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瞿山招同唐耻莪、丁圣音、梅耦长陪菊水张公敬亭山宴集分赋
名山擅灵异,负郭见岖嵚。谢李传在昔,游宴感自今。张公饶逸兴,枉驾畅深寻。秋气肃丹壑,朝景曜阳林。原野始萧瑟,天宇旷且深。缓带蹑良驷,挟弹落惊禽。浩歌临川诗,周览岂滞淫。遂得披崇岩,慷慨事登临。日游境屡变,磴危力不任。绀殿映松山,飞阁冠层岑。天风来虚徐,凭高聆众音。远江带双流,孤城生夕阴。称意命管弦,清吹开烦襟。纵横翰墨间,四座起谣吟。时菊纷在把,良醖重献斟。相期敦微尚,投分若兼金。何必息庐霍,遐嘱引遥心。
按,该诗辑自《敬亭唱和集》,这次雅集在康熙十年(1671)九月,梅清、施闰章、高咏、唐耻莪、丁宣、梅庚陪同营山张羽皇宴集敬亭山分赋,诸人唱和诗收在《敬亭唱和集》中。张羽皇,号菊水,四川营山人,顺治十四年(1657)举人,十七年(1660)任福建松溪县令,康熙七年(1668)任宁国府经历,曾署泾县知县。梅清有诗曰:“张公旷世才,落笔生天藻。新诗和太白,四座尽倾倒。”张羽皇《辛亥季秋梅瞿山招同唐耻莪高阮怀丁圣音梅耦长宴集敬亭山分赋》:“登临夙所好,况复好友招。山游期明月,蜡屐起中宵。……而我同游者,意气悉雄豪。才子金闺彦,将军汉嫖姚。……大雅行当继,斯事在吾曹。努力崇元音,空谷闻萧韶。放浪山水间,胡为车马劳。”丁宣,字圣音,宣城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丁圣音唱和诗曰:“古人何旷旷,登临随所至。……署客自多才,朋侪兴复恣。……自愧羁尘绁,幽怀未易遂。俯看数峰青,挥杯同一醉。”
玉山秋集
飞盖先传到竹关,平明遣骑约跻攀。陂陀细路通金刹,掩蔼深松隐玉山。千嶂晴开秋水上,乱帆齐趁夕阳还。尚书农部曾游地,发兴吾曹亦未闲。
按,辑自《皖雅三编》卷十;另见梅清《天延阁删后诗》卷四。《天延阁删后诗》原题为“同张菊水张荀仲施次仲梅瞿山梅桐崖丁圣音梅耦长诸子集玉山分赋”。嘉庆《宁国府志》载:玉山,旧名土山,在宣城县东十里,高二丈三尺,袤五里,山无石砾故名。明尚书徐元太改今名,山中有慧照寺,宋代梅询曾在此读书。梅尧臣《玉山寺沃洲亭》“当年吾叔读书处,夜夜湿萤来复去”。张淑(1607—1680?),字荀仲,号陆舟,山阴人,清初戏剧家,寓居宣城十余年,与施誉、梅清、毛奇龄、施闰章、姜埰、沈寿民等人交游,尤其与施誉(次仲)友善,“约为兄弟”,事见施闰章《学余堂文集》卷九《张荀仲七十序》。施誉(1602—1679),字次仲,号砥园,施闰章叔父,诸生,事见施闰章《先叔父文学公砥园府君行状》。[3]梅清(1623—1696),字渊公,号瞿山,为人英伟豁达,自力于学,以淹雅称,顺治十一年举人,以诗名江左,画山水入妙品,松入神品,王公大臣争与之交,王士祯、徐元文尤倾倒焉,自订《天延阁》前后集。梅清多次邀集江南文士宴集敬亭山赋诗酬唱,为一时盛事。梅 ,字尔炽,号桐崖,康熙十四年(1675)进士,累官左都御史。梅庚(1640——1716),字耦长,号学坪,晚号听山,梅朗中子,少孤,苦志力学,以诗文名于时,康熙二十年(1681)举人,著《听山诗钞》《漫与集》。
