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康熙三十五年(1696)丙子-三十三岁【古籍研究第65卷】

康熙三十五年(1696)丙子-三十三岁【古籍研究第65卷】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康熙四十二年进士第三名,授编修。雍正四年以交好年羹尧罢官,卒年七十一。康熙三十六年进士,官左中允,入直南书房。蒋廷锡,字扬孙,号酉君,又号南沙,常熟人。康熙四十二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户部尚书兼兵部尚书。何焯,字屺瞻,号茶仙、润千,学者称义门先生,长洲人。康熙二十四年拔贡入都,五十二年授编修。孙勷,字子未,号莪山,又号诚斋,山东德州人。[36]沈用济,字方舟,浙江仁和人,国子生。

康熙三十五年(1696)丙子-三十三岁【古籍研究第65卷】

二月,随父至南京,舟中与张霖等唱和,满座皆惊,誉为凤毛。

《年谱》:“二月,(中略)张逸峰舟中出所藏书画鉴赏,同梅勿斋、杨可师、汪异三、商安世、杨楚书、施虎文、张声百各赋七言近体一首。”[30]李调元《雨村诗话》:“《江舫唱和》,康熙丙子安徽观察张鲁庵霖由皖至秣陵,舟中与宾从诸人诗也。费此度密及次子锡璜东来,亦与焉。密即王阮亭所称‘成都跛道士’也。时鲁庵舟中出唐宋书画鉴赏,限‘七阳’,坐客各有诗。(中略)时密子锡璜滋衡齿幼,尚未有名,侍父侧,独默然。鲁庵曰:‘令公子何不作?’密曰:‘粗拈学笔,恐至贻笑。’诸公强之,遂赋曰:‘玉笈名山屡代藏,素练寒生粉墨光。苦茗啜残移画桨,折钗评罢促飞觞。闲身欲赴沧浪里,卧对烟林到夕阳。’一坐皆惊,贺密曰:‘此君凤毛也。’自是名大噪。故汪淡洋赠密诗云:‘曲江风度端无比,公子声华更绝伦。’谓滋衡也。”[31]张霖,字汝作,号鲁庵,又号卧松老衲,抚宁人,后寄籍天津。历任陕西驿传道、安徽按察使、福建布政使、云南布政使等。著有《遂闲堂稿》。

将入京,坐康尧庚绵抅堂中,与张潜江等赋诗为别。

《诗集》五律一《雨中坐康尧庚斋中同张子昭尧庚分赋》。按,据《诗集》七律《己卯季春雨夜坐康尧庚绵抅堂尧庚及吴青英张羽可赋诗送余游楚忆丙子将入都与康子昆季及张子昭曾于此堂坐雨赋诗为别今四载矣感而赋此以别诸君并示子昭》,可知锡璜本年入京前,曾于康尧庚绵抅堂中作诗,中云“雨夜春灯绿,寒宵腊酒红”,赴京当在本年初春。

初至都,吴朴庵招同钱名世、朱襄、戴名世、汪士竤、蒋廷锡、何焯等小集。

《诗集》乐府一《燕歌行》序:“初入都,吴朴庵招同钱亮功、朱赞皇、戴褐夫、汪文升、蒋扬孙、何屺瞻履上小集,二校书佐饮分体。”钱名世,字亮功,一作亮工,号 庵,武进人。康熙四十二年进士第三名,授编修。官至翰林院侍读,与修《明史》。雍正四年以交好年羹尧罢官,卒年七十一。有《崇雅堂集》。朱襄,字赞皇,号啸园,无锡诸生。著《易韦》《一亭云集》等。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号褐夫,一号南山、忧庵,桐城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五十年冬,因著《南山集》用明永历年号获罪伏法。汪士竤(1658—1723),原名僎,字文升,号退谷,吴县人。康熙三十六年进士,官左中允,入直南书房。著《秋泉居士集》《四六金桴》《近光集》等。蒋廷锡(1669—1732),字扬孙,号酉君,又号南沙,常熟人。康熙四十二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户部尚书兼兵部尚书。著有《秋雨》《青桐轩》诸集。何焯(1661—1722),字屺瞻,号茶仙、润千,学者称义门先生,长洲人。康熙二十四年拔贡入都,五十二年授编修。蓄书数万卷,著《义门先生集》。

