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荣宝斋出版社陆续推出的《中国书法全集》[20],宋代部分已出七大卷,分别是《蔡襄卷》《苏轼卷》《黄庭坚卷》《米芾卷》《蔡京薛绍彭吴说赵佶卷》《赵构陆游朱熹范成大张即之卷》和《北宋名家卷》,其中《苏轼卷》附录有苏洵、苏辙、苏迈、苏过、苏迟的书法作品,《米芾卷》附录有米友仁、吴琚、王庭筠的书法作品,《蔡京薛绍彭吴说赵佶卷》附录有蔡卞、蔡翛、赵楷、辽金名家的书法作品,每卷均包括书家评传、作品图版、作品考释、书家书论选注等内容。该书所收墨迹,亦有为数不少的尺牍,其中《全宋文》失收的有五十三件:苏轼《儿子帖》《致南圭使君帖》(以上见《苏轼卷》),黄庭坚《牛儿帖》(以上见《黄庭坚卷》),米芾《闰月帖》《蒙教帖》《监斗帖》《方回帖》《指喻帖》《久违帖》《南山帖》《贶豉帖》《亭观帖》《葛叔忱帖》《陋邦帖》《司勋帖》《淮山帖》《雨应帖》《左丞钧席帖》《承天帖》《郏侨帖》《钟山帖》《夏英公帖》《英论帖》《同官帖》《少时帖》《公衮帖》(以上见《米芾卷》),薛绍彭《上清帖》《左绵帖》《通泉诗帖》(以上见《蔡京薛绍彭吴说赵佶卷》),陆游《上问帖》(以上见《赵构陆游朱熹范成大张即之卷》),晁迥《寝兴帖》,孙抃《名藩帖》,吕公绰《真诲帖》,叶清臣《移镇帖》,富弼《儿子帖》,陈襄《天菓帖》,曾巩《局事帖》,苏颂《守郡帖》,陈绎《瞻怀帖》,钱藻《大孝帖》,范纯仁《轩驭帖》,吕嘉问《足疾帖》,钱勰《车马帖》,王安礼《朝散帖》,晁端彦《前日帖》,曾布《向往帖》,孔武仲《莘民帖》,王巖叟《瞻晤帖》,张舜民《东来帖》,李之仪《县君帖》,毛滂《水国帖》,苏庠《世叔帖》,李时雍《邻荫帖》(以上见《北宋名家卷》)[21]。《全宋文》未收李时雍文。
总计以上,本文共补录了宋代一百三十六位作者的二百五十一件尺牍,其中有九位作者,《全宋文》未收其任何文章。
最后顺带提一下,《全宋文》编者所用中华书局点校本《苏轼文集》为1986年初版本,此版只附录《苏轼佚文汇编》。后来,孔凡礼先生又辑得苏轼佚文一百余篇,编成《苏轼佚文汇编拾遗》上、下卷,其中包括书简五十七件,在随后出版的《苏轼文集》再版本中附录于《苏轼佚文汇编》之后。《苏轼佚文汇编拾遗》中的文章多有不见于《全宋文》者。
【注释】
[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建设(编号12&ZD154)。
[2]邓绍基等:《〈全宋文〉五人谈》,《文学遗产》,2007年第2期,第144页。
[3]陈尚君:《〈全宋文〉的编纂难度和学术成就》,《汉唐文学与文献论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14页。
[4]启功、王靖宪主编:《中国法帖全集》,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
[5]有关这些尺牍的详细情况,可参阅孔凡礼:《〈郁孤台法帖〉所收苏轼作品考》,《文史》,2003年第3辑。
[6]水赉佑:《宋初书法家——周越》,《书法丛刊》,2001年第4期。
[7]石昼问,《中国法帖全集》目录作“石直闻”,宋代史料中无名“石直闻”者。又《全宋文》卷四五九四有“石画问”,《宋元学案补遗》卷七七有“石尽问”,据帖文,当以“石昼问”为是。周必大《平园续稿》卷三五有《循吏石大夫昼问墓志铭》,谓“君讳昼问,字叔访”。《左传·昭公元年》:“朝以听政,昼以访问,夕以脩令。”以“访”应“昼问”,名、字相符。
[8]《中国法帖全集》目录作“与孙宣公奭书”,然细味文意,实为二件尺牍,一为春天作,一为冬日作。
[9]《全宋文》未收杨邦乂文,其小传见郑天挺等主编:《中国历史大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第1349页。(www.xing528.com)
[10]《全宋文》未收刘珙文,其小传见曾枣庄主编:《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209—210页。