同顾赤方登鳌峰望叠嶂楼
陵阳回合拥三峰,望里群山积翠重。杜牧游宣诗最富,谢公作郡兴偏浓。树临仙观栖黄鹤,城俯江潭见白龙。极目遥空残雨外,霞云千片散芙蓉。
按,辑自《观诗二集》卷十一;另见《二楼小志》卷上《北楼》。宣城北楼、敬亭、鳌峰并称陵阳“三峰”。顾景星(1621—1687),字赤方,号黄公,湖广蕲州人,明末贡生,遭兵乱,流寓宣城、昆山等地,后返乡,结庐而居,衣粗食淡,以著述为娱,穷心经史,设帐授徒,结交名士。康熙十八年荐博学鸿词,称病不就,著《白茅堂集》《南渡集》。
题林征君茂之诗帐·并序(其二)
序:林征君茂之老而贫,夏无蚊帐,愚山为制白纻帐遗之,手题绝句其上,且嘱余与伯调、子长辈和焉,遂各书一幅于后,笔墨烂然,殆似东坡所谓诗帐者耶?遂名为诗帐,以供诗老,真一佳事耳。
诗题小帐寄诗翁,急送茅斋六月中。一枕遽遽惊晓梦,清吟长与故人同。
按,辑自陈允衡《国雅初集》(不分卷)。该诗共有两首,《遗山诗校注》在附录部分辑录只收录一首《题林征君茂之诗帐(愚山赠)》,也不见诗序[4]。林古度(1580—1666),字茂之,别号乳山道士,福建福清人,清初著名诗人,明亡后以遗民自居,常年寓居金陵,靠友人接济,现存《林茂之诗选》上下两卷、《林茂之文草》一卷、《林茂之赋草》一卷。徐珂《清稗类钞·隐逸类》载:林古度穷老金陵,夏日无蚊帐,施闰章自豫章寄一纻帐,并题绝句,“北窗高卧岂知贫,料理偏愁白发人。纻帐亲题林处士,草堂常伴百年身”。一时间诗坛争相唱和,传为佳话。
就亭歌
琅玕大竹根如石,色映临江满城碧。使君采取近百竿,截作孤亭才十尺。孤亭倚阜势绝高,卷帘四面风萧飚。晴云片片閤山影,飞帆历历清江涛。我今来游坐其下,正值新成意潇洒。木石不劳民力出,疏凿天然字风雅。弗施粉垩杂朱丹,何用茅茨代陶瓦。知君丘壑胸中存,千亩奚当羡渭滨。满案琴书看画好,半壁沧州绝有神。(半公画《就亭图》于壁)亭边小轩亦清旷,寒玉千枝翻碧浪。阴森白昼闻笙竽,轩下亭前正相向。听歌花底促行觞,接座诗成发高唱。夜静江空月在亭,玉杯瑶瑟潇湘上。使君使君真风流,招携名士恣淹留。右军今作山阴会,杜甫还陪历下游。尽日登临看不足,何妨醉卧筼筜谷。新篇题罢更长吟,江天吹彻柯亭竹。
按,辑自陈允衡《国雅初集》(不分卷)。康熙元年(1662)施闰章任江西湖西道,驻节临江。施闰章《就亭记》载:“临江地故跷啬,官署坏陋,无陂台亭观之美。予至则构数楹为阁山草堂,言近乎阁皂也。而登望无所,意常怏怏。一日积雪初霁,得轩侧高阜,引领南望,山青雪白,粲然可喜。遂治其芜秽,作竹亭其上,列植花木,又视其屋脚之障吾目者去之,命曰‘就亭’,谓就其地而不劳也”。名士来游,多有诗记其事。高咏以幕僚身份跟随施闰章至江西,并负责《临江府志》的修撰工作。顾景星来游,作《就亭席上歌赠施尚白》。
送次仲先生归
到来无数日,又欲买归船。久客渐忘苦,别君翻黯然。章江横白露,庐岳障青天。此去堪乘兴,新诗寄几篇。
