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做了深刻的揭示,他说:“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只有把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代代相传、长治久安。”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具有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这就决定了其鲜明的育人功能,即政治功能、思想功能和德育功能。其政治功能就是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与造就其无产阶级的政治素质,深刻地理解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改革开放,从而更加自觉地继承革命优良传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定信念、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报效人民,从而树立起坚定的政治方向;其思想功能就是在以社会为教育环境的实践教学中,让大学生进行亲身体验,在直接感受中,把先进的思想意识、人生价值通过教育手段传递给大学生,提升他们的精神品位,丰富他们的心灵世界,构建他们的精神家园;其德育功能就是通过道德实践,不断帮助大学生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念、培养道德行为习惯,并使之逐步内化为个体良好的道德品质,转化为道德行为。
应该说,近些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普遍得到了重视,教学效果是明显的,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大多把注意力集中到实践教学形式的探索以及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改革等具体环节上,而对于一些基本理念层面的问题,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功能、学术支撑等问题却缺乏反思。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将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标模糊、功能错位。一部分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在基本信念和立场上有失偏颇,不注重对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专题讨论、情景模拟仅仅停留在事实的表面,参观、调查活动一定程度上存在“放羊式”的现象。一些教师为了赢得学生的好评,不惜牺牲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政治性,迎合学生的感官享受,甚至借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消极社会现象大发牢骚来吸引学生眼球;有的则表现出“市场化”倾向,大肆渲染社会上流行的各种时髦流派和思潮,回避、淡化甚至掩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功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迷失了自己的功能定位。诸如此类的做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表面上搞得热热闹闹、形式多样,实际上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一般性的学生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混为一谈,淡化实践教学的教育教学本质,使学生不仅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理性认识和分析社会现存的热点焦点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反而容易造成学生思想上的混乱,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使实践结果与实践教学宗旨背道而驰,消解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引领功能。(www.xing528.com)
当前,我们正处于科技和生活日新月异的时代,面对的又是年轻的“00后” 学生,必须适应时代变化和学生的要求,改变刻板单一的教学方式,以学生所喜欢的方式来组织和实施实践教学。只有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参加各种形式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来验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科学性和指导性,才可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发挥其应有的育人功能。比如,有计划地选取一部分教材内容由学生自学讨论、自学自讲,给优秀学生登台展示自己的机会,也使其他同学看到在认识和把握某个问题上的多种程度和角度;选择观看纪录片《百年中国》《复兴之路》《伟大历程》或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建党伟业》《建军大业》《建国大业》,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走访先进社区,参加英雄人物和时代模范先进事迹报告会等,指导学生观后讨论、交流,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提交手写稿观后感,帮助引导学生从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族独立、为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光辉历史中汲取无数革命先辈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从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身上感受道德风范,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想,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参与各种志愿者服务、敬老帮困助残活动,使大学生在“贡献国家,服务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尊老敬贤、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树立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增强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增强社会使命感、责任感。
毋庸置疑,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大学生要获得各种知识和信息已非难事,他们获取信息、材料的途径和渠道有时比教师还要多、还要快。然而,现实世界的变幻不定、大学生社会阅历的肤浅和理想信念的“尚不坚定”,常常使他们难以弄清真伪是非,甚至在价值判断、行为选择上出现偏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增强其价值引领功能,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委对实践教学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和支持,离不开教学单位“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更离不开实践教学活动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的密切配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