[11]胡寅,《中国法帖全集》目录作“胡定”,误。帖后曾宏父跋有“胡致堂”云云,“致堂”乃胡寅之号。
[12]《全宋文》未收刘瑾文,其小传见《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第218—219页。
[13]《全宋文》未收刘僩文,《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中国历史大辞典》等皆无传。考厉鹗《宋诗纪事》卷四六谓刘“僩字宽夫,吉水人,沆孙。绍兴进士,官至待制”。查〔万历〕《吉安府志》卷五,宋代有两人名刘僩,一为崇宁二年(1103)永新进士,一为绍兴二年(1132)张九成榜吉水进士。宋拓《凤墅帖》续帖卷一四刘僩尺牍后曾宏父跋云:“刘元忠(刘瑾字元忠),楚公(刘沆)之子,第进士,累典大藩,后为天章待制。僩其孙也,宣政间职守迁转多因道箓院,亦以进士第,至徽猷待制。”《宋史》卷二八五《刘沆传》称沆为“吉州永新人”,则刘僩亦当为永新人。又刘瑾生卒年为1023—1086,假定他五十岁时孙刘僩出生的话,则刘僩当生于1073年左右,不大可能为绍兴进士。可见:一、刘僩是永新人,而非吉水人;二、刘僩是刘瑾孙,称其为刘沆孙,误差较大;三、刘僩是北宋崇宁二年进士,而非南宋绍兴进士。厉鹗所记多有谬误。
[14]刘才邵,《中国法帖全集》目录作“刘才郡”。据帖文,当作“刘才邵”。又帖后曾宏父跋云:“刘翰林居庐陵郡之杉溪。大观己丑,以舍选释褐。宣和庚子,再中词科。绍兴癸亥,始兼领内外制。终于徽猷杂学士。藏书郡城西,置阁庋之,榜以万卷,皆手自校雠。”可与《宋史》卷四二二《刘才邵传》相参验。
[15]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晋隋唐五代宋书法)》,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87年。
[16]《全宋文》未收刘光世文,其小传见《中国历史大辞典》,第1157页。
[17]《全宋文》未收张孝伯文,其小传见《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第434—435页。
[18]《全宋文》未收李寿朋文,此李寿朋为南宋人,与《宋史》卷二九一有传的李寿朋非一人,《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中国历史大辞典》等皆无传。李寿朋,字俦老,广德(今安徽广德)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八),南宋宁宗嘉定八年(1215)任鄞县令(〔宝庆〕《四明志》卷一二),后历任知池州(〔嘉靖〕《池州府志》卷六)、知兴国军(赵希弁《读书附志》卷上)、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张淏《会稽续志》卷二)、知平江府、荆湖北路转运判官(范成大《吴郡志》卷一一)、知隆兴府(〔万历〕《新修南昌府志》卷一二)、知建康府(周应合〔景定〕《建康志》卷一四)、知太平州(〔乾隆〕《太平府志》卷一六)等职,嘉熙元年(1237)授黄州知州、淮西安抚使,以不即赴任夺三官,建昌军居住(《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卷三三)。
[19]《全宋文》未收陈存文,其小传见《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第479页。
[20]刘正成主编:《中国书法全集》,北京:荣宝斋出版社,1991年至今。
[21]《全宋文》未收李时雍文,《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中国历史大辞典》等皆无传。李时雍,字致尧,号适斋,成都华阳(今四川成都)人,李大临孙,宋徽宗时为书学博士,官至殿中丞,与弟李时敏俱有书名。见曹宝麟:《香港新见北宋名臣八帖考》,《中国书法》,2001年第9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