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带一路背景与立德树人理论与实践

一带一路背景与立德树人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一带一路”的发展构想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与时俱进的最新成果。从国内经济发展视角看,“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我国国际战略的需要,也是我国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一带一路”沿线涉及亚欧非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多为发展中国家,其所覆盖地区人口的总量达44亿,大约为世界人口数量的63%之多,地区经济总量达21万亿美元,约为世界经济总量的29%。

一带一路背景与立德树人理论与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根本需要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当前的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依实事求是的品质,植根于优秀的中华文化之中,构建适合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3]。当今中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4]在这个过程中,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必须把握并紧跟时代步伐,始终站在时代前列,才是对马克思主义最好的继承与发展。而“一带一路”的发展构想就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与时俱进的最新成果。

(二)国家安全需要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地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从实践创新出发推动理论创新,这些是“一带一路”倡议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和现实基础。[5]“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我国加强与南海周边国家和印度洋沿岸国家合作,获取更多政治互信,建立更密切关系。在美国拥有强大实力的海上,从东面、东南面找到突破口,进一步消除美国等国家对我实施海上封锁的压力;同时,在北面、西面通过与俄罗斯、中亚、中东等国家合作,实现与欧洲国家的连通,掌握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主动权,通过政治经济的影响力,拓展我陆路安全的战略空间。从国内经济发展视角看,“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我国国际战略的需要,也是我国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虽然我国通过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有效实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与东部的差距仍然较大,东部经济体量占国民经济总量比重过大,与中、西部经济和社会发展严重不平衡等突出问题已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将很大程度上协调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协调一体化协同发展:通过发展海上通道,打开对外经贸的新路径,拉动沿线省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构筑陆路“丝绸之路经济带”,进一步深化我国西部大开发和陆上对西开放战略,为打破我国经济发展东西部不平衡、地区不平衡提供重要支撑,同时弥补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等对我国传统进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从而提升运输质量,降低运输成本,解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运输之瓶颈,带动沿线国家商品物流的拓展。

(三)历史发展需要(www.xing528.com)

古老的丝绸之路是欧亚大陆经贸交互、文化交流、民族发展与融合、国家冲突与合作的亘古印记。我国自先秦起就与丝绸之路上的各个国家和民族有着密不可分的经贸与政治关系,丝绸之路的畅通造就了汉唐文明的鼎盛、华夏文明的璀璨;宋元朝及以后,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起,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对待丝绸之路的开放态度以及西域各国的稳定与繁荣都在时刻影响着中原王朝的兴衰成败,晚清以来,中国有志之士致力于重新构建中西方平等交流的新格局,从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自强”。时过境迁,1978年,邓小平同志正式提出改革开放战略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新时代;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党在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纲领,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全面展开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各阶段性特征,我们先后提出的对外开放战略包括了“全方位开放”“引进来”“走出去”等。邓小平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6]邓小平强调要实行全方位的开放,“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对各种类型的国家开放”。1992年,十四大进一步提出要“积极扩大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7],虽然人类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对地缘的依赖性降低,但是地缘因素仍然是分析对外战略的有力手段。当前中国经济迅速复兴,整体实力的跃升使得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得不将战略目光凝聚于中国,担心欧亚大陆乃至世界格局变动会给世界带来不稳定因素,而事实上,自古以农耕文明为主导的中国有史以来都是以一种睦邻友好的姿态存在于世界当中,中国农耕文化思想使其文化的基因里充满着睦邻友好的思想,无论民间“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观念还是国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以及中国自古丝绸之路兴起后历朝历代都不乏对沿线国家或民族用和亲政策解决争端,缓和矛盾,昭君出塞、文成公主等史例早已传为民间佳话[8]。此外,纵观中国凿空丝绸之路,历朝对丝路沿线各国的和平贸易往来的重视、郑和七下西洋将中国的重礼轻商交往原则远播海外、弥久百年,均是睦邻之例。

(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

首先,“一带一路”沿线多数为发展中国家,表现为基础设施落后,而且大部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不高,都有着进一步发展和建设的热切愿望。“一带一路”沿线涉及亚欧非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多为发展中国家,其所覆盖地区人口的总量达44亿,大约为世界人口数量的63%之多,地区经济总量达21万亿美元,约为世界经济总量的29%。因而急切需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积极解决各种经济问题,缓解经济危机,最终推动本国经济贸易发展。而且中亚国家具有丰富的矿产能源、土地和人力资源,且与中国接壤,具有很大的发展优势。其次,在中亚地区及非洲北部周边环境不稳定,时常发生冲突和战争。再次,中亚、西亚地区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而有的国家能源不足,所以无论安全、能源、持续发展等原因,沿线国家需要与中国这样的大国积极合作,突破各国发展瓶颈,解决能源问题,回归和平与发展的主空间,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