按,辑自陈允衡《国雅初集》(不分卷)。作于江西,施闰章叔父施誉(1602—1679),字次仲,号砥园。施闰章9岁时,其父施察病逝,施誉担负起教导侄儿读书的任务,“于文章指授曲折,悉中法度”,有《北游草》、《芳远亭稿》传世。施闰章守湖西道,施誉来访,高咏时在湖西幕府,临别时高咏作此诗。
奉别愚山先生兼呈无(可)大师石庄伯调赤方诸公
客心若浮云,绵绵无断绝。不惜千里行,重与良朋别。情知别有时,何为心如结。故人酌我金屈卮,满座词人皆赋诗。最忆高楼把酒夜,难忘江寺晚归时。(愚山数招诸子过慧力寺,赋诗泛舟而回)高楼江寺两销魂,胜游良会若云屯。顾子清吟思兰芷,徐生健笔翻鹏锟。龙眠大师踞高座,石庄刺史来章门。眼底佳人共朝暮,游子翩翩独归去。杨柳愁听玉笛吹,雁鸿晓拂金河渡。空怜锦字红颜老,已知白发青云误。閤皂峰头下夕辉,萧滩霜色点征衣。深衷苦调难为说,一叶风帆去似飞。
按,辑自陈允衡《国雅初集》(不分卷)。康熙三年(1664),因高咏父亲患病,高咏告别施闰章、方以智、徐缄、顾景星诸人,从江西归宣城。顾景星《送高阮怀归宣城》诗中有“莲幕高生旦夕留,彩笔试作销魂句”。方以智(1611—1671),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安徽桐城人,“明末四公子”之一,交游广泛,博学多才,清初著名科学家、哲学家、诗人,著有《物理小识》《浮山文集》《通雅》《药地炮庄》等。顺治十八年(1661)秋施闰章奉命出守江西湖西道,湖西道地辖临江(州)、袁州和吉州,驻节临江,开始他在湖西长达6年的仕宦生涯。而方以智于顺治十五年(1658)“禅游江西”,他以佛教曹洞宗圣地青原山作为讲学活动的中心,该地属湖西道管辖,施、方二人又机缘巧合的相遇了。徐缄(? —1670),字伯调,浙江山阴人,明诸生,力攻经史,著有《经史传注》《岁星堂集》,乾隆《绍兴县志》卷五十四《文苑》载,施愚山“尤心折于缄,自为郎官,历监司,所至必迎缄,缄亦必往,两人交相得”。徐伯调《壬寅四月余与阮怀复聚愚山少参君署读书论道备极欢娱俊骨空群追攀莫及已而幼龙梅子复至就亭唱和遂极一时之盛忽一日二子命驾言归余惘然不知涕之无从也援笔伸纸情见乎词》:“下水帆墙驰竹箭,行人一去何时见。莫言羁旅易销魂,百岁于今几欢宴。高生抱才良不群,千金之璧自珍宠。……梅生磊落酣杯酒,丈人峰下同携手……”《酬高阮怀赠别》:“华顶瀑流三百丈,化为清泪只由君”。两人情谊可见一斑。施愚山也有《送阮怀幼龙同归里》:“……昨接家书今日归,不恨别长恨别促。吾侪放眼争千古,耻论穷达分虎鼠。看君在困能倔强,俯视青云不足取。跋扈飞扬年少场,卖文为活中心伤。半年官舍诗盈寸,与古作者争毫芒。梅子淹留无一月,病中请思如冰雪。剪烛连床兴未穷,一时二妙皆离别……”
客寓水西寺
旧是南朝寺,楼台俯十州。山多遥对阁,沙阔远浮舟。闻说仙人醉,还传帝子游。风流应未歇,登望一生愁。
按,辑自嘉庆《泾县志》卷三十一。嘉庆《宁国府志》载:宝胜寺,又名水西寺。旧传唐宣宗诗“长安若问江南事,报道风光在水西”[5]。明代中后期设水西书院,成为南中阳明心学重要讲学之所。
