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近代救亡探索:立德树人理论与实践研究

近代救亡探索:立德树人理论与实践研究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中的仁人志士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先后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方案,以期实现救亡图存这一宏愿。1894年日本策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从而宣告历时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完全破产。洋务运动的失败表明地主阶级不能凝心聚力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

近代救亡探索:立德树人理论与实践研究

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都开始了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中的仁人志士从各自的阶级立场出发,先后提出了不同的主张和方案,以期实现救亡图存这一宏愿。

人数最多和受压迫最深的农民阶级,在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双重压迫下最早起来反抗。仁人志士洪秀全在1851年领导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坚持斗争了14年,势力发展到18个省份,占据了清政府的半壁江山,建立了与清政府相对峙的农民政权,强烈地震撼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同时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将中国旧式的农民战争推上了最高峰。但是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他们没能提出科学的理论和社会改革方案,没能凝聚中华民族强大的力量,最终使农民政权转化成为封建专制政权。太平天国的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在列强的侵略和太平天国的双重打击下,面对内忧外患清政府被迫进行的自救运动,虽然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近代的军用工业和民用企业创办了,近代中国的新式海陆军建立了,新式学堂开创了,留学生的派遣也培养了新的专业人才,但是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是为了“剿发捻”,是与人民为敌,不可能得到人民的支持。1894年日本策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从而宣告历时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完全破产。洋务运动的失败表明地主阶级不能凝心聚力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历史重任。(www.xing528.com)

甲午战争中国败给了“蕞尔小国”日本,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欲望。为此,1898年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新兴阶级即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了政治体制学西方,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希望依靠光绪帝进行变法,力图对专制制度进行一些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使中国走上君主立宪制道路;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进行了辛亥革命,他们痛感“非颠覆满洲,无由改造中国”,希望使中国走上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他们的目的仍然是要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复兴,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如孙中山先生1894年在创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时就指出:“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是孙中山先生在近代中国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时代最强音。但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他们的改革和革命都没有群众基础,没能凝心聚力。

半个多世纪以来,围绕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复兴,中国人民历尽千辛万苦在黑暗中探索国家出路,经历了从农民起义到洋务运动,从甲午战败到维新变法,再到辛亥革命这一漫长曲折的过程,每一步都是中国人民对近代中国出路的实践与探索,历次努力都失败了,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中国的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他们没能凝心聚力,筑起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完成民族复兴的伟业。中国的出路,只有在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在先进思想理论的指导下,首先通过发动人民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然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成为中国近代革命的新的指导思想;中国工人阶级成长壮大,成为新的领导阶级;中国共产党成立,成为中国革命新的领导核心。从此,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就进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历史新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