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区域政产学一体化创新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型区域通过代表知识生产组织的高校和代表知识使用组织的企业之间的集体学习和协同创新,有效推动区域发展健康、稳定和持续迈向新台阶。
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高校科技工作应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面向经济建设,面向教学人才培养,大力开展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和咨询服务,兴办科技产业,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除此外,高校要加强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研究,有计划地建成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促进相关学科的科研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将教学和科研拓展为培养高层次人才、营造科技文化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三大任务,强调高校科研要向产业延伸,促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根据上述方针政策,1993年,“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有效并直接推动了高校科研向产业延伸,促进了科技成果的推广与转化。1994年,国家教委、国家体改委、国家科委联合发布《关于高等学校发展科技产业的若干意见》,对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指导方针、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等提出了原则规定和意见。
近年来,高校在国家和区域科技与产业协同创新机制下,不仅开创新兴产业,而且还以高新技术带动了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技术进步。如中南大学针对我国钨工业冶炼技术落后、资源浪费严重、能耗高的问题展开工艺攻关,其先进工艺技术在国内多家钨冶金厂投入使用后,取代了原有的传统工艺,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www.xing528.com)
某高校科技处方进(化名)老师在接受访谈时,就他的认识对目前高校与企业合作制度的建设情况做了介绍:[18]
目前,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就我平时工作中所接触到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合作形式:其一,高校与企业共同培养研究生,构建学校和企业的高水平合作基地;其二,高校动员科研人员参加技术成果交易博览会、推介洽谈会等,向企业推广科研应用转化成果;其三,依据企业对人才的聘用和充电需求,开办各种函授培训班、成人在职学位课程,为企业员工进行各种定期、非定期培训,培育技术应用型人才;其四,高校与企业进行高水平合作研究,共同就相关技术、工艺及新设备互动学习,协同创新。
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知识成果向实际市场效益的转化,也带动了企业技术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高校与企业合作已渐渐在国家良好宏观创新环境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实际,为学习型区域的发展,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创造了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