乌岭
溪声抱岭长,晓露湿轻装。日出烟岚变,山春草木香。洞阴逢虎迹,树杪见羊肠。漫惜舟中阻,登临意不忘。
按,辑自民国《宁国县志》卷十二《艺文志》;邓汉仪《诗观三集》卷一题为“过乌岭”。
晚过宁阳
远林红未落,昨夜雨初过。高石微云敛,寒山夕照多。牛车收晚稼,鸥鹭浴秋河。薄暮孤城近,开樽放一歌。
按,辑自民国《宁国县志》卷十二《艺文志》。
旌阳道中
苍苍群木里,连骑出层巅。仄径争飞鸟,幽崖转细泉。穿云时着杖,扪葛暂窥天。薄暮山家宿,圭窗片月悬。
按,辑自嘉庆《旌德县志》卷九《艺文》。
春雪次梅正则韵
春晴连笔端,年终□□□。色款山失翠,□压柳重波。淑气潜书□,寒光钓蓑衣。春风吹白雪,遥望意如何?
按,辑自《侯潭高氏宗谱》卷十七《艺文》,乾隆年间高绍桂、高乾侯修撰《侯潭高氏宗谱》。梅文矩,生卒不详,字正则,文学。
三天洞和梅东渚韵
延伫层岩下,徘徊忆所先。剪除谁辟地,设造孰开天。既拓空中宇,还疏石底泉。山灵应解事,试说起何年。
按,辑自《侯潭高氏宗谱》卷十七《艺文》。梅枝凤(1615—1689),字子翔,号东渚,宣城水东人,梅尧臣第十八世孙,少与施闰章、吴肃公从学沈寿民,凡八试省闱,卒不遇,郁郁弃诸生以老,与施闰章、高咏等人友善,以诗文著称三十年,是清初宣城诗坛重要诗人,愚山称东渚“含风咀雅,意多蕴藉,未肯急出其诗,人亦罕见之者”,[6]著有《石轩集》、《东游草》、《东渚诗文集》。宣州稽亭岭东南数里,有石洞曰“三天”。《宣城县志》载:“仙人崖下,洞内宽平高敞,可容千余人,上三窍通明见天……宋元以来多名人题咏”。康熙十三年(1674),滇南有警,施闰章避乱水东山中,作《三天洞》、《早春三天洞至仙人岩》、《三天洞记》。康熙十六年(1677)梅东渚作《游三天洞》“岩壑无古今,游人自后先。拨云深入户,拾级倒窥天。昃日穿丹穴,阴风吼洑泉。婆娑双老树,余我惜残年。”[7]高咏唱和之作,应是在这之后。
中秋夕同梅渊公石郎定九子彦子蔚诸子饮清老书斋
一年秋色又平分,月正当楼酒正醺。今夕清幽堪互赏,他乡离乱不须闻(时闻徽郡兵燹)。兴因醉后偏呼壮,题到花间韵更芳。相对莫言垂露冷,还当酹酢共论文。
按,《侯潭高氏宗谱》卷十七《艺文》。康熙十三年(1674),耿精忠在福建起兵反清,《清史稿》载:耿精忠“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蓄发易衣冠,铸钱曰‘裕民通宝’……别遣兵攻徽州、婺源、祁门”,九月徽州陷落,宣城闻警,纷纷出逃避乱,该诗即写于此时。梅磁(1633—1687),字石郎,号铁崖,梅士玹第三子,其为人豪侠多侠气,著有《将就集》四卷。梅文鼎(1633—1721),字定九,号勿庵,贡生,博雅知名,尤精历算,兼通中西之学。所著《勿庵文集》若干卷、《诗集》若干卷、《历算丛书》八十八种。《清史稿》有传。梅以俊(1635—1676),字子彦,号承露,邑庠生,博通经史,工诗古文词,生平积学植品,严于课子,有《石塘集》《茗语》行世,清光绪《宣城县志》卷十八有传。梅曰文,字子尉,梅靓子。梅靓(1620—1691),字淸老,号昆陵、小孤山人、旅翁,又称江上诗人,好游历,足迹遍南北,著有《声风集》《客吟》《卧吟》《余吟》等二十卷。
