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优势仍然乏力

高校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优势仍然乏力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上,如何将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优势并产生巨大经济社会效益,是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能否最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目标需要迫切解决的根本问题。

高校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优势仍然乏力

科技经济“两张皮”现象依然存在。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在中部地区、在湖北省和武汉市均表现较为突出。从2008年和2009年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综合评价结果来看,湖北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分别排在全国第11位和第8位,科技活动产出指数均排在第10位,高科技产业化指数均排在第8位,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却只能分别排在第15位和第14位。这意味着湖北省及武汉市的科教资源优势,并没有真正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倍增器和放大器;也表明科技供给与科技需求对接不畅,科技创新活动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这一问题在科教资源和人才丰富的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表现尤为明显。如2009年武汉地区科技成果获奖占全国的7.4%,但是对武汉市GDP的贡献却十分有限。究其原因,科教资源、信息资源、政府政策及公共服务资源仍旧存在封闭和条块分割问题,统筹协调、整合开放、集中支持自主创新的力度还需要加强。事实上,如何将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科技创新优势并产生巨大经济社会效益,是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能否最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目标需要迫切解决的根本问题。

科技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由于历史形成的原因,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科技创新资源相对集中于高校,以武汉地区2003—2007年承担各类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情况为例,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特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和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构成了武汉地区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主体,这三类项目数占全部科技项目数的74.83%,获得经费占全部科技经费的74.29%;相比而言,武汉地区承担以支撑产业发展和新产品开发为特点的科技攻关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五类项目数只占25.27%,获得经费只占全部科技经费的25.05%。这就充分说明,武汉地区丰富的高校科研资源多为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研究的国家科技计划服务,而承担直接支撑产业发展和产品开发的国家科技计划较少,但后者往往涉及民生问题并直接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这也表明武汉地区,尤其是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代表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及能力的标志科技强,民生科技相对较弱。毫无疑问,如果标志科技不能迅速向民生科技转化,就很难为地方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有待加强。在科技全球化时代,科技资源的流动明显加速,其流向无疑是科技资源经合理配置能发挥更大效用的地方。只重科技资源占有而不重科技资源效用的充分发挥,只重科技活动一般性产出而不重本地市场和企业的科技需求,只重科技成果水平评价不重科技成果的本地转化和应用,势必造成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乏力。

尽管湖北省众多重点高校承担了大量科技攻关任务,并势必产生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但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直接对湖北省、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省市地方只是间接得到一部分受益。加之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与区域的市场环境、产业配套能力、社会氛围和企业承载能力有关,因而又往往被我国发达地区夺得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先机。这就导致湖北省、武汉市,尤其是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很多科技成果出现“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据统计分析,2001—2007年,湖北省每年有超过40%的技术向省外转移,主要流向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发达地区,流向临近的湖南、河南等省份。知识和技术大量外溢,其主要流向又是京、沪、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及中部临近省份,说明湖北省及武汉市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和辐射能力,其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潜力很大。湖北省及武汉市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不尽如人意,一方面,表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配套能力、企业承载能力、社会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及应用能力都存在一些问题;另一方面,也表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需求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满足。上述情况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快速提升,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够。(www.xing528.com)

无论是从世界范围还是国内范围来看,源于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产业前沿技术、核心关键技术以及重大创新技术不多。示范区对原始创新的内涵探索和认识不够,大量创新仍然是跟踪创新、改进创新或集成创新,缺乏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成果,特别缺乏能够掌握产业发展主导权的重要原始创新成果。许多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及产品,仍受制于国外知识产权的影响和制约,缺乏极具国际国内竞争力的自主创新产品。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积极整合全国乃至全球的科技资源,实现跨地区、跨国界的合作方面,做得还很不够。一方面,企业与外省市高校及中央各部委所属单位的产学研合作还不多;另一方面,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与国外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合作不够,区内国外独资企业的技术转移与扩散不足,未能在更开放的环境中推进形成与国际接轨的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难以融入国际性科技创新网络。在经济发展全球化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也逐步走向国际化,许多跨国公司利用自身优势,整合全球资源,掌握着最新的科学技术,垄断了绝大部分原创性成果。与北京、东部沿海省市高新区的产学研国际合作的广度、深度及成效相比,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