居黄 来梅花堂数月。

费锡璜《友鸥堂集序》:“海内自屈翁山、杜茶村、阎古古、顾黄公、孙豹人、申凫盟、梁药亭诸前辈没后,论诗首推闽中黄叔威。叔威在京师居梅花堂时,锡璜亦入京,遂同居者数月。当时京师名流经济、稽典故、论理学、衡文章者,必期会于梅花堂,以叔威为归向,而叔威器量渊涵,容纳万有,倾槖植义,久而无倦。士人归之,如水趋海,诚京师一时之盛事也。”[32]

八月,乘舟自通州至天津。

《诗集》五律二《腊月十二夜归村》自注:“丙子八月,舟行自通州至天津。”卷八《天津病中闻柝》。

十二月与戴名世、朱襄、刘允升饮于碧山堂。(www.xing528.com)

戴名世《种树说》:“岁丙子十二月,适与江都费滋衡、无锡朱赞皇、同县刘延誉,共饮酒于彭义门内之碧山堂,故徐尚书之别墅也。”[33]刘允升,字岩遇,一作延誉、延玉,号云芝,桐城人,诸生。著有《怀古堂诗稿》。

戴名世落第有南归意,作《送戴田有落第归金陵》相赠。

戴廷杰《戴名世年谱》卷六:“十二月,先生有南还之意,(中略)友人费锡璜亦赋诗,以叹先生之不售。费锡璜《送戴田有落第归金陵》诗云:‘帝城烟树减光辉,皖国先生披褐归。幽草不随凡卉采,高云肯杂乱尘飞? 人中信有真鸾凤,天下原无定是非。江上梨桃三百本,春风何日始成围?’此律为佚诗,惟载《费滋衡诗》手稿,显在丙子丁丑之际,而莫知何月,姑且列此。”[34]

以诗受知于孙勷。

《文集》卷一《孙莪山先生诗序》:“康熙三十五年,先生方在翰林,以诗古文词接天下士,(中略)锡璜于兹时亦以诗受知先生,得与先生上下其议论。盖先生之持论,所以与天下士相接者,于诗、于古文亦如先生之于制义然也。”孙勷(1655—1739),字子未,号莪山,又号诚斋,山东德州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历官大理寺少卿。有《鹤侣斋诗》。

与陶煊相识,论天下诗。

费锡璜《国朝诗的序》:“康熙三十五年,遇长沙陶石谿先生于京邸,与极论天下诗,以谓吴越之诗婉而驯,其失也曼弱;楚蜀豫章之诗勇于用才使气,其失也剽而争;中原之诗雄健平直,其失也板而乏风致。京都杂五方之风,山左颇杂三吴之习。前朝闽诗胜于粤,今粤中之诗,遂与中原吴楚争衡。此天下诗之大较也。惟时石谿与锡璜建此议,欲有所标指,以持天下大雅,寻各以事散去。”[35]陶煊(1657—?),字奉长,长沙人。与张璨辑《国朝诗的》。

与沈用济定交。

费锡璜《道援堂集序》:“余往遇沈子方舟于京师,论古今诗,意甚惬。后七年方舟偕梁药亭太史入粤,过扬州,见于萧寺。”[36]沈用济(1656—1726),字方舟,浙江仁和人,国子生。母柴静仪、妇朱柔则,皆能诗,为蕉园诗社成员。沈用济曾主持杭州胥山诗社,晚年参加沈德潜主持的北郭诗社。著有《芳洲诗钞》《湖海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