同梅子定九夏子恂如洪瑞公内弟赴省试舟宿采石,感而赋此
意兴翩翩共一舟,石矶夜泊大江收。烛星剑气诗南斗,破浪风威趁上流。楼近谪仙重系缆,花明建业几经秋。此行直拟承槎客,月殿归来香满头。
按,辑自《侯潭高氏宗谱》卷十七《艺文》。据李俨《梅文鼎年谱》(1925),梅文鼎一生曾三次参加金陵乡试,分别在康熙八年(1669)、康熙十一年(1672)、康熙十四年(1675)。《侯潭高氏宗谱》载:康熙十一年(1672)高咏被县学选为贡生,参加了顺天府的乡试。结合高遗山诗意来看,应是康熙八年的乡试,此时高遗山已48岁。《清史稿》载高咏“食贫励学,屡踬名场,年近六十,始贡入太学”。根据《宗谱》推算,实际上应是五十岁。
九月十九日同梅定九巨源诸公重游敬亭(www.xing528.com)
重九才过十四秋,寻山更向敬亭游。青莲已去悲红叶,黄菊迟开笑白头。谩谓题诗续旧约,且同佳客醉高楼。落霞散入江城里,一片孤云万古留。
按,辑自《侯潭高氏宗谱》卷十七《艺文》。梅骥(1667—1723),字巨源,康熙五十九年(1720)贡生,性笃孝,有《詹言集》《寂寥草》《周易指微》,光绪《宣城县志》有传。
同董子宦梅巨源汪汉文诸子游石门
何地清凉堪避暑,万山深处石门开。洞穿小径缘溪入,泉吼阴风拂面来。最切知心联好句,况兼啼鸟劝行杯。言归回暮犹嫌早,游兴重期约几回。
按,辑自《侯潭高氏宗谱》卷十七《艺文》。民国《宁国县志》卷一载:山门山,一名石门山,又名灵岩山,在文脊山东南,历代有名人登临赋诗。
春日同梅巨源乃瞻游狮岩山
晓日春光处处鲜,探奇结伴向禅关。青松夹道传来古,幽岛穿林意自闲。挂衲野僧谈世劫,留题洞客愧鸳班。孤情遥寄烟霞外,不厌相看总是山。
按,辑自《侯潭高氏宗谱》卷十七《艺文》。民国《宁国县志》卷一载:狮子岩,在县北二十五里,万山之中别开一境,僧晋仁开山,明汤宾尹、叶诜读书处,明代罗汝芳、钱德洪曾讲学其间。
归舟作
江上郡山拥髻螺,楚王台畔榜人歌。白□风里暮愁重,红藕香中秋梦多。渔火夜残收别浦,水禽月出叫寒莎。频年踯躅孤舟客,回首平生空浙波。
按,辑自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卷十二。
宿青溪
青溪独宿处,远火出江波。醒酒思残梦,归渔闻夜歌。月斜人语定,舟晓棹声多。九子烟霄外,劳生只暂过(三四传出孤舟夜宿之神。)
游青原山寺
青原山半寺,积雨长苔痕。路转遥闻水,峰回青到门。云林清磬落,岩屋影堂存。欲问无生偈,孤云起石根。
按,以上两首辑自陈允衡辑《国雅初集》(不分卷)。青原山寺位于江西吉安青原山,始建于唐开元二十九年,为青原行思禅师开创的道场,属曹洞宗,历代多文人及仕宦题记,有(康熙)《青原志略》。
白龙潭神祠
