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李世民:无视亲疏,封建君臣手段取得成果

李世民:无视亲疏,封建君臣手段取得成果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大宗李世民就是这样一位善用人才以治国家之“病”的明君,他深谙用人不避亲疏之手段的奥妙。太宗不得已,解除了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的职务,而授予开府仪同三司。这些难道不是唐太宗的用人、管人的高明手段吗?

李世民:无视亲疏,封建君臣手段取得成果

故事回放

有人说:“用药治病与用人治国如出一理。”这话表面看来毫不相干,但只要透过表面,稍加比较、就不难发现,二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事虽迥异,情同一理。如同良医治病人之病需要使用有特殊效能的药材一样,明君治国家之“病”,则需要使用有特殊才能的人才。唐大宗李世民就是这样一位善用人才以治国家之“病”的明君,他深谙用人不避亲疏之手段的奥妙。以下两则小故事可以明证。

故事一:武德九年(公元626年),隐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欲谋害太宗,长孙无忌请太宗先发制人,诛灭建成、元吉。六月四日,长孙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诛灭二人。太宗入东宫为太子,授予长孙无忌太子左庶子的官职,到太宗即皇帝位之后,长孙无忌升任左武侯大将军。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长孙无忌任吏部尚书,以功居第一,进封齐国公。太宗因长孙无忌是佐命元勋,又为外戚,礼遇尤重,常让他出入寝宫。同一年,太宗又授予他尚书右仆射。

当时,有人上密表,称长孙无忌权宠过盛。大宗把表章给长孙无忌看,说道:“我与您君臣之间,所有的事都无猜疑。若各怀所闻而不言,则君臣之意无法沟通。”于是召集百官,对他们说道:“我现在有儿子,但都还年幼,长孙无忌对我,的确有大功,现委任他,犹如自己的儿子。疏远的人离间亲近的人,新人离间旧人,叫做不顺,这是我所不取的。”长孙无忌深以满盈为戒,恳请辞去朝廷机密要职,长孙皇后也替他向太宗陈情。太宗不得已,解除了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的职务,而授予开府仪同三司。

贞观七年(公元633年),李世民再拜长孙无忌为司空,长孙无忌坚决推辞,太宗不许。长孙无忌又通过高士廉启奏太宗道:“臣有幸居于外戚的地位,恐怕给皇上招来对亲属有私心的不好的名声,冒昧地以死请求!”(www.xing528.com)

太宗说:“我委任官员,必定选择才德兼备的人。若才德达不到标准,纵然是与我关系极近的亲属,我也不会随便授予官职,例如对襄邑王李神符就是这样;若才能有所适宜,即使是与我有仇怨的人,我也不会抛弃他们,对魏征等人就是这样。我若仅仅因为长孙无忌是皇后之兄,就应该多赠给他一些子女金帛,何必委任他重要的官职?这是用他的才与德啊!长孙无忌聪明颖悟,很有军事谋略,这是各位所知道的,所以我委任他以朝廷要职。”长孙无忌又上奏章恳切推让。太宗以诏书回答道:“过去,黄帝得力牧而成为五帝之先,夏禹得咎繇而成三王的始祖,齐桓公得到管仲而成为五霸之首。我从作藩王时起,就以您为心腹之人,终得扫清宇内,君临天下。按照功绩、才能、威望来衡量,尤其称职,故授此官,不宜过分谦让。”

故事二:太宗任人惟贤,用人不避仇怨,他重用魏征也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

魏征原投李密,后归窦建德,建德兵败被擒,魏征与裴矩西入关,隐太子李建成引魏征为洗马。魏征见大宗的功业越来越大,常劝李建成及早除掉太宗。到玄武门之变,李建成被杀。太宗派人召魏征来,对他说。“你离间我们兄弟,为什么?”魏征说:“皇太子若听我的话,必无今日杀身之祸。”太宗一向器重魏征的才干,任命他为詹事主簿。太宗登皇位,拜魏征为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太宗即位后,励精图治,多次引魏征入寝宫,询问国政得失。魏征有经国之才,性格耿直,不屈不挠,对他的话,太宗大都欣然采纳。魏征也喜逢知己之主,尽心竭力,知无不言。 很难怪李世民后来把魏征形容成是他的一面镜子,委实一点也不夸张。

手段点拨:

长孙无忌虽贵为皇后之兄,但太宗看中了他治国、用兵的非凡才能,故而不惧任亲之嫌,力排非议,委以重任。李神符即使贵为皇叔,只因他才能平庸,太宗对他仅仅封王而已。魏征辅佐隐太子李建成时,曾怂恿李建成杀害太宗。若依常规,魏征死有余辜,决无活命之理。但太宗看中了他安邦定国的才能和不屈不挠的性格,不计前仇,委以重任。这些难道不是唐太宗的用人、管人的高明手段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