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学生的“我来听”变为“我要听,我要讲”,更大程度地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形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我们思考将课堂更多地交给学生,给他们创造展现自我的平台。这种教学方式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课”)课程进行尝试。思修课教师在把控好主题和主要精神的前提下,在课堂上给学生充分展现的机会,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成为幕后的主导。
在教学改革中,笔者总结具体实施的途径如下。
(一)学生分组,布置任务
教师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成员7~9人,每个小组负责思修课一个板块的知识讲解。小组内部选举出组长,组长的任务是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统筹安排规划整个讲演活动,安排组员承担任务,内容包括梳理知识点、选择教学案例、绘画思维导图、上台讲演、回答在座同学的提问等方面。分组工作在本门课的前两周确定下来,每个小组讲解哪一章的第几节也明确告知,组长可以带领组员提前着手准备。
(二)分工协作
小组的分工协作其实是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过程。组长需积极主动地与任课教师做好交流和沟通,在该小组正式上台讲演的前一周,组长需向任课老师提交思维导图以及讲演案例。但理论是抽象的,概念是枯燥的,如果仅仅只是纯理论和概念的学习,难免提不起学生的兴趣。然而由理论知识引出的案例和话题是鲜活的、有趣的,更接近于人们的生活,教师根据小组提交的材料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进行审核,将抽象的理论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复杂的人文环境中讲,就会变得鲜活生动,既利于理解,也利于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做修改和调整。
(三)上台讲解(www.xing528.com)
以小组成员所制作的思维导图为依据,2~3名同学上台进行讲解。讲解要求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语言流畅,逻辑清晰,对于重点难点或需要强调的知识点可以用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讲述。如何解读社会现象,如何实现理论与案例的有机结合,让思政课更有深度,更有温度,更有生趣。如在讲到“公共道德” 知识点的时候,学生结合当时的热点新闻——重庆公交坠江案件做了详细深入的探讨,并对案例中的司机、坐过站乘客及其他乘客道德进行了分析,有其独到的见解。而在讲树立榜样力量时,学生将学校里的优秀学生代表作为榜样,介绍了其成长过程以及优秀表现,这些鲜活的案例比在课本中所提到的案例,更让同学们觉得亲切,有真实感。
(四)学生互动环节(10~15分钟)
台上的同学将课程内容讲述完毕后,台下的同学可以对台上的同学进行提问。这是一个以游戏形式开展的互动活动。同时展示的小组若是a班的学生,他可以向课堂上b班、c班、d班的同学发出提问,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全班同学都做好预习工作,而不仅限于上台展示的小组成员。学生组队完成一项任务,并在课堂上展示成为学习的主人,准备作业的过程是一种历练,展示后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点评,触动更加深刻。
(五)教师总结(10~15分钟)
教师总结这一环节重在教师查缺补漏,对重难点知识内容加强说明。教师从总体上对展示小组进行点评,并对该小组的重难点把握以及讲演设计作出优、良、中、差等评价,同时对该章节的重难点再次进行补充讲解并予以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减少单向输入,加大学生讲演、讨论等互动内容的比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