老人日暮秋潭正,雪色老龙潭底蛰。寒雨夜闻岸草腥,古庙□阴石床湿。当年一怒民为鱼,只今扶□犹歌呼。沙明忽诧光如练,水清或见颔垂须。安得风霆为驱逐,坐使波涛成火陆。滔天酷烈帝所嗔,斧尔头角盐尔肉。
按,辑自邓汉仪《诗观三集》卷一,邓汉仪评论其“神气森烈”。白龙潭神祠在密云县,《密云县志》载:白龙潭神祠始建于北宋咸平年间,供奉五尊龙神,北方在三、四月间春旱时,统治者常至神祠祈雨。
庚申四月为电老年道兄题并正(三首)
其一
有客垂纶杳霭中,枫林故故向人红。投竿载笔寻常事,总在孤篷落照东。
其二
一棹延缘风露堆,芦花木叶打头来。青蓑箬笠收纶去,岂待龙宫夜宴回。
其三
莺脰湖边久滞留,谁人九派恨江流。图中何事持竿坐? 不羡樵风趁两头。
按,辑自徐 《枫江渔父小像题咏》,落款是“宛溪弟高咏(咏)遗山”,有“高咏之印”。该诗作于康熙十九年(1680),徐 (1636—1708),字电发,号虹亭、拙存,吴江人,康熙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检讨,预修《明史》。时二人同为翰林检讨。
燕子矶
奇石横江出,人行杳蔼间。云中高阙见,洲尾片帆闲。钟声合诸寺,波涛争一山。空亭风雨后,相伴棹歌还。
按,辑自邓汉仪《诗观三集》卷一。燕子矶在南京城北直渎山,矶石兀立在江面,三面悬壁,形如飞燕。施闰章亦有《燕子矶》诗“绝壁寒云外,孤亭落照间。六朝流水急,终古白鸥闲。树暗江城雨,天青吴楚山。矶头谁把钓,向夕未知还”。两诗的韵脚相同,看来是唱和之作,是宣城体的代表诗作。
鄱阳舟次有怀王文成事
□水群峰望若浮,澜波直下大江流。长天鸥鹜声偏远,日落蛟龙气未收。吴楚当年危汉室,东南今日忆□侯。舟人指点平芜处,曾此旌旗出上游。
按,辑自邓汉仪《诗观三集》卷一。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号阳明子,隆庆初,诏赠新建侯,谥号文成,宋明心学集大成者。正德十四年(1519)宁王朱宸濠篡逆,率军出鄱阳湖,顺江而下,企图攻占南京,王阳明奉命平定叛乱,俘虏宁王朱宸濠,收复失地,著有《王文成公全书》,《明史》有传。
子夜歌
写恨桑叶上,持向春蚕饲。吐丝织流黄,尽作相思字。
按,辑自《清诗初集》卷一。
蓬莱阁观海
倚天杰阁划崔嵬,东望风烟万里来。碧海潮生岛树没,丹崖日出水城开。铭功秦代裨仍在,采药神仙棹不回。莫更凌空思羽翰,看余杖底是蓬莱。
按,辑自《清诗初集》卷一,邓汉仪评说“不作低响,因有高势”。
听邻女琵琶
银拨檀槽入夜孤,惟将哀怨伴啼鸟。东邻闲闭春风面,谁画吴姬拨阮图?
按,辑自《清诗初集》卷一,邓汉仪评论该诗“怨甚”,“阮怀授徒京师,行将得县令,忽擢词林,修明史,称荣显矣。以斧资不继,抱病南还,遂穷死,吾深惜之”。
晚登吴城望湖亭
欗前流不尽,庐岳倚天青。归马没千嶂,群江抱一山。波寒星历历,霜晚树冥冥。水畔停舟处,清砧竟夜听。
按,辑自《清诗初集》卷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