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霍氏把持朝政,预谋造反。杨恽乃汉宣帝时丞相杨敞之子,时任左曹,为人机警,得知消息后,火速飞报宣帝。宣帝得以先发制人,灭霍氏。杨恽因功被宣帝提拔为中郎将,封赏侯爵。
杨恽探听隐私成癖,还喜欢张扬,这深深伤害了他人的自尊,引得长安城内沸沸扬扬。杨恽的行为早就激起众怒,只是众人碍于宣帝对他特别关照,不敢轻易发难。一般人不敢轻易发难,并不代表谁都怕杨恽,戴长乐就是这个例外。
在民间漂泊期间,宣帝刘询遇上戴长乐,两人相交,关系越来越好。刘询当上皇帝后,不忘贫寒时的故旧,招戴长乐入宫,封为太仆。宣帝十分信任戴长乐,总让他办一些不方便交给别人处理的事。但戴长乐生性轻浮,喜欢炫耀,逢人就说皇帝让他办理什么事,事的关窍在哪里,等等。
杨恽于是开始张扬戴长乐的“功绩”,比戴长乐自己还更卖力。戴长乐听说杨恽胡乱宣传他的丰功伟绩,害怕宣帝责怪,对己不利。于是为了制止谣言流播,戴长乐决定整治杨恽。他派人满长安搜集信息,要将杨恽扳倒。经过一番明察暗访,戴长乐将杨恽的罪证上报宣帝。戴长乐告杨恽卖弄才学,诽谤朝廷,大唱亡国论,妖言惑众;又说杨恽随便拿皇帝开玩笑,逗乐子,是为大不敬。
面对东拼西凑的罪证,杨恽矢口否认。一方举证对方有罪,另一方矢口否认;一个是旧日知交,另一个是新遇功臣。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缺了左手不行,少了右手不方便。宣帝左右为难,正当不知所措时,他想到一位断案高手,廷尉于定国。(www.xing528.com)
于定国交给宣帝一份断案奏章,说戴长乐状告杨恽,经廷尉调查,杨恽罪证确凿,连证人都找到了;然而,杨恽不服,还扬言恐吓,说要杀害证人。如果奏章就此结束,处罚杨恽,保留故旧戴长乐,将是一份做得很精美的判决书。然而,于定国十分高明,他接着写道,杨恽恃宠而骄,妖言惑众,扰乱长安,有负皇恩,请求宣帝批准逮捕。
杨恽的大嘴巴长安人人知晓,宣帝也知道。于定国如此上奏,摆明说杨恽说了不该说的话,甚至胆敢涮皇帝,杨恽树敌太多,早晚会惹火烧身,不如趁早处理,防止事态扩大。于定国这一招,叫作防微杜渐,以免杨恽犯下不可饶恕的大错,令宣帝难堪。
看完于定国的奏章,宣帝觉得杨恽和戴长乐都有造谣的嫌疑,为了公平,宣帝将杨恽和戴长乐都贬为了庶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