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来探索自我。

第三个问题“我能干什么?”则是对自己能力与潜力的全面总结,一个人的职业定位最根本的还要归结于他的能力,而他职业发展空间的大小则取决于他的潜力。对于一个人潜力的了解应该从几个方面着手去认识,如:对事的兴趣、做事的韧劲、临事的判断力以及知识结构是否全面、是否及时更新,等等。

第四个问题“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干什么?”这种环境支持在客观方面包括本地的各种状态比如经济发展、人事政策、企业制度、职业空间等;人为主观方面包括同事关系、领导态度、亲戚关系等,两方面的因素应该综合起来考虑,将一切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因素调动起来,找到自己的职业契入点。

明晰了前面四个问题,就会从各个问题中找到对实现有关职业目标有利和不利的条件,列出不利条件最少的、自己想做而且又能够做的职业目标。(www.xing528.com)

那么第五个问题“自己最终的职业目标是什么?”就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决策,接下来自然就有了一个清楚明了的框架

同时,你还可以登录福建中医药大学心理中心微信公众号,进入心理系统,点击“自我成长”,里面有专门的职业规划测试项目,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对自己有一个更加完善的认识。

主持人:嗯,好的,谢谢老师。那制定好了职业生涯规划,又该怎样坚持执行下去呢?我身边有不少的同学就存在着拖延症以及执行力不够等情况,这些就像是成功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阻碍我们前行的方向。

杨老师:你问的这个问题真的是太棒了,我们常常说,今日事,今日毕。在学习中,我们也常说,今天的作业不要拖到明天去做。但是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人,都会出现把手头上该做的事推后,一直拖延,到了截止时间甚至再往后推,导致最终无法完成。其实这就是拖延症在作怪。拖延症像是一个魔鬼一样,一直在将原本该完成的事情往后拖拉,使我们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最大的问题在于自己本身,有时候我们没有一个很好的时间观念、对自己的一个规划,稍不留神,时间就从我们的指尖悄悄溜走。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做好时间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做好时间管理的关键是你要自己安排你的事。在进行时间安排时,应权衡各种事情的优先顺序。对于事情的处理要有前瞻能力,把重要但不一定紧急的事放到首位,防患于未然,如果总是在忙于救火,那将使我们永远处于被动之中。还有我认为可以先制定小计划、小目标去执行,不建议一开始的量或强度太大,如果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目标,极有可能在开头就消耗完你的耐心,以至于无法完成接下去的工作。你在坚持一个月以后,反思总结下自己这段时间的成果,然后决定下一个月该怎么做,自己的状态是否需要调整,是否要加大强度或者改变方向等。最后根据每个月的总结,按照进步的明显程度来决定给自己的奖励大小。让坚持这件事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我们的习惯。如此反复,就能改善甚至改掉自己的拖延症,让自己生活的节奏快起来,更加有条理地过好每一天。

主持人:如果我不喜欢现阶段我所学的专业,那我还有做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吗?

杨老师:要的。首先,我希望你能够对你所学的专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全方位、多角度地看待这个专业,如果你在认识它的过程中,慢慢喜欢上了这个专业,那对于你以后的人生将会有很大并且一定是正向的改变。但是如果在你做出一番努力之后,还是不太喜欢这个专业,那这时就可以转变方向,更应该做一份属于自己的全新的职业规划出来,在自己未来的每一个重要转折点树立标杆,对自己的现状尽快做出调整等。比如,开始接触其他专业的知识,购买相关图书来阅读,浏览相关网站中的从书本中得不到的信息,又或者询问学长学姐、已经从事这个专业领域的大人和有过类似跨专业职业定位的前辈,等等。方法有很多,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总之,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来说很重要,做好它,将有助于你迈过人生中的许多条沟壑。

主持人:关于如何做好职业规划,您还有哪些建议呢?

杨老师: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几个在职业规划执行中应当注意的事项:

1.注意知识积累。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勤奋是成功的钥匙。离开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而知识的积累要靠勤奋的学习来实现。你们都还是大学生,现阶段的最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大学生在校期间,既要掌握已学书本上的知识和技能,也要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养成自学的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2.坚持实践,切勿空想。“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培养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检验学生是否学到知识的标准。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既要主动积极参加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又要勇于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等。

3、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节奏性是人脑的基本规律之一,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有节奏地交替进行,大脑才能发挥较大效能。要使大脑兴奋与抑制有节奏,就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打倒。学会正视挫折,战胜或适应挫折。遇到挫折,要冷静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的症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办法战胜它。如果主客观差距太大,虽然经过努力,也无法战胜,就接受它,适应它,或者另辟蹊径,以便再战,并且要多经受挫折的磨炼。

最后,我想说,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你一旦确定了就沿着这个目标前进,就不要让任何事情影响你前进的决心,只要坚持努力,相信你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主持人:谢谢杨老师。今天非常感谢杨老师的分享,我们受益匪浅,各位亲爱的同学们,希望读过这篇文章的你们都可以做好属于自己的职业规划,迎接自己满意的未来!

/知识窗/

MBTI职业性格测试:MBTI职业性格测试是国际最为流行的职业人格评估工具,是一个理论模型,从纷繁复杂的个性特征中,归纳提炼出4个关键要素——动力、信息收集、决策方式、生活方式,进行分析判断,从而把不同个性的人区别开来。这种理论可以帮助解释为什么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事物感兴趣、擅长不同的工作,并且有时不能互相理解。在世界五百强中,有80%的企业有MBTI的应用经验。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种人格因素问卷是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卡特尔教授编制的用于人格检测的一种问卷,简称16PF。根据一项研究,1971—1978年间被研究文献引用最多的测验中,16PF仅次于MMPI排居第二。在一项关于心理测验在临床上应用的调查中,16PF排第五。卡特尔是人格特质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对人格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要介绍16PF,不能不提到特质理论,因为16PF是伴随着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而发展的,二者可谓相辅相成。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他于1959年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职业兴趣理论。认为人的人格类型、兴趣与职业密切相关,兴趣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巨大动力,且职业兴趣与人格之间存在很多的关联。霍兰德认为人格可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类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