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律诗要求每一联对句末字押韵且必须一韵到底[8],中间不能换韵,如果某一韵脚落韵,则此韵脚必误无疑。所以,借助律诗的用韵特点来比较《全唐诗》和《十抄诗》中所有用作韵脚的异文,无疑是一种可靠而有效的办法。下面以具体的诗句为例分析。
《全唐诗》卷五百七十八温庭筠《题友人池亭》一作《偶题林亭》[9]:
月榭风亭绕曲池,粉一作棘垣一作墙回互水参差。侵帘一作檐片白一作白片摇翻影,落镜愁红一作红愁写倒枝。 刷毛花荡漾,鹭鸶拳足雪离披。山公醉后如相忆,羽扇清樽我自知。
《十抄诗》卷上温庭筠《题友生池亭》:
月榭风亭绕曲池,粉垣迴互水参差。侵帘片白摇翻影,落镜愁红泻倒时。 刷毛花荡漾,鹭鸶拳足雪褵褷。山公醉后如相忆,羽扇清樽我自如。
此诗《全唐诗》与《十抄诗》所载异文多处,且不说“瓦”与“水”、“离披”与“褵褷”的问题,仅就全诗尾联末字来看,《十抄诗》作“如”,而《全唐诗》作“知”,二字韵部明显不同,所以必有一误。究竟是两者均误呢? 还是其中一个正确呢? 我们只需借助律诗用韵的原则就可以准确地判断出来。因为该诗的五个韵脚中,池、差(参差)、枝、褷四个韵脚都属于平声“支”韵,“知”字亦为平声“支”韵,而“如”字则属平声“鱼”韵,显然“知”字押韵而“如”字落韵。所以《全唐诗》作“知”字是符合格律的,《十抄诗》的“如”字当因形近而误。
《全唐诗》卷六百六十三罗隐《送丁明府赴紫溪一作唐山任》:
金徽玉轸肯躇踟,偶滞良一作长途半月余。楼上酒阑梅拆后,马前山好雪晴初。栾公社在怜乡树,潘令花繁贺版舆。县谱莫辞留旧本,异时量度更何如。
《十抄诗》卷下罗隐《送卞明府赴紫溪任》:(www.xing528.com)
金徽玉轸肯踟躇,偶滞良途半月余。楼上酒阑梅折后,马前山好雪晴初。栾公社在怜乡树,潘令花繁贺版舆。县谱莫辞留旧本,异时寻度看何如。
此诗《全唐诗》与《十抄诗》也有异文多处,仅就全诗首联出句最后二字来看,《全唐诗》和《十抄诗》至少有一误。依据律诗用韵的要求,尽管全诗首句末字可以不押韵,但却有一个前提,即该字必用仄声。检《平水韵》可知,踟、躇二字皆为平声,“踟”为“支”韵,“躇”为“鱼”韵。所以,尽管首句用韵时不一定要用本韵,而可以用邻韵[10],但“踟”为平声“支”韵,后面四个韵脚“余”、“初”、“舆”、“如”皆为平声“鱼”韵字,二韵非邻韵,故《全唐诗》作“踟”字落韵。《十抄诗》中“躇”字为“鱼”韵,正合韵脚,甚是。《全唐诗》中“躇踟”应该是“踟躇”的倒误,中华书局1960年版《全唐诗》以“躇踟”之“踟”为误字而改作“蹰”,恐失校。[11]
《全唐诗》卷六百五十一方干《题报恩寺上方》:
来来先上上方看,眼界无穷世界宽。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众山迢递皆相迭,一路高低不记盘。清峭关心惜归去,他时梦到亦难判。
《十抄诗》卷中方干《题报恩寺上房》:
来来先上上房看,眼界无穷世界宽。岩溜喷空晴似雨,林萝碍日夏多寒。众山迢递皆相迭,一路高低不记盘。清峭关心惜归志,他时梦到亦难安。
这首诗尾联对句的韵脚,《全唐诗》作“判”字,为去声“翰”韵;《十抄诗》作“安”字,乃平声“寒”韵。判、安二字平仄既不相同,自然属于不同韵部,而此字又处于韵脚位置,自然不能二者皆可。依据律诗押韵规则,本诗押平声“寒”韵,且韵脚“看”[12]、“宽”、“寒”、“盘”皆为平声“寒”韵,而“判”字既属去声“翰”韵,当然与其他韵脚不合,且与近体诗平声韵一韵到底的要求不符,实为落韵。所以尾联韵脚毫无疑问以“安”字为是,显见《十抄诗》“安”字比《全唐诗》“判”字为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