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会与自己相处:大学生心灵成长访谈50期

学会与自己相处:大学生心灵成长访谈50期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期嘉宾宋文佳主持人:大家好,今天我们邀请到了来自陕西中医药大学的交流辅导员宋文佳老师做客本期《杏苑心理访谈》节目,今天我们将与宋老师一起聊聊如何与自己相处这个话题。

学会与自己相处:大学生心灵成长访谈50期

人生在世,总免不了被世俗的喧嚣所叨扰,但为俗事烦扰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忽视疲累的自己,要学会自我修复和放松。哲学家芝诺曾被问及:“谁是你的朋友?”他说:“另一个自我。”那么,如何与自己相处呢?最重要的就是享受孤独。而在此之前先要拒绝寂寞,真实地了解自己的交友目的,明确自己的本心,找到另一个自己——把脚步放慢,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去思考,成为一个能够充满智慧的人。

——本期嘉宾宋文佳

主持人:大家好,今天我们邀请到了来自陕西中医药大学的交流辅导员宋文佳老师做客本期《杏苑心理访谈》节目,今天我们将与宋老师一起聊聊如何与自己相处这个话题。宋老师,您先介绍一下自己吧。

宋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来自陕西西安,我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担任研究生辅导员,这学期在福建中医药大学学工部交流,非常开心能做客我们《杏苑心理访谈》节目。

主持人:宋老师,您来这里已经三个月了,您对我们学校印象怎么样啊?宋老师:来到我们校园,置身校园的那一刻,我真的觉得我是幸运的,接下来的几个月就要在这样优美的环境中度过,想想就觉得很幸福。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在这几个月里我接触到的老师和同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热情、真诚、善良、认真,对我都很好,还结识了一群可爱的易班小伙伴。

主持人:宋老师,好像这次来福中医交流的辅导员就您一个人,那您有没有亲戚朋友在这里啊?

宋老师:没有,就是一个人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

主持人:那您除了上班时间都是一个人哦,又从那么远的地方来,会不会觉得一个人很孤单啊?

宋老师:刚来时肯定会有一点点,刚好这也是今天我们要聊的话题,今天我会以亲身感受和大家一起聊聊如何与自己相处。刚来学校的时候,真的还是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和谁都不认识,做任何事情都是一个人,去饭堂一个人,回宿舍还是一个人,走在学校的路上也是一个人,在办公室和同事因为不熟悉,也很少说话。刚来的那几天,感觉每天说了几句话都可以数得过来。虽然是一个人,但是并没有觉得孤单,我反而非常享受这份难能可贵的孤独。晚上闲暇时候,我会一个人听着音乐在校园里漫步,那让我回想起我读研究生时美好的时光,感受着学校的美景会让我整个人都沉淀下来,整理自己一天所得,凝练思绪,孤独的时光对我来说是那么的惬意和美好,我很享受!

主持人:宋老师,那您一个人在这里要待这么久,怎么才能做到去享受一个人的时光而不会觉得无聊呢?

宋老师:就是慢慢学会了和自己相处啊,在我来这里之前,单位和家庭很多的事情都需要亲力亲为,就一直在生活轨道上转圈忙碌着,几乎没有一个人的时间,也没有一个人的生活。其实我们的生活方式也都是有惯性的,当我们在日常生活轨道上高速奔跑的时候,突然再变换另一种生活方式轨道,惯性肯定会让我们有些许的不适应,这都是正常的,对于我来说独处的日子是一种奢侈,很快我就开始珍惜并享受这样的时光。

主持人:我经常看到身边的女生相比男生好像更加害怕独处和孤单,不管做什么都要结伴而行,就连上卫生间都要叫上小伙伴,几乎没有一个人独处的时间,而且感觉好像一个人没有人陪着,做什么事情都没意思。其实和朋友同学在一起挺好的,那么有必要一定要学会和自己相处吗?(www.xing528.com)

宋老师:嗯,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人本来就是群体性动物,我们当然不可能完全一个人生活,这从生活方式上来讲是不可能的。我们肯定需要和其他同学一起学习、生活。同学们互帮互助,一起合作做一些事情当然是很好的,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学习。但是我们在结交朋友的时候一定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去和这些朋友亲近?我真的只是因为他们的个人魅力而被吸引吗?现在人们多感慨生活在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经常会觉得很累,不是因为身体疲惫,而是心累。这个世界人太多了,优秀的人也很多,我们都不想要被忽视,所以我们从小到大一直都在做一件事情:证明自己的存在,得到认可。从小向家人证明自己、向老师证明自己、向同学们证明自己,长大以后向老板证明自己、向同事证明自己、向社会证明自己。有时候我们交朋友只是为了让自己别单着,不管干什么都要有朋友跟着,不是因为害怕孤独,也不是因为多么喜欢交朋友,而只是为了向别人证明我的人缘并不差,我是受欢迎的,是一种炫耀。有时候附和别人的观点并不是真的认同,而只是为了迎合而得到别人的接受和认可,大部分人怎么做就怎么做,由此来避免被边缘化,这是从众心理的表现,有些甚至是为了一些利益关系。古人有句话说得很好,“君子之交淡如水”,淡如水指的是交往方式而不是情谊,真正的朋友之间的交往是不限于形式和方式的,即使很久不联系也依然能够惺惺相惜,彼此不打扰、不麻烦对方的生活,不为交往动机和交往方式所累,如水,清澈纯净,润物无声,流动不息。

