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联合国发布大数据政务白皮书《大数据促发展:挑战与机遇》明确指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大数据上升到国家战略层次,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时代表现为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受众细分化、传播内容碎片化、传播载体复杂化等特征。这些给高校思政课带来了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信息传播主体权威地位,对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信息传播效果产生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的价值引领作用带来冲击。当然,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机遇。因此,在大数据时代来临时候要学会顺势而为,运用大数据来提升思政课“三率”。
第一,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思维,建立数据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指示为大数据驱动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思维方式的变革是大数据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最大变革。思政课教师,要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的大数据思维。
第二,善于运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
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要善于运用大数据分析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通过大数据建立大学生翔实的数据库,抓取大学生现实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信息。大数据可以通过校园一卡通等收集到大学生学习动态、活动轨迹、消费情况等信息数据。比如每天去图书馆多长时间,借了什么书,什么时候吃的饭,什么时候去了体育场等。通过社交软件、校园一卡通等数据源,抓取微博、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遗留的数据“痕迹”,聚集个人的活动轨迹、思想动态、消费情况、论坛贴吧等数据信息,建造一个完备、翔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库,为下一步大数据分析、精准画像做准备,挖掘网络数据信息与人的思想波动、情感变化、行为趋向、兴趣喜好、内心需要、价值追求之间的内隐关系,为进一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便利之处,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及时、高效地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第四,更新思政教学载体,丰富思政教育方法。
在大数据时代,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形式。例如,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推广,当前颇受欢迎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远程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手机微信、博客、网络视频和慕课等都已经开始成为当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重要形式,这大大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和工具。这些高科技含量工具及手段的出现,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当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而且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插上技术的翅膀,变得更有时代性和吸引力。(www.xing528.com)
大数据可以利用数字、图画、声音等方式呈现原本深奥、单调、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实现其快速传播、实时共享;大数据助力社会舆情的监督和管理,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民众的思想动态及内心呼声,有效抵制其他错误思潮的渗透,进而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维克托·迈克-舍恩伯格与肯尼思·库克耶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指出:“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大学生以往行为数据进行分析,对学生的数据踪迹进行跟踪处理,研判未来的行为及思想动向,从而实现全程、全方位、全环境育人。从实践中看,搭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三全育人”三位一体平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能有效增强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使科学理论真正入脑入心,从而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作者单位:昆明城市学院)
【注释】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M].人民日报,2016-12-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