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高校的研发热情非常高,校方积极争取各类资金渠道开展各类科研活动,除了政府的研究基金和项目之外,也积极与企业和国外高校合作,高校在研究功能上的拓展和不断进取本身值得肯定,但是就目前高校在科技活动的成果性质看,应用研究的比重较高,基础研究的比重偏低,有“轻基础、重应用”的特点。“高校近年来应用研究所占R&D经费中的比例略有上升,但尚未到1/4。我国高校截至2004年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开发投入经费分别占R&D总经费的24%、54%和22%(见图4-7)。而绝大多数OECD国家的高校投入的R&D经费里,投入基础研究的比例大多在50%以上。”[49]这个局面与一些小型科研机构推进企业化转制,全面实现研究活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并存,导致的结果是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研究活动都趋于应用研究。高校在创新体系中创新活动的特点与科研院所之间的相似度非常高,两者在创新体系中的分工不明确。
在国内进行相比,高校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明显落后于科研院所。“我国2005年研究与开发投入为2450亿元,高校仅获242.3亿元,不及科研院所所获513.1亿元的一半;R&D经费支出中的政府资金,高校为133.1亿元,科研院所为425.7亿元,二者差距更大。2000年以前,高校筹集到的科技经费中的政府资金比例在50%以下;2000年以后,这一比例上升到55%左右。而2005年,科研院所筹集到科技经费950.4亿元,其中,政府资金763.4亿元、企业资金56.2亿元、银行贷款12.7亿元;中国科学院筹集到科技经费127.4亿元,其中,政府资金102.1亿元、企业资金6.3亿元、银行贷款7.8亿元。科研院所(包括中国科学院)筹集的科技经费中政府资金比例在80%,远高于高校的55%;而企业资金比例不到10%,远低于高校的35%。”[50]以上数据说明科研院所经费基本源于政府,科研院所尚未得到企业的足够支持,与企业的科技合作还需进一步推进。
图4-7 截至2004年底我国高校各项研究占R&D总经费情况
我国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在国家R&D活动中的结构明显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结构不相匹配,主要表现为我国高校获得的R&D经费比例远低于科研院所所获得的比例,而主要发达国家均是高校的比例要高于科研院所。
我国高校虽然获得的科技经费要低于科研院所,但是从各方面的统计数据来看,高校的科技成果产出却明显要高于科研院所。“2004年,在我国国内论文产出中,高校占64.36%,科研院所占11.21%;在我国国际论文(SCI、EI、ISTP检索论文)产出中,高校占80.73%,科研院所占18.12%(见图4-8)。2001—2005年,在获取重大科技成果数量中,高校为32668项,科研院所为31590项;在获得国内职务发明专利数量中,高校为38948件,科研院所为22068件;国内职务发明专利授权数量,高校为10943件,科研院所为8213件(见图4-9)。”[51]
图4-8 2004年我国高校及科研院所在论文产出中的比例
某高校科技处W老师对高校与科研院所合作创新存在的问题,谈了一些他的分析:[52](www.xing528.com)
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分散,单兵作战的现象仍普遍存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基本上还没有系统的合理分工与合作,特别是在目前形势下,单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能力更显薄弱。科研工作缺少长期性的、持续发展的重大科技目标,科技经费投入不足,前沿领域实质性国际合作进展缓慢,重大成果产生或突破难、转化难;科研整合程度不高,整合科研队伍缺乏有效的凝聚战略,各自小而全的封闭建设导致科研资源共享难,难以实现科技资源和成果共享;现有科技创新平台的综合性、交叉性、集成性以及国际化程度普遍较低,交叉学科、新兴学科得不到强有力的投入和支持,科研、学科发展缺乏核心竞争力。
图4-9 2001—2005年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成果比较
由于历史原因,数量庞大的政府所属的科研院所,不可能为了借鉴国外经验而废除,而是需要根据当前科研机构的特点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要求引导该主体的创新定位。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科研院所的科研经费比例也是非常高的,仅低于俄罗斯,高于世界其他大部分国家。高校的科研经费比例则仅超过俄罗斯,接近韩国,而远远低于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某科研院所谢霞(化名)老师分析了科研院所的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她说:[53]
科技体制改革以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原有科技体制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科技面向经济的程度明显提高。但是,总体上看改革还是浅层次的,大部分还是在微观组织,即科研院所内部体制及运行机制上做文章,对科技资源总量进行优化配置的体制尚未形成。大多数改制后的技术开发类科研院所竞争力仍然低下,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产权制度改革滞后,一股独大,头上仍有婆婆,产权不明晰;二是经营管理人才缺乏,战略设计能力、市场经营能力、生产管理能力等薄弱,导致科研院所原有技术资源贬值,在市场上已经不具有竞争力。
在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改革期,我国在科研创新和促进高科技产业化的进程中,传统计划体制束缚、创新体系建设滞后以及政府服务职能缺位是阻碍高校与科研院所合作知识创新的内在原因。市场经济改革之后,我国一直努力通过加强科研创新体制改革,赋予高校、科研院所更多的自主权,意图通过强化高校与科研院所合作的知识创新体系,加大科研对社会经济的覆盖面,但同时,科研主体在创新体系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双重体制、机制并存的情况。直接表现是:多元化利益主体形成了多元化投资结构。这一特殊结构形态的特殊性表现为:一是原有计划体制中高校与科研院所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的弊端没有根本消除,宏观调控难以到位;二是体制内外的多元化利益主体相互封锁或各行其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