主持人:老师,您说的这些交友动机,可能多多少少都是存在的,但是我认为也是必需的。因为生活在这个群体里我们是需要这样做的,我们是需要建立人际关系在群体中生存的。

宋老师:嗯,说得没错。但是交友一定要忠于自己的内心,在很多时候我们和别人相处时却忘记了最重要的人,那就是自己。我们急着去证明自己,为了高调华丽的炫耀将自己置身于欲望的洪流中,任潮涨潮落淹没自己,失去了本心的光亮。所以在这个纷杂而又高速运转的世界里,我们真的很需要停下来,静一静,关照自己的内心,去聆听和感受自己的心声。我们经常忽视内心深处的渴求,忽略自己的感受,没有留给自己独处的时间。以前我白天是在单位,在办公室和同事、学生在一起,晚上回家是和家人在一起。几乎没有自己独处的时间,有时候经常会觉得各种情绪满满的,心好累。所以我隔断时间一定会给自己留空,独处。戴上耳机听听音乐,一个完全不被打扰的专属自己的时间。我们要学会和自己相处,感受自己的内心,感受自己的情绪。首先要和自己做朋友,当你的情绪和内心诉求被自己接受并重视的时候,你会有所行动,开始善待自己,你会发现一个更好的自己。

主持人:一个人独处一段时间还行,但是独处时间长了可能会比较孤独寂寞冷吧。

宋老师:说到这里,我想引用复旦大学陈果老师关于孤独与寂寞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孤独和寂寞是两个概念。孤独是中性词,是一种圆融的状态,是一种完整的自沉体系,没有缺失的遗憾;寂寞是空虚的表现,是百无聊赖,是像困兽一样在自己的斗室里踱来踱去,想看书看不进去,想看电影看不进去,想打游戏没有心情,想找个人陪着,打开电话簿不知道找谁也不知道说什么,怎么办?怎么办?这种焦灼的状态,好像要逃离樊笼一样。这个时候有一种无所适从的焦灼,这种状态被称作寂寞。孤独给人的感觉是娴静的、淡定的。而寂寞不同,往往是因为自己找不到伴,又没办法很好地和自己相处而造成的。孤独者对环境没有要求,他可以身处闹市,即便被人群包围依然能够做到“和寂清净”,他不需要特别的陪伴去倾诉,因为他的内心足够丰盈,因为他已经有一个很好的伴侣住在自己的心里。而寂寞是一种病,当你感觉到寂寞的时候那就是你生病了,这个药方是什么啊?是人群,用喧嚣和社交来掩盖心里的那份寂寞和焦虑,打发百无聊赖的空虚时光,借酒消愁,可总是愁上加愁。这种无效累加再多寂寞者也是逃不出寂寞的,就好像一件无意义的事情,把它重复一千遍还是没有意义一样。

主持人:宋老师,现在我基本上明白你说的孤独和寂寞的区别了,那到底怎样才能在自己独处的时候不寂寞,怎样将寂寞升华为享受孤独的状态呢?

宋老师:在这里我想提及我的一个好朋友,上个周末她从陕西飞了近三个小时来福州,仅仅是为了参加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家的新书签售会,她告诉我,因为喜欢这个作家的文字,所以想走近他,更加深层次地理解书的内容。我非常佩服她的洒脱。她告诉我以前真的是觉得时间太多,有了空余时间就一定要邀朋喝友烧烤喝酒、KTV的,但是现在自己的时间太少,根本不够用,所以一定要精心规划来做一些值得耗费时间的事情。要说去享受孤独的话,我们目前的境界和经历可能还达不到那个高度,但是我们可以先学会和自己相处,拒绝寂寞。首先就要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让自己真正充实起来,除了用大量知识充实自己的大脑外,还要安排时间去充实自己的内心,体验并思考自己的身心状态。其次,我想告诉同学们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阅读,阅读能让我们的内心趋于平静,善于思考、体验情绪,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

最后我想说孤独是伴随人一生的一种状态,是由个体差异性所决定的,没有一个人会完全懂你,而这份不被理解也不需要被理解的孤独又不可言说,那就让我们用心体会这份独一无二的孤独,悉心珍藏。生命是一趟列车,你要和自己一起去看沿途的风景,接受车上人来人往,接受每个站点的停靠和离开,与其为了本来就不可能永久陪伴的乘客的离开而暗自神伤,不如好好陪伴自己,惬意地度过这一段生命之旅。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宋老师的分享,感谢宋老师,各位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做好和自己相处的准备了吗?下期见。

/知识窗/

从众心理:是指个体在社会群体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或不由自主地与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社会心理现象,通俗地说就是“随大流”。 通常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往往是对的。服从多数,一般是不错的。但缺乏分析,不做独立思考,不顾是非曲直地一概服从多数,随大流,则是不可取的,是消极的“盲目从众心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