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抗疫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的实践研究

抗疫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成为思政课厚重、鲜活的教材,是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教学任务。本文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探讨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一)抗疫精神要与教学内容融合,将抗疫精神贯穿其中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战疫,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中国战疫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性事件,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有效窗口。

抗疫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的实践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3]。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关键课程,肩负“培养什么人”的使命。如何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成为思政课厚重、鲜活的教材,是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教学任务。本文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探讨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一)抗疫精神要与教学内容融合,将抗疫精神贯穿其中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战疫,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抗击疫情一线,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感人故事,这是最好的教学资源。中国战疫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性事件,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的有效窗口。在思政课教学中,充分发掘典型案例,梳理凝练教学内容,将战“疫”案例和所讲授的课程有机结合,将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程教学,以此引导青年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中。中国战“疫”行动开展以来,舍小家为大家的白衣战士、全力攻关的科研人员、奋不顾身为人民服务的志愿者、短期内拔地而起的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这些鲜活的案例、生动的事迹展现出了中国精神、中国担当、中国力量和中国速度,成了思政课教学最鲜活的案例。比如,总建筑面积达3.39万平方米的火神山医院,从开始设计到建成完工仅历时十天,十天十夜建起的火神山医院,我们看到的可能仅是“中国速度”抑或是“十天奇迹”。然而,若将其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中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融合在一起进行分析时,我们看到的将是“中国速度” 的本质,即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正因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哪怕顶着举国瞩目的重大压力,人民也可仅用短短的十天时间便成就一项奇迹,这是属于中国特有的精神和力量。另外,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新世界观、新价值观和新方法论,是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让所有人荣辱与共,不论大国小国,不论发达还是欠发达,在共商、共建、共享、共赢中梦想成真。面对这样一场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中国遭受疫情冲击最早,面临的防控压力也最大,但是中国社会在迅速有效应对国内疫情的同时,始终不忘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发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尽己所能为国际社会提供援助。截至2021年5月31日,中国先后向世界卫生组织提供两批共5000万美元现汇援助,向27个国家派出29支医疗专家组,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命运与共,就是携手合作、共克时艰,就是守望相助、同舟共济,中国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大国的担当。

(二)抗疫精神要与教学方法融合,需精选巧用教学素材

抗疫精神主要是通过一系列抗疫事迹或故事来体现的,要想用好这些素材,就需要使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引用抗疫素材时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抗疫素材同质化产生审美疲劳。大量的抗疫素材叙事手法大同小异,极易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第二,抗疫素材感性有余、说理不足。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抗疫事迹时,会进行一定程度的艺术加工,这增强了素材的感染力,但是过多强调感人的情节会使抗疫素材流于表面,缺乏理论厚度。第三,抗疫素材代入感较弱。这些素材大多刻画了一个个舍己为人的英雄形象,让人产生无限的景仰,但高大的英雄形象容易导致普通人产生“我们学不了”的感觉,很难产生共鸣。

为化解以上问题,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第一,针对抗疫素材同质化问题,运用案例教学法时要选取典型突出的案例,确保其能直击心灵,富有说服力。案例重在精而不在多,重在揭示规律。第二,针对抗疫素材说理不足问题,要善于运用比较教学法,引用疫情期间道德现象的案例时,既要弘扬道德高尚的模范,也要揭示疫情期间网络谣言、不配合防控等违反道德的行为,这样可以揭示背后的逻辑,以理服人。第三,针对抗疫素材代入感弱的问题,运用讲授法时可以从第一人称角度设置问题。例如:你是一名护士春节期间在家得知疫情紧急,你会自发赶往300多公里外的医院上班吗?如果遇到交通管制没有返程车,你会怎么办?让学生做出抉择,最后引出湖北姑娘甘如意的选择:骑行四天三夜,辗转300多公里赶回抗疫一线。同样的故事,将叙述视角中的“她”变成“我”,可以增强抗疫素材的代入感,引发情感共鸣。第四,抗疫精神需根据课程内容实际巧妙融合,而非“生搬硬套”,所以这需要教师秉持严谨的教学态度,对这两者的结合点反复琢磨,才可运用至教学实践。第五,重视课堂讨论环节,采用讨论形式,通过师生之间的热烈互动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提升思政课教学的育人水平。思政课教学既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也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比如组织学生讨论:你在“战疫”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假如你的宿舍被征用,你会怎么想?采取什么态度?这些问题引发学生们的热烈讨论,同学们可通过“QQ群课堂”“雨课堂”等方式阐述各自的观点和思考,提出各自的见解。除了课堂上的口头发言,也可以书面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想法。根据同学们的回答,由浅入深,由点及面,教师积极引导同学们从各种热烈的观点中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通过激烈的讨论,使学生体会: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军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人民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讨论,使同学们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领导力和执政力。正如刷新中国奇迹的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强大力量,并且感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抗疫精神进课堂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伟大力量、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奉献精神等,这些都是鼓舞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

(三)抗疫精神要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凸显实践导向

将战疫中的鲜活案例贯穿于思政课的教学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围绕抗“疫”大考谈如何坚定“四个自信”,围绕全国各地展现全力以赴、协同战疫谈人生价值和命运共同体,让学生们深受启发。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抗疫精神的教学,目的是增强学生对抗疫精神的认知和认同感,进而自觉践行抗疫精神。为实现这一目标,抗疫精神还要与实践教学相融合,引导学生自觉践行抗疫精神,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目标。首先,要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课堂、融入社团活动、融入主题班会和主题团日,要理直气壮地讲、情真意切地讲、富有见地地讲,让青年学生既明白道理,又坚定理想信念。其次,抗疫英雄模范是最好的老师。开学季,钟南山、张伯礼、张文宏等抗疫英雄纷纷走进央视《开学第一课》节目,给学生们分享抗疫的故事,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这是很好的案例和教学启示。情感就是力量,情感就是教育。我们应该邀请一些抗疫英雄模范,特别是所在城市的援鄂医护人员等重点群体,走进校园、走进课堂,给学生们上课,给大家讲述抗疫战斗的亲身经历,在增进情感认同的同时,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再次,要让学生自己“当主角”。习近平总书记说:“要注重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4]针对伟大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际,我们尤其要重视“讲好抗疫故事”“讲好中国故事”“讲好英雄故事”,不仅思政课老师要讲,还可以让学生制作PPT,上台“当老师”“讲故事”,开展角色互换,增强课堂互动,改善课堂关系,努力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实现润物无声。此外,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角、文化长廊、校园媒体、学生公寓公共区域等平台载体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抗疫英雄、抗疫精神、抗疫故事宣传教育活动,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形成积极的舆论引导氛围;要通过挖掘网络平台学习资源、打造网站专题栏目、构建微平台、创作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等多种举措,以青年学生乐于接受、生动活泼的形式,充分发挥网络空间的育人功能。(www.xing528.com)

(作者单位:昆明学院

【注释】

[1]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0-22.

[2]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3]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0(20).

[4]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