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备课内容的集体学习与准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于2018年再次修订,新版教材在体例结构和内容上发生了较大的改动,解决了原版教材中道德与法律内容严重脱节的问题,在逻辑结构层次上更加科学和严谨,内容更加简明扼要。因此,在授课中就要求教师对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进行有效的转化。随着十九大的召开,如何解决十九大精神与教材内容的融合是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备课小组以“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讨论吸收、课后反思、经验共享”的集体备课思路,围绕课堂教学,通过集体参与、共同讨论、相互启发、彼此交流、集思广益,创新教研形式,增强备课的实效性,使大家通过备课理清教学思路,熟悉教材内容,探索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为了尽量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对新教材的理解吸收,备课小组采取了行行有效的方法。首先,规定备课小组教师在拿到教材的第一周内必须各自学习,研读新教材,寻找新教材与原版教材的相同与不同之处,重点对教材的逻辑结构层次进行分析,摸清各章节内在联系。其次,备课小组教师集体参加新教材相关的培训课,讨论新教材相对原版教材的变化之处。
在分头学习和熟悉了教材内容、理清了教材结构体系内在逻辑,并且参加了教研室举行的教研活动后,备课小组教师集中讨论教材内容在教学中的具体课时分配,各章节教学目的和要求、重点和难点的确定以及教学内容的整理删减和融合问题,从而形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理论教学大纲》,并在大纲指导下结合本课程具体教学内容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制订《贯彻〈教育部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贯彻十九大精神教学建议〉实施方案》,以指导十九大精神进课堂的教学。因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因此实践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和教学实际情况,备课小组教师经讨论将实践课时确定为8课时,并结合近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中国梦的提出,将实践主题确定为“学习杨善洲精神”和“我的中国梦” 演讲比赛,并确定了相应的实践教学大纲。
通过修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理论教学大纲》,制订《贯彻〈教育部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贯彻十九大精神教学建议〉实施方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大纲》,基本形成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体系结构框架。这是此次集体备课改革的第一个大变革。
(二)备课内容的集体讨论与确定(www.xing528.com)
备课内容的集体讨论与确定的具体工作就是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进行转化,其核心内容就是专题式教学与基本知识的讲授相结合和集体教案的撰写。
根据前一阶段修订的各个方案以及本学期的“教学进度表”,通过备课小组讨论将教材的各章节内容细分为一些专题,对学生进行专题化教学。专题化教学相对传统的按章节教学来讲其特点在于:一是问题集中,重点突出,分析透彻,具有深刻性;二是围绕一个主题在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扩展,知识信息量大,对学生感染力强;三是改变了照本宣科地讲解,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研究,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只有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问题抓得准,研究比较深入、分析比较透彻,才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专题化教学,既有深刻的理论分析,又有具体生动的材料说明,学生听后满意,感到既不是空洞的说教,又不是就事论事、单纯的材料堆积,能够较好地解决学生思想中的深层次问题。因此,在备课内容的改革中重点将各章节基本知识,结合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化讲解,如讲“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时讲“钓鱼岛专题”,通过对钓鱼岛问题的分析再引入本部分内容。确定专题后将细化专题分配给对此问题有深入研究的教师,由各位教师发挥其不同的学术专长,做专题的大致备课工作,最后交由备课小组集中讨论,最终确定授课具体内容。
(三)备课内容的教学交流及改进提高
计划由各章节和专题负责教师通过听课的方式向其他教师展示其教学的思路,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具体课堂的组织方法,课后由听课教师向主讲教师提出教学意见,召开集体备课会讨论,取长补短,最终寻找出在讲课中提高理论深度的方式方法,筛选贴近学生实际、体现教学知识点的案例,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在每一次听课时由听课教师认真填写听课记录,在集体备课会时针对听课内容提出的教学意见也要记录在案。通过多次的教学交流和不断改进,最终整合出最适合学生实际、最能体现理论高度的教学内容,完成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