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培养积极心态:大学生心灵成长访谈50期

如何培养积极心态:大学生心灵成长访谈50期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期嘉宾丁闽江主持人:大家好,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学校心理中心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丁闽江老师做客本期《杏苑心理访谈》节目,今天我们将与丁老师一起聊聊积极心态这个话题。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分享“如何获得积极心态”这个话题。

如何培养积极心态:大学生心灵成长访谈50期

生活不仅是温暖纯粹的诗和远方,也有眼前的苟且悲伤和痛苦。悲伤和痛苦常常吞没我们所有的开心,只剩下无边无尽的不如意。很多时候,生活中必须经历的,看似快把我们打倒的困难关卡,其实只要换个角度看,也并没有那么糟糕。狄更斯说过: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在我们并不算短暂的人生路上,良好的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积极的心态不代表我们必须永远开怀大笑,但可以给我们带来一往无前的勇气,那么,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拥有积极心态,学着接纳自己的不如意。

——本期嘉宾丁闽江

主持人:大家好,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学校心理中心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丁闽江老师做客本期《杏苑心理访谈》节目,今天我们将与丁老师一起聊聊积极心态这个话题。先请丁老师和大家打个招呼。

丁老师:各位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心理中心的丁闽江老师,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分享“如何获得积极心态”这个话题。希望会对大家有些帮助。

主持人:丁老师,我很想知道我的心态算积极呢还是消极呢?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判断呢?

丁老师:其实心态的积极和消极没有一个可以具体测量的工具,但是,我们可以这样问自己几个问题:

1.我能很乐观地面对我现在遇到的各种事情,包括不尽如人意的事情吗?

2.我经常保持心情愉悦,即使有不愉快也可以迅速化解吗?

3.我很感恩自己目前所拥有的一切,并且好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吗?

4.我会对自己目前所处的境地感到很知足,感觉自己是个很幸运的人吗?

5.我是否有一种力量在不断地推动自己迈向目标,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吗?

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你拥有我们今天所说的良好的心态。

主持人:嘻嘻,看来我的心态还不错,那丁老师,为什么很多人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呢?有什么原因吗?

丁老师:导致不良心态的原因有很多,这里我就分析几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1.个人比较自卑,而这些自卑往往是“带刺”的,总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自我评价过低,觉得自己这不行那也做不好,看不到自己的优势资源。

2.总是喜欢比较,更确切地说,总是喜欢和那些比自己优秀的人比较,对比之下就显得自己没有优点,开始对自己不自信,产生一些自暴自弃的不良情绪。

3.眼光总是盯着消极的事情看,看不到积极的东西,比如说:今天你上台表演节目了,但是,节目没有表演好,消极的人这么想:太丢人了,我太差劲了,以后我再也不想上台表演了,但积极的人可能这么想:失误就一点点,别人根本没看到,关键是我又一次锻炼了自己,也知道了哪里做得不够。

4.不懂得感恩,总是抱怨。总觉得自己的生活、工作不如意,总觉得身边的人对自己不友好,总觉得自己所拥有的还不够,总是抱怨这个那个,认为这不公平那不公平。

这些都会让我们觉得生活总是充满痛苦和不如意。

主持人:那丁老师,我有个朋友最近不小心骑车时被公交车给刮碰了,摔在地上,脸上还留下了一个小伤疤,她一直很苦恼,认为自己怎么那么倒霉,甚至都有点自暴自弃,变得自卑,觉得自己以后没人要了。这是心态消极的表现吗?心理学上是如何解释这个问题的?

丁老师:那我也想问你,假设这件事发生在你的身上,你会怎么想?

主持人:可能刚开始我也会有些许的难过,不过,我也会想,幸好我还活着,幸好没有缺胳膊少腿,幸好只是一点点小伤,幸好这个伤疤只有一点点,感谢自己还能愉快地活着。对于那一点小伤,我相信真正爱我的人应该是不会介意的,而且它还能经常提示我,以后骑车要小心。(www.xing528.com)

丁老师:是的,你看,同样一件事情,你和她的想法就那么不一样,当然,因为想法的不一样,你的行动也会不一样。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了一个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对这件事的信念、看法和评价,C代表情绪行为。他认为,引起你目前的情绪和行为的原因不是诱发事件本身,而是你对这件事的信念、看法和评价,也就是说人的许多不良情绪与行为,往往都源于错误的认知,并不是事件本身,而这些错误的认知,往往都是我们痛苦的来源。对于你朋友的事故,她会一直烦恼和焦虑是因为她认为摔跤给她带来的尽是负面的影响,比如在脸上留疤,大家都会觉得她“变丑了”,可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就像你的想法一样,庆幸只是一个小疤,还可以尽情地享受生活里那些美好的东西,很多时候,我们常常被自己的焦虑困住了,看不到一些坏事情带来的正面意义。

主持人:那丁老师,您有一些什么好方法能让我们保持良好的心态吗?

