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思政课的必要性:科学精神贯穿立德树人研究

高校思政课的必要性:科学精神贯穿立德树人研究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实质上看,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髓。在人类历史上,马克思首次提出了科学通过技术的中介,由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论断。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对科学精神作了全面而深刻的揭示,他们一贯反对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认为真理总是具体的,能够不断丰富和发展,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科学精神的典范。

高校思政课的必要性:科学精神贯穿立德树人研究

(一)科学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重要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从内容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教育;科学精神中的求是精神、无畏精神、怀疑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包含和渗透的内容。从实质上看,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髓。在人类历史上,马克思首次提出了科学通过技术的中介,由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的论断。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对科学精神作了全面而深刻的揭示,他们一贯反对教条主义形式主义,认为真理总是具体的,能够不断丰富和发展,而不是一成不变的。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科学精神的典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继承我党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始终不渝地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一切从实际出发,大胆地进行改革和创新。这种在继承前人经验基础上的探索与创新,与时俱进,就是不断推陈出新,推向前进的科学精神。

(二)科学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三维目标”的本质要求(www.xing528.com)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要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道德和法律、健康心理和国情国策的基础知识,领悟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学会通过网络、图书、报纸和杂志等收集资料,从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取新知识的基本能力;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了解社会科学知识的生成过程,逐步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新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处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使学生接受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的熏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关心国际国内时事形势,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振兴中华、服务人类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高校作为各种意识形态集聚的地方,是培养人才的主导意识形态的必争之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使命,这就要求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信仰,且这种立场和信仰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修养基础上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