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线上“实践学习档案”,是从技术上搭建起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平台,但是要实现对学生实践学习的有效管理,还需要引进一套完整可行的内容管理和成绩认定机制。根据“实践教学项目”的设置,引入项目管理机制,正好可以将这种网络“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有效衔接起来。
项目管理在现代的管理方式中是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项目进行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实现立项时确立的目标。对项目进行管理,是从管理层面实现分散管理和灵活组织,这是一种动态的资源优化方式。将其引入实践教学的管理中,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针对独立院校的办学条件和一般思政课教学部门的实际情况,在人力、物力、财力都有限的情况下,组织大规模的同一性实践活动并不现实,同时,从学生的参与程度和体验感、获得感上来说,也会使实践教学质量下降。这样不如“化整为零”,让学生分散,自主选择加入具有一定组织性的项目,或自己组成项目组,承接某一实践课题。这样就避免了,大家一拥而上集中在某个活动上,占据大量资源的情况。另一方面,在现有的师资力量下,分散加入项目或项目组的学生,能够充分得到项目管理教师的指导。而原有的分到各个不同部门来进行认定的实践内容,可以按照实践项目的统一管理体系,实现“化零为整”,让不管是思政课教师、还是专职辅导员,甚至是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的专业课教师或者是校外实践单位的管理人员,都统一纳入到项目管理的师资力量当中,完成统一的实践教学结果认定。(www.xing528.com)
具体操作方法,可以是由学校根据“实践教学项目”的方式进行种类划分,并且与成绩核算方式形成对应关系。比如,思政课外书籍的阅读、学习和讨论,以书数量为标准,完成一定数量书籍的自学,可以获得相应成绩结果。所有思政课任课教师,都可以指定一本或多本课外书籍的阅读,定期(一般以一学期为限)审核所负责的书籍学生参与阅读的情况,并给出评定结果,计入学生个人的“实践学习档案”。或者,由学生根据“实践教学项目”给定的要求,结成人数有限的项目组,由学生根据项目内容,完成各自相关工作,将工作成果汇总后上传至“实践学习档案”,由有相关资质的教师或辅导员来进行项目审核,批改作业、查看活动记录、给出成绩。部分承担相关社科科研课题的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课题的子课题作为“实践教学项目”,公布到“实践学习档案”的项目选择中,招收学生,参与科研辅助工作,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子课题或阶段工作,给予参与的学生“实践”成绩认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