丁老师:嗯,我们接上面的ABC理论,保持良好心态的第一个方法是:对于改变不了事情,我们就改变对这件事情的看法!问题本身不是问题,重要的是人对这个问题的态度。态度变了,问题就变了。你的世界,就是你所思所想所关注到的世界,一个人想着幸福,就可能幸福,想着不幸,就会不幸。我们要鼓励自己,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相信我们可以处理好生活里的一地鸡毛,相信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每个人都有疲惫的时候,我们要记得哄自己开心。

我就说个例子吧,比较好理解:有一个婆婆,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卖伞的人家,小女儿嫁给了卖米粉的人家。每当天晴的时候,她就想起了卖伞的女儿,想到她的伞会卖不出去,因此伤心而哭;而每当下雨的时候,她又想起卖米粉的女儿,想到她的米粉没法晒,一定不好卖,因此也伤心落泪。所以,无论天晴还是下雨,她总是在哭。禅师听罢,脱口便说:下雨的时候,你要想卖伞的女儿生意好,天晴的时候你要想卖米粉的女儿生意好,这样你就自然不会哭了。听了禅师的一番话,婆婆顿悟。从此,街头便有了一个总是乐呵呵的“笑婆婆”。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呢?我们不能改变天气,但是能改变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让自己有个快乐的心情。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这样,喜欢钻牛角尖,自己不放过自己。但其实只要换个角度看问题,一切问题都不再是问题。

主持人:嗯,我听得很清楚,改变不了事情我们就改变态度吧,除此之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丁老师:当然有,第二个保持良好心态的方法就是:

学会接纳,接受现实,正视现实。这里面包括:正视现实和环境的改变,接受自己,允许自己不是最优秀的,要适当调整自己的目标和期望值,通俗点说,可以把目标调整到“自己蹦一蹦可以够得着”的位置。与其埋怨自己的差劲,不如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样才会和期待中的生活,不期而遇。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位很有名气的心理学教师,一天给学生上课时拿出一只十分精美的咖啡杯,当学生正在赞美这只杯子的独特造型时,教师故意失手,咖啡杯掉在地上摔成了碎片,这时学生中不断发出了惋惜声。教师指着碎片说:“你们一定为此感到惋惜,可是这种惋惜也无法使杯子再恢复原形。今后,在你们的生活中如果发生了无可挽回的事情时,请记起这只破碎的杯子。”而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发是:人在无法改变失败和不幸时,“沉没成本”已经发生且不可追回,那我们应该尝试着接受它,适应它。生活中我们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少些抱怨,多些接纳!人生总是充满着起起落落,当痛苦和不如意找上你时,不如正面出击,不要言败,给经历增添色彩,和生活握手言和,爱你所爱。既然生活总是要继续的,我们以开心和积极的方式去过生活不是更好吗?

主持人:嗯,第二个方法我也记住了,学会接纳,正视现实,少些抱怨。经常有人对我说:少些比较,心态就自然好啊。是有这样的道理吗?

丁老师:第三个保持良好心态的方法就是:

乐观比较。可以多尝试一些积极地比较,往前看或许可以给我们带来不断前进的动力,往后看也不失为一个给我们幸福感和满足感的方式,比如:看来生活过得比我糟糕的人还有很多,我还是挺幸福的,虽然不是最好,但是我也不错,而且我在不断进步。少一些消极地比较,比如:我以前是怎样的,现在怎么会这样,他们过得多好啊,都那么有钱,那么幸福,我什么都很差,什么都不如别人,有句俗语说“人比人,气死人”,往往就是这样。

主持人:还有第四个吗?我觉得您说的方法都挺实用的。

丁老师:第四个保持良好心态的方法就是:

学会感恩。感恩社会,是社会给了你生存发展的空间。感恩父母,是他们给了你生命,照顾你成人。感恩学校、老师,是他们在关心、培养你。感恩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感恩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当我们的心里时刻存在感恩时,我们就没有了那么多的抱怨,少了无谓的抱怨,我们的心态自然就会好很多,《豁然开朗》里有一句话我想分享给大家:“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

主持人:丁老师,可能这些都要做到有些难度,应该如何一步步来呢?

丁老师:每个人的态度形成与其成长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当然,谁都不可能在短期内彻底改变。每次做出一些小小的调整之后就给自己一点鼓励,而不是一次就做大幅度的改变,那么就容易得多。在人生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初学者,初学者哪有不碰壁的时候呢,在我们遇到困难时,给自己一点耐心和鼓励,相信自己就这样大步走下去,能成为想要的那个自己!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谢丁老师的分享,感谢丁老师,各位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懂得如何做了吗?下期见。

/知识窗/

社会心态:当代大学生在社会急剧转型、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成长,其使命感和责任感让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当大学生社会心态中的积极因子较多时,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并为健康的心理环境提供正向的养分,相反,当社会心态的消极情绪多于积极感受时,很容易产生相对悲观的归因习惯,呈现出焦虑、烦躁、孤独、极端的心态,也必然会导致心理环境的恶性发展。

ABC理论: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并不是由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

感恩情感:感恩情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重要的道德情感。它是指个体对他人帮助产生的感激之情,可分为特质性感恩情感和状态性感恩情感两种视角。特质性感恩情感是指个体倾向于以感恩情绪来回应他人帮助的一种稳定的情感体验;状态性感恩情感是指个体在受到他人帮助后产生的一种即时性情绪体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